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三年级数学常见笔算错例分析及改进措施
【作者】 刘名芝
【机构】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民族小学
【正文】【摘 要】 笔算教学是计算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学生笔算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首先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结合教学实践,就学生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学习中常见的错例进行分析,以促进笔算教学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错例分析;改进策略
笔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进入三年级,笔算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笔算教学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小学生笔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笔算的准确性。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及整理,现将学生在笔算方面的常见错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方法错误
错例①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积的对位法则的不清楚。十位上的3去乘52等于156,实际上是156个十,所以6应该和十位对齐。错例②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受到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并没有把小数点对齐。错例③和错例④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以下概念不清:笔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不够商1,就要用0来占位,错例即是对0的占位作用还没有掌握好。
计算法则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法则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的目标要求,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预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思考、总结法则的思维过程,使他们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计算的道理。
3.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进行巩固,也可适当让学生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
二、口算错误
错例⑤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乘法口诀的混淆,把三九二十七背成了三九二十一。错例⑥学生把8+7算成了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能力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除法,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每节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口算形式如果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教师可以通过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让枯燥的口算充满乐趣。
2.找出容易背错的口诀让学生再重点背一背。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几句口诀,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把这些口诀记录下来。
3.定期举行口算比赛。适当开展口算比赛,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口算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口算正确率的目的。
三、审题不清
错例⑦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是口算的失误,其实是缺乏全面审题。学生凭第一印象轻率地把24×5看作25×4来计算,然后不假思索地付诸行动,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防止笔算错误、提高笔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2.加强辨析比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算式进行辨析比较。
3.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及时反馈。当学生对错误的计算过程还记忆犹新时,通过自己的独立订正,印象会比较深刻。
当然,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面对学生的笔算错误,我认为,我们应首先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只有这样,学生的笔算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简介:刘名芝,女,系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民族小学高级教师。教龄26年,长期担任小学数学老师,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有多篇论文、宣传报道在省、州、县报刊杂志、网站公开发表。在建始县官店镇任教26年以来,刘名芝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所担任的数学、思品、科学等考试科头,在全县、全镇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刘名芝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刘名芝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刘名芝老师是建始县官店镇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刘名芝老师曾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
【关键词】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错例分析;改进策略
笔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进入三年级,笔算教学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在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材中,笔算教学的内容有:《两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在长期的数学教学中,我体会到,小学生笔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学生在笔算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认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有助于我们在教学中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高学生笔算的准确性。经过笔者的教学实践及整理,现将学生在笔算方面的常见错误归纳为以下几类:
一、方法错误
错例①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积的对位法则的不清楚。十位上的3去乘52等于156,实际上是156个十,所以6应该和十位对齐。错例②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由于受到整数加减法计算法则的影响,学生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并没有把小数点对齐。错例③和错例④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以下概念不清:笔算除法时,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上的数以后,除到被除数的那一位不够商1,就要用0来占位,错例即是对0的占位作用还没有掌握好。
计算法则是学生进行数学计算的重要依据,只有正确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的计算法则才能进行正确的计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的目标要求,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预案,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同时一定要让学生参与思考、总结法则的思维过程,使他们理解为什么应该这样计算的道理。
3.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法则的基础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习题进行巩固,也可适当让学生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计算法则的理解。
二、口算错误
错例⑤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是对乘法口诀的混淆,把三九二十七背成了三九二十一。错例⑥学生把8+7算成了1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着笔算能力的高低。要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必须加强学生的口算能力,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乘法和除法,要让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每节课前,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口算形式如果单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教师可以通过视算、听算、对口令、开火车等形式,让枯燥的口算充满乐趣。
2.找出容易背错的口诀让学生再重点背一背。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几句口诀,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把这些口诀记录下来。
3.定期举行口算比赛。适当开展口算比赛,往往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对口算的兴趣,进而达到提高口算正确率的目的。
三、审题不清
错例⑦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表面上看是口算的失误,其实是缺乏全面审题。学生凭第一印象轻率地把24×5看作25×4来计算,然后不假思索地付诸行动,导致最后的计算错误。所以教师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是防止笔算错误、提高笔算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措施。
2.加强辨析比较。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针对学生容易产生感知错觉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相似的算式进行辨析比较。
3.对于学生的课堂作业一定要及时反馈。当学生对错误的计算过程还记忆犹新时,通过自己的独立订正,印象会比较深刻。
当然,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细致的工作。面对学生的笔算错误,我认为,我们应首先分析其错误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只有这样,学生的笔算能力才会得到提高,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才能得到保障。
作者简介:刘名芝,女,系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官店镇民族小学高级教师。教龄26年,长期担任小学数学老师,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有多篇论文、宣传报道在省、州、县报刊杂志、网站公开发表。在建始县官店镇任教26年以来,刘名芝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所担任的数学、思品、科学等考试科头,在全县、全镇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刘名芝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刘名芝老师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刘名芝老师是建始县官店镇教育战线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好榜样,是完美的乡村教师。刘名芝老师曾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