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七年级科学课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作者】 刘晶晶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利辛中学



【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教育行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视。尤其是在七年级浙科学课教学中,对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七年级科学课探究的有效性关乎于教育行业的发展,是确保经济教育的重要保证,是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为了经济教育的发展,七年级科学课探究活动管理工作就成了重要的任务,同时也是实施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本对如何做好七年级科学课探究活动有效性的策略展开详细的探讨与分析,并给与合理化建议,为日后我国科学教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参考性依据。
  【关键词】 七年级科学;课堂教学;探究活动;有效性;方法;策略

  众所周知,我国在对青少年科学的培养方面已经明显落后于其他国家,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要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改良和创新,大力支持对七年级科学的培养和重视,并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胡中锋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文中提出,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把学生当做主体,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并注重科学理论的培养、技能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全面贯彻科学探究理论,实事求是的沿着教师的科学方案走,进而充分展现学生的科学知识理念。本文对探究科学的有效性进行详细的阐述,进而保证科学探究的专业性。
  一、在质疑发问中展开探究,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
  1.储备质疑探究的素材。在对七年级科学课教学当中,要积极带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这一情景中,可以将一种科学物体在外界环境作用下,会受温度、环境、天气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进而让学生思考存在哪些变量,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哪些,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把问题思路记录在笔记上,日积月累,会成为日后参考的重要素材。
  2.明确质疑探究的方向。教师在进行七年级科学课教学当中,会时常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教师对科学探究提出一个主题后,让学生感到强烈的兴趣,但是学生就会想到很多跟科学知识无关的疑问,导致科学课堂的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在提出科学探究主题时,要进一步有针对引导。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活跃课堂氛围。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要记录黑板上,让学生进行记录笔记中,使问题更加详细化和具体化,在学生下次遇到的时候,可以迎刃而解。
  3.培养质疑探究的习惯。在七年级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身为学生的启蒙者和引导者,要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从而培养学成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经常问“为什么”,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敏感度。从实际生活进行探索发现,进而运用到学习当中,形成科学问题。并把所产生的问题详细记录在笔记中,学生亲身得到体会,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百科全书。
  二、从分析归纳中展开探究,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1.注重发展思维。在七年级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勤动脑、多思考,积极思考问题,同学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并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除此之外,教师要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行探索和发现科学的奥妙,从而有足够的耐心进行观察试验和交流分享。让学生融入到科学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科学素养。
  2.优化教学方式教师应善于设计。张红霞在《教育科学探究方法》一文中提出在对科学结构试验中,教师课前进行准备试验材料,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自行探索科学道路。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对七年级科学课教学中,在设计科学情景模式中,把学生按前后分为六组进行讨论,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进一步让学生投入到科学实验当中,使科学的探究效率得到显著的提升。
  3.要以有效的活动探究为基础。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多元的学习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倡导科学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活动中落实三维课程目标。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强调创设生动而有意义的学习情景。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研究、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学生用类似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方式,以获取科学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与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为目的而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包括实验探究、知识整理、上网寻找资料等),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要真正实施探究式学习,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加强科学过程和方法的训练。
  三、从合作交流中展开探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1.在产生疑难处展开。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科学研究产生一些问题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以下,从而把问题解开。以问题为本的学习不仅能够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综合起来,而且学生所习得的知识也可以和真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作为教师应带着问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有问题意识,问题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意义的建构,知识的创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特殊的作用,教学中要把以“定论”形式陈述的材料转化为引导学生探究的问题形式,激发学生的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活跃性,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并在尝试解决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在兴趣高昂时展开。学生在学习电路组成时,要详细了解电路的连接线路,防止电线的缠绕和通电的稳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感到兴趣,并想尝试更加有挑战的线路连接,与此同时,教师要让学生联想一些电视机的线路是怎么组成的?并分小组进行讨论,自己动手进行组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动手能力,从而更加对科学的探究充满强烈的兴趣。
  3.在反复验证中展开探究,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进行科学过程中,所呈现结果都属于偶然现象,对于科学现象的产生也必然是重复多次,进行严格的推敲决定下来的结果。因此,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不管是简单的科学活动,还是难度高的科学活动,紧要进行多次的研究和探讨,从而保证科学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从而大大提高了科学素养,增强了科学活动的真实性。
  总之,科学探究是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础,不单独是七年级科学课所体现的目标,而是对科学学习的主要形式。所以,教书要了解这一观点,带领着学生对科学进行深刻讨论。在实际课堂当中,教师要设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科学活动,让学生自身感受到科学的意义,从而提高兴趣和动手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我国科学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胡中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49,123.
  [2]张红霞.教育科学探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57,249.
  [3]杨楚贤.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依托 深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年12期.
  [4]肖贤.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索[J];科学教育;2010年03期.
  [5]李维.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J];天津教育;2003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