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把“球”抛给学生
【作者】 周元明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财神庙小学
【正文】
预习伊始,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去读书。老师要有意抛出题目这个“球”,让学生独立地拍打其大小,掂量其分量,体会其弹性。就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剖题审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我就是这样引导采用预测策略预习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板书课题),这个题目新奇而富有鲜明的特征。大家不要看书,我们先来详细研究,全面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就题目来说,大家想知道什么问题?
A生:胡萝卜是一种植物,为什么称它谓“先生”?
B生:胡萝卜先生为什么长长胡子?
C生:长胡子是什么样子的?
D生:长胡子有什么用呢?
师:很好!同学们肯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们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预测一下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或者说)如果让你来用这个题目来作文你应该写哪些内容和情节呢?
生:(齐声)能!
师:很好!分小组,每位同学把你的预测构思和内容讲出来。每组马上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说出自己的预测内容。看谁的预测又丰富又合理!
(小组的同学兴致勃勃,气氛浓厚,讨论热烈。)
师:好!哪个小组代表展示一下你们的奇思妙想?
(这时学生们情绪高昂,争先恐后举手回答。老师应一一给予肯定和估计,并不失时机地按学生的回答板书要点。)
师:好!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和预测去读课文,验证一下,看看你的哪些预测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哪些不一样?
这样学生大都喜形于色,都似乎充分地释放了求知欲和学习能量,即使后进生也出现了振奋的精神状态。
当学生急于验证预测,满怀激情读完课文后来讨论异同时,老师要抓住问题,不失时机地设问,使预习逐步深入,层层展升。
这样的预习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样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与快乐。
除了在预习课文时应用这种引读法外,老师也要用类似的方式让学生拓展阅读。
课例:拓展阅读,根据题目,预测文章或书的内容。
第一,分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或一篇读过的文章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第二,请没有看过的同学,根据题目预测一下其中的内容。
第三,请推荐的同学公布刚才同学们预测到的是什么,没能预测到的又是什么?
第四,请每一位同学找到写在黑板上的自己没有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来读一读。
让学生不仅在课内阅读实践中学习预测,而且让其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预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参与者,还同时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这种紧扣文题预测引读预习法,小而言之,改变了传统的预习方法,使教学重难点突出,使讲读课轻车熟路,事半功倍。大而言之,有很多好处:一.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兴趣。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语文。三.可培养学生作文审题构思能力使读写结合。四.可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文问题的能力受到教好的锻炼。
——如何紧扣文题运用预测策略预习课文
预习课文是课文教学至关重要的首要环节。良好的开端,无疑是事情成功的一半。然而,如何预习,才能避免学生读几遍课文,圈点勾画字词走走过场,而使学生主动地有目的地感知课文的重难点和文章的思路?根据本人的实践尝试,使用预测策略紧扣文题的引读法是解决这一个问题的有效途径。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最有个性的,最精彩的,最醒目之处。具有无比深刻的蕴含。如《鸟的天堂》、《狼牙山五壮士》、《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总也倒不了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这些题目或明确范围,或交代思路,或显示中心或突出重点。教学这类课文可先紧扣文题,抓住题眼,剖题审题,从题入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问题进行预测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构思。进行这种预测训练,可谓得心应手,长文短教预习伊始,老师不急于让学生去读书。老师要有意抛出题目这个“球”,让学生独立地拍打其大小,掂量其分量,体会其弹性。就是说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剖题审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预测文章的内容和情节。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我就是这样引导采用预测策略预习的。
师: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板书课题),这个题目新奇而富有鲜明的特征。大家不要看书,我们先来详细研究,全面了解这个题目的含义。就题目来说,大家想知道什么问题?
A生:胡萝卜是一种植物,为什么称它谓“先生”?
B生:胡萝卜先生为什么长长胡子?
C生:长胡子是什么样子的?
D生:长胡子有什么用呢?
师:很好!同学们肯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同学们能不能带着你们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预测一下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或者说)如果让你来用这个题目来作文你应该写哪些内容和情节呢?
生:(齐声)能!
师:很好!分小组,每位同学把你的预测构思和内容讲出来。每组马上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说出自己的预测内容。看谁的预测又丰富又合理!
(小组的同学兴致勃勃,气氛浓厚,讨论热烈。)
师:好!哪个小组代表展示一下你们的奇思妙想?
(这时学生们情绪高昂,争先恐后举手回答。老师应一一给予肯定和估计,并不失时机地按学生的回答板书要点。)
师:好!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和预测去读课文,验证一下,看看你的哪些预测跟故事的实际内容一样,哪些不一样?
这样学生大都喜形于色,都似乎充分地释放了求知欲和学习能量,即使后进生也出现了振奋的精神状态。
当学生急于验证预测,满怀激情读完课文后来讨论异同时,老师要抓住问题,不失时机地设问,使预习逐步深入,层层展升。
这样的预习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为一样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预测。这有利于呵护并激发学生阅读的初始期待,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预测之后的验证,会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趣味与快乐。
除了在预习课文时应用这种引读法外,老师也要用类似的方式让学生拓展阅读。
课例:拓展阅读,根据题目,预测文章或书的内容。
第一,分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说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或一篇读过的文章的题目,写在黑板上。
第二,请没有看过的同学,根据题目预测一下其中的内容。
第三,请推荐的同学公布刚才同学们预测到的是什么,没能预测到的又是什么?
第四,请每一位同学找到写在黑板上的自己没有读过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来读一读。
让学生不仅在课内阅读实践中学习预测,而且让其自觉地在课外阅读中运用预测。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参与者,还同时成为阅读的发现者和创造者。
这种紧扣文题预测引读预习法,小而言之,改变了传统的预习方法,使教学重难点突出,使讲读课轻车熟路,事半功倍。大而言之,有很多好处:一.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兴趣。二.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学语文。三.可培养学生作文审题构思能力使读写结合。四.可使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文问题的能力受到教好的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