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

【作者】 许建安

【机构】 广西省崇左市天等县上映乡上映中心小学



【正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课堂教学艺术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特定的群体活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也是学习的主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教学当作一门学科,更要将其当成一门艺术,努力营造全体学生都乐意与老师一道学习的良好氛围,把学习数学知识与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语言的感知和理解、知识的运用有机融为一体,使师生配合默契,每个学生都积极思维,使课堂教学达到令人信服的艺术境地。课堂教学艺术归结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程度,是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思路、涵养、个性等综合素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爱不爱听,认真不认真听,就取决于教师在教学设计有没有艺术性,给学生造成有没有吸引力。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参与式”教学注重以人为本,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教学多于激励、鼓舞学生,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学需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数学生活化不仅可以使学生愿意学,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也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并不难学。一方面可以迁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所用,另一方面也是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在教学某个内容时,尽可能贴近生活,让学生学到的知识能运用在生活中,觉得很有用。例如,我们在教学《年、月、日》时,首先出示一份“挂历”,让学生面对“挂历”说出自己的生日,然后开展课堂教学,让学生观察“挂历”思考问题: 一年有几个月?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为什么二月份是28天或29天?怎样判断平年和闰年?等等。生活中的“挂历”学生都认识,但有的学生还不全面的了解,这样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三、教学活动多样化
  要打造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愉快的学习数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以具体的任务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以围绕学习目标设计的教学活动为教学的载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多样化。例如:观看教学光碟《数的奇偶性》的探究课,课堂教学开始出示了船家摆渡,引出数的奇偶性,学生动手实践总结从河道经过奇数次可以到达岸边,偶数次不能到达岸边,最后练习设计了转盘兑奖的活动。整节课的教学活动形式多样,设计上是一环紧扣一环。学生不仅被教师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吸引了,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
  四、师生真情互动化
  课堂中,有效的师生互动,应该在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上和谐开展。教师和学生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应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和互动,避免师生间那种无控制的、无意识、无目的的情感状态,而是在教师有意识的操作下,将其变成有序的、有目标的情感网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发,让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营造真情互动的舞台,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数学如识建构的历程能够在和谐的互动下达成。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堂上我创设了“小商店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以讨价还价、双方对话、找补零钱等表演,老师给予恰当地指导工作来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
  五、拓展空间开放化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努力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小学数学教材所包含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载体,知识体系毕竟有限。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课堂上要组织有效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尝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交流,而且形式不拘于教材之中,注重学生的自身体验与领悟,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探寻数学知识的内在规律,真正实现教学活动全面的开放化。
  六、评价机制全面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课堂,主要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科学、激励的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不能表面化,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等。同时,还要的重学生个性差异,不能一味追求课堂设计的效果。这样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全面的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超常的发挥。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