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借助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以《少年闰土》为例

【作者】 陈 莉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富溪镇史东小学



【正文】  【摘 要】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所采用教材每一篇课文都配备有专门的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专栏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自学方向,也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课文思路的整理以及教学难点的统计提供依据。因而,教师应重视对课后习题价值的挖掘,充分发挥课后习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文章以《少年闰土》为例,分析如何借助课后习题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课后习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少年闰土》

  一、借助课后练习,指导学生预习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课后预习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学生预习是否全面关系课堂学习效率。课后习题集中了整篇课文的核心内容和知识点,为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可充分借助课后练习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实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课文作者所表达感情的精确把握和深入理解[1]。
  以《少年闰土》为例,教师可借助本课课后练习,对学生课前预习活动进行指导,具体指导方向包括:
  1.通过收集鲁迅其他文学作品和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通读课文,认识鲁迅与闰土的相识过程;
  3.闰土讲述了哪些稀奇事?尝试给故事拟定标题。闰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如何?
  通过课前预习,不但完成了对各语文要素的全面学习,且在某种程度上对课文内容和写作思路有了初步了解,有助于下一阶段课程的顺利开展。
  二、依托课后习题,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一般情况下,新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每一篇课文的课后习题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作为编制依据。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可将课后习题作为参考条件。
  以下是对《少年闰土》课后习题的分析: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
  2.从文中积累优美语言;
  3.融入课文,代入文章角色;
  4.联系实际生活,运用“人景合一,动静结合”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上述每一个课后习题的教学目的都各不相同:
  1.为学生写作积累素材;
  2.同样为积累好词、好句;
  3.体会作者感情,站在作者角度理解课文;
  4.提升学生写作兴趣。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整体教学效率。
  三、研究课后习题,厘清教学思路
  为保证课堂教学思路清晰、脉络分明,需制定一条教学主线。这一教学主线应体现在课后习题之中,如果熟稔课后习题便可完成对各教学环节的有效串接,实现对整个教学过程的优化[3]。
  在对《少年闰土》这篇课文主要内容进行梳理,以及摘取课后习题潜藏线索后,发现整篇课文由“回忆——相识——相处——离别”四部分相串联。
  (1)回忆板块
  在这一板块可设置相应的课后习题,如:
  ①有感情的朗读,并在朗读过程中圈出具有明显色彩性的词语,如,碧绿、深蓝、金黄等,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瓜地景色;
  ②找出文中描写闰土捕猹的动词,如,捏、刺,让学生感受闰土的勇敢和机智;
  ③谈谈阅读文章后,鲁迅心中的闰土是什么样的?
  (2)相识板块
  ①让学生朗读2—3自然段,了解鲁迅和闰土的相识过程;
  ②朗读第4自然段,体会鲁迅对人物特点的描述,如,颈套银项圈、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等,在结合文中所配插画,感受闰土的少年特点。
  (3)相处板块
  ①鲁迅和闰土相处过程中,闰土给鲁迅讲过那些新鲜事?
  ②闰土在鲁迅心中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通过分析课文的6—15自然段,在鲁迅与闰土的谈话之中,闰土向鲁迅讲述了很多鲁迅之前所不知道的一些事:例如,雪地捕鸟、海边拾贝壳、月下看瓜刺猹、沙地看跳鱼儿,正是这些“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让鲁迅认识到闰土的见多识广,生活的丰富多彩,进而感叹我和我以前的朋友生活天地的狭窄和知识经验的狭隘。
  (4)离别板块
  正因为闰土知道很多鲁迅不了解的农村“趣闻”,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候,“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来?
  ①自由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以体会“急”、“躲”、“托”、“送”;
  ②想象鲁迅和闰土是怎样告别的,再说一说自己对于离别的理解。
  让学生学会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鲁迅与闰土离别时的不舍。最好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那种不舍与再次相逢的期盼。
  结语
  综上所述,课后习题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本研究以《少年闰土》一文为例,对课后习题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具体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加深刻、全面的理解,明确本节课程的教学重点,并且可以通过阅读、词语摘抄等帮助学生积累大量语文知识和优美文字,形成对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和优化。另外,有利于为教师备课理清思路,为教学活动提供突破点。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借助课后习题,深入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从而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单成香.借助问题,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2019,19(05):48-49.
  [2] 沈轶群.巧用课后习题,打破教学误区[J].数学教学通讯,2018,07(20):68-69.966006
  [3] 赵小容.列谈小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的重要性——对《少年闰土》课后练习的思考和建议[J].科学咨询,2015,01(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