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重视小学生习作评语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作者】 刘友俊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第一小学
【正文】 【摘 要】 在语文教学中最让老师头痛的一件事就是批改作文,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学生作文的评语又是教师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习作评语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继续。教师在习作评语时要注重评语的艺术性,采用情感性评价、启发性评价、导向性评价、协商性评价、劝喻性评价、欣赏性评价和趣味性评价,从中让习作评语成为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桥梁。
【关键词】 紧扣课标;忠实课本;重视差异;有的放矢
作文评语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作文指导的一个步骤,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容轻视的意义。就教师而言,学生是否达到自己在作文指导时所提出的要求,自己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今后应该如何确定作文教学的坐标和方向,往往要通过作文语评传达给学生;就学生而言,苦心经营的一篇小文,老师看后是否认可,有哪些优点,哪点不足,长处如何发扬,短处如何改正,常常要在作文评语中得以了解。可见,作文评语不仅是学生作文成绩的总结,也是教师作文教学成效的归纳,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中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
那么,怎样的作文评语才算是恰当准确的?我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语应该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具有人文关怀的,可引导学生做持续发展的,有探究意义的评语。
其一,扣紧新课标
《新课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标尺,它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心理发展、充分了解语文教学现状和充分体现汉语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制定的,因而就有高度的权威性、深刻的指导性和广泛的可行性。新课标在作文教学方面,作出了富于层次性和阶梯性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规定。比如;教师要从学生一年级起,一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评语与就要遵循这一原则渐次指出学生的作文用词造句是否恰当,连句成段是否完整,观察生活是否准确,分析事物是否有力,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沿着良好的写作方向进步成长。落实到不同年级,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新课标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开始写作文就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而是提出“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片段,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贯通;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我们的评语也要体现相应的阶段性,对这一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要严格把握,对这一阶段大纲没提出要求的,则不必苛求。中年级的学生只要能写得具体,有内容,有真情,就该给予肯定;相反,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也清清楚楚,就是内容空洞,情感虚假,教师也必须予以纠正。总之,课标是教师写作文评语的基本依据。
其二、结合课本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课文是学生最直接的范文,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学习文章遣句造句、构筑文章的技巧,从模仿走向独创。课本,提供了优秀的语言材料;阅读,练就了学生的基本功。不仅如此,语文课本,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蓝本和凭借,它还担负着训练,强化学生写作与阅读合二为一的任务,这一点表现在课后那些有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写作训练项目上。这些训练题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从一种表达方式到另一种表达方式,从一种文体到另一种文体,逐步有序地增进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是要求教师不仅在指导作文时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而且在评语中,也要对照检查学生的作文哪方面学到了课文的长处,哪方面还有待改进,哪方面在模仿的同时又有独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文和课文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课文学习同步的写作练习,才是扎实的。作文评语在两者结合的导向作用不可忽略。
其三,具有人文关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表现,在作文中,学生试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是独立的,因而就显示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同一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不同能力的学生,写出的文章都会不一样,便是中年级的小同大异、高年级的独自构思取材。教师在下评语时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放过该改的错误。如果说课堂作文讲评注重的应是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那么,作文本上的评语就应多抓一些个性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在评语的批注中,应该时刻流露出羡慕、赞许、信任、鼓励的信息,让学生受到真诚的赞美和真心的帮助。
其四,兼顾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一篇作文的血肉和骨架,二者不可分割。一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可有所侧重,或内容,或形式,作文评语也往往要相应地有所侧重。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影响内容,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使得老师的作文评语不可能只顾其一,不顾其二。新课标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评语也要首先从内容的角度指出文章写出真情实感,哪方面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入,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趣,又有意义,哪部分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可以写的,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同学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不同,也会显得高下之分。很难想像,面对一篇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而语病甚多,句子散乱的作文,教师会肯定前者,而对后者视而不见,评语中只字不提。语言能力是一种基本功,它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积淀成熟的,教师对学生语言形式上的任何一次微小的忽略,在学生那里都可能误作默许甚至肯定。因此,作文评语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应该不放过形式上的纰漏,使学生的作文从一开始就做到文质兼美。
总之,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语的写作,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因而,具有人文色彩的评语不仅传达了习作的技巧和认同,还沟通了师生互勉共进的心。
【关键词】 紧扣课标;忠实课本;重视差异;有的放矢
作文评语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作文指导的一个步骤,对语文教师和学生都有不容轻视的意义。就教师而言,学生是否达到自己在作文指导时所提出的要求,自己是否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今后应该如何确定作文教学的坐标和方向,往往要通过作文语评传达给学生;就学生而言,苦心经营的一篇小文,老师看后是否认可,有哪些优点,哪点不足,长处如何发扬,短处如何改正,常常要在作文评语中得以了解。可见,作文评语不仅是学生作文成绩的总结,也是教师作文教学成效的归纳,是连结教师和学生的纽带和中介。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
那么,怎样的作文评语才算是恰当准确的?我认为这样的作文评语应该是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具有人文关怀的,可引导学生做持续发展的,有探究意义的评语。
其一,扣紧新课标
《新课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标尺,它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人心理发展、充分了解语文教学现状和充分体现汉语特点的基础上建立和制定的,因而就有高度的权威性、深刻的指导性和广泛的可行性。新课标在作文教学方面,作出了富于层次性和阶梯性的宏观的和微观的规定。比如;教师要从学生一年级起,一是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评语与就要遵循这一原则渐次指出学生的作文用词造句是否恰当,连句成段是否完整,观察生活是否准确,分析事物是否有力,这样才能规范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沿着良好的写作方向进步成长。落实到不同年级,又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新课标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开始写作文就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而是提出“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要有内容,语句要完整、连贯;中年级着重练习片段,内容要真实具体,语句要通顺贯通;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作文,要有中心,有条理,达到小学阶段的要求。”我们的评语也要体现相应的阶段性,对这一阶段应该达到的目标要严格把握,对这一阶段大纲没提出要求的,则不必苛求。中年级的学生只要能写得具体,有内容,有真情,就该给予肯定;相反,文章的中心明确,条理也清清楚楚,就是内容空洞,情感虚假,教师也必须予以纠正。总之,课标是教师写作文评语的基本依据。
其二、结合课本
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不可分,课文是学生最直接的范文,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分析事物的方法,学习文章遣句造句、构筑文章的技巧,从模仿走向独创。课本,提供了优秀的语言材料;阅读,练就了学生的基本功。不仅如此,语文课本,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蓝本和凭借,它还担负着训练,强化学生写作与阅读合二为一的任务,这一点表现在课后那些有步骤、有目的、有计划的写作训练项目上。这些训练题从句到段,从段到篇,从一种表达方式到另一种表达方式,从一种文体到另一种文体,逐步有序地增进着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样是要求教师不仅在指导作文时要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法,而且在评语中,也要对照检查学生的作文哪方面学到了课文的长处,哪方面还有待改进,哪方面在模仿的同时又有独创,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作文和课文间密不可分的关系,与课文学习同步的写作练习,才是扎实的。作文评语在两者结合的导向作用不可忽略。
其三,具有人文关系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一种表现,在作文中,学生试着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和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词句表达出来,这个过程是独立的,因而就显示出了极大的差异性,不同年级的学生,同一年级不同阶段的学生,同一阶段不同能力的学生,写出的文章都会不一样,便是中年级的小同大异、高年级的独自构思取材。教师在下评语时也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提出过高的要求,也不放过该改的错误。如果说课堂作文讲评注重的应是作文中带有共性的问题,那么,作文本上的评语就应多抓一些个性的问题,根据每个学生,每篇文章的具体情况,提出具体的意见,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所得。并且,在评语的批注中,应该时刻流露出羡慕、赞许、信任、鼓励的信息,让学生受到真诚的赞美和真心的帮助。
其四,兼顾内容与形式
内容与形式是一篇作文的血肉和骨架,二者不可分割。一次作文,训练的目的可有所侧重,或内容,或形式,作文评语也往往要相应地有所侧重。但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又反过来影响内容,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使得老师的作文评语不可能只顾其一,不顾其二。新课标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作文评语也要首先从内容的角度指出文章写出真情实感,哪方面观察得仔细,体会得深入,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趣,又有意义,哪部分思路开阔,想象丰富,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值得写的,什么是不可以写的,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但同样的材料,不同的同学因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不同,也会显得高下之分。很难想像,面对一篇言之有物,情真意切而语病甚多,句子散乱的作文,教师会肯定前者,而对后者视而不见,评语中只字不提。语言能力是一种基本功,它是经过无数次的训练积淀成熟的,教师对学生语言形式上的任何一次微小的忽略,在学生那里都可能误作默许甚至肯定。因此,作文评语在重视内容的同时,也应该不放过形式上的纰漏,使学生的作文从一开始就做到文质兼美。
总之,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评语的写作,对教师来说三言两语、信手拈来的作文评语,对学生可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作文甚至做人,因而,具有人文色彩的评语不仅传达了习作的技巧和认同,还沟通了师生互勉共进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