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以思维训练促学生习作能力发展

【作者】 刘泽霞

【机构】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丰乐社区丰乐小学



【正文】  【摘 要】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因多种因素的制约,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以思维训练为途径促进学生习作能力发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文章从注重素材积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注重指导观察,加强思维训练;大胆放开表扬,鼓励思维创新等5个方面,探索了以思维训练促学生习作能力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思维训练;习作能力;策略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然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学生怕写习作的现象,尽管教师费尽心机,但学生依然无动于衷。习作格式、内容、语言千篇一律。写习作多是“依样画葫芦”,就算勉强成文,也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思维,难以创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新作品”。习作成了学生的精神压力。造成这样的现状,主要是长期以来,支配小学习作教学的观念是教师中心论,“重教”而“轻学”,学生被动学习。要改变这一现状,我认为必须另辟蹊径,不断拓宽学生思路,加强思维训练,以思维训练不断促进小学生习作能力发展。
  1、注重素材积累,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扩大学生习作视野
  习作训练中,老师应该如何指导学生通过积累去拓展思维空间呢?我在平时教学中主要做法是:
  1.1要指导学生扩大阅读面。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好的范文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因此,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科学的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课外书籍进行广泛的阅读,把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起来,以此来把学生的阅读视野进行开拓。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得到一定的丰富,学生就能够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习作进行创作,从而写出高质量的文章。例如,在对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课进行学习之后,我就给学生推荐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作品《背影》,让学生进行阅读,或者是让学生通过对《三国演义》进行阅读来加深对《草船借箭》的认识,这样科学合理的进行阅读,学生就可以对自己的知识面进行扩展。
  1.2要注重材料的积累。新课标强调,“指导学生习作,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习作要有内容,必须要有写作材料,而这些习作材料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我们周围的事物。所以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材料。
  1.3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背诵课文中的优美片段,摘抄课文及课外优秀读物上的好词佳句。留心身边的小事、突发事件,指导学生写日记。作为教师,如果抓住了时机,激发了学生的情感,诱导他们对人对事产生兴趣,然后因势利导,学生就会在很多问题上思路变宽,习作时就不愁没话可说,没有材料可写。
  2、注重指导观察,加强思维训练——发展学生习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游玩、组织活动、校园、山林、河边或动物、植物,等等,都是定向观察的内容。指导学生观察,还是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顺序等。例如,要求学生写小动物,一个学生这样写:“我非常爱我的小花猫,它圆圆的眼睛,长长的胡子。高兴的时候,它跳上跳下,或围着你转来转去,讨你的欢心。若是不高兴,它两爪撑地,尾巴倒立,发出吓人的叫声……”如果没有观察,不懂得观察的方法,就不可写得这样生动。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力,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训练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同时,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会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3、大胆放开表扬,鼓励思维创新——引导写出习作个性
  表扬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方式。学生有了写作兴趣,就能顺利闯过写作的难关。在习作教学的实际操作中,教师要抓住每个孩子习作中的点滴之处,哪怕抓住他习作中微不足道的一个优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也要加以放大,让孩子体验到写作过程中的乐趣。为此,我在习作训练中就设置了“小蜜蜂奖”、“耳聪目明奖”、“创意奖”等各种不同的奖励措施来激励学生,为的就是多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的点滴进步、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做到“时时表扬,事事表扬”。在大胆放开表扬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孩子“多看、多读、多思、多积累”,鼓励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办法;鼓励他们走出自己的轨迹,任意发挥,大胆想象,自由创作,把他们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想象和情感,用他们笔尖下活灵活现的人物,生动有趣的情节表达出来。
  4、实施内容开放,提倡自由习作——实现习作多样化
  一次,习作训练中,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〇”,有的学生抢先回答“是零”,也有的说是“一个圆”。我不表态,鼓励学生充分去想象。又有的同学说是“蛋”“面包圈”。于是,教室里一下子活跃起来,同学们兴趣高涨“是铁环”、“不,是项链”、“是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咒”、“是叔叔脸上的小麻坑”,同学们一阵哄堂大笑。教师又在圈上加了一条曲线答案更是五花八门,有的说“是苹果”、“秃爷爷头顶上的一根头发”,还有的说“是从盒里逃出的蛇”同学们也在欢乐的气氛中学会了发散思维的方式。我以此作为一堂习作教学的内容,在发散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所接触到的一切,包括他看到的、听到的、亲身实践及感受到的都是学生已知的信息,这些信息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内容。教学中,我还将习作教学的内容拓展到同学之间的交谈、考试前的焦急、校长的讲话、老师的讲课、父母的叮嘱、上学路上的风景、电视新闻、一张相片、一次电话,甚至梦境等都是习作的内容。
  5、强调修改评析,取长补短互学——提高习作分析能力
  习作完成后的评价很重要,是学生写好习作、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环节。我认为有几种方法:
  5.1指导修改评析。教师对学生的习作细心评阅,将学生的优秀习作在班上范读,并将习作的优缺点,用评语(口头、书面)传导给学生,启发学生能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深入了解实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5.2分类修改评析。学生知识与能力不同,其习作成绩往往有参差不齐的现象。教师要因材施教,使习作能力较弱的同学也看到成绩,才能提高大多数学生的习作兴趣。
  总之,习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要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就必须开阔学生视野,拓宽思路,持久不懈地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就能高效发展学生的习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