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作者】 汝 军
【机构】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汝集镇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九年制义务教育试验用书》对健康做出了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体育锻炼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锻炼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降低心理紧张和焦虑水平,提高自信心和自制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本文将从三方面进行论述:一、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二、体育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心理学,探究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三、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估考核应多方面,体育教师也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关键词】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九年制义务教育试验用书》对健康做出了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体育锻炼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锻炼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降低心理紧张和焦虑水平,提高自信心和自制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笔者是一个从事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二十余年的教师,深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血和肉”的关系,现浅谈如下:
一、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体,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其中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总体目标,以及运动参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用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作为一个农村体育教师我深切的感觉到,农村体育教学也走过了一个模糊、简单、混乱到有秩序有理念的过程,开始的农村体育教学没有正式的教科书,后期的教科书也非常的笼统,有关心理健康的阐述也非常的简单,课程目标模糊,体育教师上课很多采取“放羊”式的教学,学校监管力度也不规范,教师上课的内容简单笼统,开始的准备活动在一起“热热身”,做做简单的徒手操练习,就开始“放羊”了,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比较多,一些体育爱好者一节课可以锻炼的“大汗淋漓”,而一些不爱体育活动的学生就“忙中偷闲”做各种各样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一些不负责任的体育老师开始就“放羊”,体育课就是应付时间!首先学校普遍“重文轻体”就是有的学校重视“体育”,重视的也是体育训练,体育比赛的成绩,并且体育教师的考核成绩就是训练的成绩!体育教师平日的上课很少有监管的制度和措施,对一些体育教师疏于管理和激励,如此教学往往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身体强者更加强装,身体弱者更加孱弱,体育教学目标很难达到!现在的体育教学器械性的训练很少,包括山羊、跳箱、单杠、双杠,铅球、标枪等等。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体育教师害怕学生受伤,产生一些“纠纷”,二是学校财政不足对体育器材的投入太少,三是教师上课应付,害怕费事费力,所以学生学习的运动技巧不免单一,很多技能得不到锻炼和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很多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几十年而教学模式却一成不变,旧的传统模式和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改革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较大的空间。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民主,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心理学,探究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促使人的大脑释放一种内啡肽的物质,该物质能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心情,进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我从教的有一个学生,他从小身体虚弱,不爱从事体育锻炼,在每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都特别关注他,当他能完成动作的时候我都及时的表扬他,给他以鼓励,我发现一个阶段下来,他特别愿意上我的课,并且每次体育锻炼的时候他都特别的积极,一个学期下来他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班主任老师说他在学习及其他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性格也开朗了……
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尽情的发泄以达到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平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我们通过体育锻炼或者一场体育比赛,很快就会是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而不是抑郁成病!鉴于此,一个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应该研究一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体育和心理健康的“血肉”关系,探究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奥妙,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估考核应多方面,体育教师也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作为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单单重视体育训练的成绩,而应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重视课堂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全面综合的去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更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严于律己,严格按照国家体育大纲的要求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仅能传授体育知识,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体能,而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应该探索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是“血和肉”的关系,有人说,世界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体育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金辉;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J];成才之路;2009年23期
[2]崔富春;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沧桑;2010年12期
[3]翟澄清;浅析教师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能[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4]杜国兴;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争取成功的心理品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5期
[5]郭伟民;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华章;2009年05期
【关键词】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教学模式;课程标准;有机结合;关系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人的健康包括两方面”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九年制义务教育试验用书》对健康做出了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体育锻炼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它可以锻炼你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降低心理紧张和焦虑水平,提高自信心和自制力,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笔者是一个从事农村初中体育教育二十余年的教师,深感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血和肉”的关系,现浅谈如下:
一、体育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新的《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体,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其中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的三维健康总体目标,以及运动参入、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用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作为一个农村体育教师我深切的感觉到,农村体育教学也走过了一个模糊、简单、混乱到有秩序有理念的过程,开始的农村体育教学没有正式的教科书,后期的教科书也非常的笼统,有关心理健康的阐述也非常的简单,课程目标模糊,体育教师上课很多采取“放羊”式的教学,学校监管力度也不规范,教师上课的内容简单笼统,开始的准备活动在一起“热热身”,做做简单的徒手操练习,就开始“放羊”了,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比较多,一些体育爱好者一节课可以锻炼的“大汗淋漓”,而一些不爱体育活动的学生就“忙中偷闲”做各种各样与教学无关的事情,甚至一些不负责任的体育老师开始就“放羊”,体育课就是应付时间!首先学校普遍“重文轻体”就是有的学校重视“体育”,重视的也是体育训练,体育比赛的成绩,并且体育教师的考核成绩就是训练的成绩!体育教师平日的上课很少有监管的制度和措施,对一些体育教师疏于管理和激励,如此教学往往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身体强者更加强装,身体弱者更加孱弱,体育教学目标很难达到!现在的体育教学器械性的训练很少,包括山羊、跳箱、单杠、双杠,铅球、标枪等等。原因有几方面:一是体育教师害怕学生受伤,产生一些“纠纷”,二是学校财政不足对体育器材的投入太少,三是教师上课应付,害怕费事费力,所以学生学习的运动技巧不免单一,很多技能得不到锻炼和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很多教师从事体育教学几十年而教学模式却一成不变,旧的传统模式和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新的《课程标准》为教师改革体育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留有较大的空间。体育教师应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场地器材以及季节气候等因素,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教学。要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尝试、探索,学会学习的方法,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民主,教师和学生一起研究改进教与学的方法,不断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二、体育教师应该善于研究心理学,探究体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体育锻炼还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自尊心,适度负荷的体育锻炼能促使人的大脑释放一种内啡肽的物质,该物质能使人产生舒适愉快的心情,进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
我从教的有一个学生,他从小身体虚弱,不爱从事体育锻炼,在每一次上体育课的时候我都特别关注他,当他能完成动作的时候我都及时的表扬他,给他以鼓励,我发现一个阶段下来,他特别愿意上我的课,并且每次体育锻炼的时候他都特别的积极,一个学期下来他身体各方面的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班主任老师说他在学习及其他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性格也开朗了……
通过体育锻炼还可以调节一个人的情绪,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尽情的发泄以达到情绪的释放和心理的平衡,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时候,我们通过体育锻炼或者一场体育比赛,很快就会是自己的心情快乐起来,而不是抑郁成病!鉴于此,一个优秀的体育工作者应该研究一点学生的心理学,研究体育和心理健康的“血肉”关系,探究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奥妙,这样的教学才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
三、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估考核应多方面,体育教师也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作为学校,应该改变传统的对体育教师的评价方式,不单单重视体育训练的成绩,而应把课堂教学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重视课堂教学,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全面综合的去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成绩,作为一个体育教师更应该加强自己的职业道德建设,严于律己,严格按照国家体育大纲的要求去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和课堂教学。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仅能传授体育知识,教给学生技能技巧,训练学生的体能,而应该是一个心理学家,应该探索体育和心理健康的内在关系,使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有机结合起来。
总之,体育教学和心理健康教学是有机的统一体,是“血和肉”的关系,有人说,世界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培养一个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才,体育教师“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张金辉;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体现[J];成才之路;2009年23期
[2]崔富春;试论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沧桑;2010年12期
[3]翟澄清;浅析教师心理品质在体育教学中的效能[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4]杜国兴;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争取成功的心理品质[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05期
[5]郭伟民;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J];华章;200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