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研究

【作者】 魏伟华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沈家寨小学



【正文】  【摘 要】 目前小学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仍然是以章句和翻译为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忍受枯燥乏味的文言文学习。本文紧扣小学文言文教学特点,遵循文言文教学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问题;策略

  1、小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缺乏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部分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机械,没有新意,比如先详细进行重点字词的讲解,然后全文翻译文言文内容,这种单一的方式极易导致学生厌烦,让他们感觉学习内容枯燥无味。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转变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与理解能力,避免学生在生僻字词的理解与学习中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要让学生整体理解文言文,再记忆词句用法。文言文的学习不能靠死记硬背,需要学生全面掌控文章整体,让学生整体了解文章背景,掌握文章中隐含的人生哲理与思想感情。
  1.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语文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尤其是文言文部分。文言文语言精简,但是内涵丰富,且难以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如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从现代文到文言文教学之间的过渡不理想,极容易导致学生抵制文言文的学习,从而大大增加文言文教学的难度。由于文言文内容不好理解,内涵丰富,需要老师进行详细讲解和引导,不能完全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理解。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优化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2.1让学生课前预习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学生如何预习,从哪些方面预习,这是学习文言文之前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学生面对一篇生疏的文言文,往往会因看不懂而懒得去读、去预习思考,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依赖教师讲解的惰性心理,这种被动学习的方法显然要不得。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被动性,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留一些有新的预习题目,让他们主动去研读课文,充分激发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方式。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点拨预习时应注意抓住哪些重点。首先了解文学常识和历史故事,搜集相关的背景资料,再对照注释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遇到不解的字词或问题做上记号,小组商议解决。
  2.2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从以往语文文言文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来看,多数教师会强调对文言文的识记,尤其是一些字词的含义,或者是一些古今异义的辨析,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内容也比较死板,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并不感兴趣,在于学生看来乃是一种负担,因为为了完成教师所提出的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对文言文进行死记硬背,如此一来,学生无法从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之中获得人文情怀的浸染,而且还会让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之下,学生极易会在语文课堂上自暴自弃,如睡觉、溜号等。中学生个性鲜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比如,利用多媒体来呈现相关的音乐、图片、视频等,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关注。又如,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比如角色扮演类的活动、辩论赛类的活动,或者是其他有趣的游戏活动等等。
  2.3增强学生自我表达能力
  所谓鼓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践和讲解,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想寻找到一个合适的方式去了解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就要贯穿到整个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讲授,学生这时候就可以通过查字典,或者阅读其他参考书来梳理词义,然后在反复地阅读与朗诵之后,最后向教师请教那些不会的地方,这样更易于他们理解课文,也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此外,教师还应该知道,创新意识就是应该在感知的基础上,去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不要将自己的思维固定在语文教材中。而是应该勇于开拓,善于发现,然后将自己发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去发挥出传统文化的内涵,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具备创新思维的中学生。
  2.4构建兴趣小组,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语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喜欢文言文,教师可鼓励这类学生传播这种喜爱之情,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更多的学生喜欢学习文言文。文学素养高的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往往能信手拈来,正确使用自身掌握的古诗词,因此对文言文的感悟也更深刻,学习起来更有兴趣。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构建兴趣小组,为学生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让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提高文言文学习效率。实际上,文言文的学习有规律可言,部分字词、字意是重复出现的,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提醒,灵活应用,还可以去翻看参考书,掌握文言文的规律,比如理解宾语前置等多种语法的使用,从而对文言的句子和文章大意理解得更深入。兴趣小组可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可利用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电脑等,让学生通过微信、QQ等群组聊天,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自由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辅助教学。
  总之,文言文博大精深,教师在今后的文言文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文言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钱美亚.让思维张开翅膀——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课外语文(教研版),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