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

【作者】 徐 萍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甘庄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给学生渗透数学学习的方法,合理运用教材,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提高效益

  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出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兴趣,最终从思想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达到“我会学”。那么,新课程下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呢?我认为:
  一、创设机会,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宽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把时间、空间让给学生,让其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获取知识。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对于学生来说,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不需要老师和家长督促,不论考试与否,不管是上课还是业余时间,有无作业,成绩好与差,皆能自觉地、主动地学习。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享受学习的自由,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的学习目标。例如1: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去告诉学生圆的各部分名称,而是根据学生喜欢动手的特点,让学生把课前准备好的圆形纸片、直尺等,通过动手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和发现的结论,记录在纸上,从而归纳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以及直径和半径之间的关系。例如2: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要求每个学生拿出长方体纸盒,认真观察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逐步抽象概况出长方体的特征,再让学生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长,用橡皮泥粘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从而清楚看到12棱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引出长、宽、高的概念,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发展思维,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在参与活动中自主尝试、自主思考、自主发现,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优化组合,积极参与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能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高学生自尊,促进学生情感发展与同学间互爱及社交能力的提高。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比较,最大的不同就是它具有与他人分享成功喜悦的特点,这在自主学习中是体现不出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表现机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的锻炼和提高。例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一课时,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片和剪刀、刻度尺等工具,然后采用4人一组的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手中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就让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以宽,那么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带着问题思考探究,经过实际操作与小组成员出谋划策,他们就发现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很快地学生们就求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最后让小组长进行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这样,学生们在一种毫无拘束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小组成员讨论探究找到了问题的答案,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供空间,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最有效、最主动、最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学习。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就是具有这种特征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假设猜想、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提高了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是这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那么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猜想后,就让他们利用准备好的学具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操作探讨哪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学生通过用量角器量一量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用剪刀剪一剪三个角再拼成一个平角,再用折一折把三个角折到一起,也拼成一个平角的方法,发现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从而验证了自己的猜想,使学生经历了探究新知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学会了探究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智.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7(05):65-67.
  [2]莲山.借助问题导学法 优化数学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8(10):91-93.
  [3]陈军.重视“学法”指导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9(03):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