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中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

【作者】 孙丰瑾

【机构】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东大封小学



【正文】  【摘 要】 体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新课改中的体育教学,我们更应努力培养学生爱体育、爱运动的生活兴趣和习惯。
  【关键词】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新课改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然而,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而被挤占,落入冷宫,沦为“偏房”,加之学校不重视、教师无所谓,这样就将一门重要学科置于“可上可不上”、“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的地步。殊不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特别是在新课改实践中,我们更要发挥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发展健康体质。所以,作为直接责任人的体育教师应切实加强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把日常体育开展好,让学生爱体育、爱运动,增进健康,尊重生命。下面,我就自身开展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谈点心得体会,望“砖出玉至”。
  一、激发运动兴趣,让体育在快乐体验中进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是新课标的强烈要求,其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生有了运动兴趣,那我们老师就不必费力地督促练习了,他们会自主地做好这项体育活动的练习。对学生来说,过分紧张的师生关系,过大的学习压力,单调枯燥的学习过程,都会导致他们自我表现能力和兴趣爱好的降低。因此,在平时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最大限度给学生平等参与的机会,在愉悦的气氛中使学生精神振奋,集中注意力,从而树立运动自信心,形成练习兴趣。
  (一)在猜谜语、讲故事中激趣。体育学习,有些老师认为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其实不然,特别是在室内体育教学中,我们在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的时候,他们感觉到的是就枯燥乏味,并没有什么乐趣。象这种理论学习时,我们就可以寓教乐于,让知识寓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中进行。例如,我们可针对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施教,在教学《前滚翻》时,我们就可通过多媒体呈现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马上扭头相向,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感到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二)通过小组竞赛激发兴趣。利用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可组织小组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培养兴趣,提高运动技能。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教学“单脚跳”可演变成“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
  二、关注学生主体,让体育在个性飞扬中进行
  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而素质教育要求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良好的个性品质培养。而体育教学,作为重要渠道,培养学生个性也是其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落实到实践中,我们应关注学生个体发展,提倡个性发展。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个体差异,充分理解教学目标,充分发掘客体价值,充分运用教学方法,而不是利用教学舞台淋漓尽致的进行自我表现。应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增强体育教学的开放性、娱乐性和健身性,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才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形成的学科优势作用。为此,体育教师要积极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学习需求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发展自我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良性发展。  
  三、注重激励评价,让体育在和谐情感中进行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而小学生尤为突出,特别喜欢表扬,总想得到别人肯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激励评价是,让学生在得到肯定和表扬中扬起学习自信。这是新课改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区别,也就是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体验了。为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愉悦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评价。但同时也要尊重个体差异,个别学生如不能掌握某种运动方法、技能,我们不应急于求成,要放缓难度,积极鼓励,看到学生进步,让学生在和谐情感中奋起练习,习得能力。同时,新课改的评价不仅是看重学生技能掌握如何,还要看与其其他同学的合作情况、参与度,以及情感方面的变化,都是新课改与以前教学不同的地方。 
  总之,新课改中的小学体育教学,就要有与以前教学不同的地方,不仅要高度重视,把学生的体育工作纳入正常教学轨道,更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切实制定实施方案,注重过程体育,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为出发点,努力提高学生身体素养和健康意识,使其养具备良好的爱运动、爱健康、爱生命的运动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煦阳,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5年。
  [2]李玉鹏,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J].社会科学,2016年。
  [3]王金山,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