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给学生调座位的学问

【作者】 陈希荣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汉江路中心小学



【正文】  作为班主任,每天的工作千头万绪。一项工作没做好,后面可能就会衍生出许多其它的问题。比如,给学生排座位就是如此。如果不动脑筋的单凭身高和成绩排座位,结果常常是出力不讨好。座位调不好,不仅影响班级的课堂纪律,影响班风学风,还会对学生的成绩造成较大影响。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排座位解决方案,可以让班主任摆脱这些困扰?我以亲身的实践证明,这是完全可能的。那么,怎样排座位才科学合理?这里边是大有学问的。
  一、用制度代替说教,以规则规范行动
  很多班主任不善于用制度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难题,导致了负担沉重、效率低下。比如座位问题,与其反复对申请调换座位的同学做思想工作,不如就排座位和调整座位问题和全班同学共同商议若干规则,在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大家参照规则执行即可。
  根据我班的实际情况,我们拟定了如下几条排座位的准则:
  1、排座位不考虑视力问题,因为现在大部分同学都近视。视力不好可以配眼镜,看不清黑板不作为向前调座位的理由;
  2、身高是重要考虑因素,尽量不让前面的人挡住后面的人的视线,长得最高的人只能坐后排,没有办法;
  3、需要和同座位上课讨论问题的理由也不予考虑,学习上的问题可以课后讨论,上课讨论过多既会影响听课效率,也会影响课堂纪律;
  4、男生和女生可以是同座位,大家大家都是好同学,不存在男女界限;
  5、同桌需要经常换,试着和不同性格的同学相处,一般一个学期可以调整一次;
  6、不以成绩好坏作为排座位的依据;
  7、好的位置和相对差的位置需要轮流坐,好座位不是终生的。
  二、给学生自主选择同桌的权利
  有了基本规则,学生坐在教室的第几排,就主要是身高决定的了。而具体和谁坐,为什么一定要班主任定?如果换一种思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同座位会如何?老师们会想,那肯定乱套!关系好的都聚到一块儿了,那上课讲话还不讲疯了!
  事实果然如此吗?我做的尝试结果恰恰相反。这里有什么奥秘吗?在选同桌上,我也和同学们商议了一套规则:
  1、确定自主选位“利人利己利班级”的原则:高个不要坐前面影响后面同学;矮个不要谦让,坐到后面影响自己的学习;上课爱说小话的同学要选择自己服气的、能控制自己的同桌等等。从学生的视力考虑,每个星期大组按顺序换一次座位。如果中途有学生觉得自己的座位不合理,达不到“三利于”的原则,可自行调换,调换的原则是魏书生老师的“四面八方”法,即要调换座位的两位同学必须征得他们前后左右八个同学的同意,就可自行调换。
  2、尊重意愿,选择同桌
  每名同学写下自己最想和谁成为同桌,写三人作为备选。纸条交上来,班主任尊重学生意愿,在学生提出的3个同学名单中进行排列组合,如果你选我,我也选你,就基本上满足了。三个候选人只要满足其中一个,很容易组合好。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三个候选人中,选择最合适的同桌。其中有特别受欢迎的同学,被很多人选择,也有个别没有人选的,班主任最后进行少量调整。这样的新座位表,绝大多数学生都如愿以偿。 
  3、师徒结对,共同进步
  根据班上的实际情况,在班上推选成绩、纪律等方面较好的学生充当“师”,另外学生为“徒”(也可叫组长和组员)。然后采取双向选择、自愿组合、适当调整的办法,要求“师”要负责帮助“徒”,管好“徒”的学习、作业及纪律等。
  三、综合考虑其他方面的影响因素
  我们在给学生调座位除了注重以上方法外,还应当综合考虑班级管理、家长反馈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从班级管理而言,学习小组、卫生小组、文体小组、兴趣小组等的划分是必不可少的,而这项工作能否顺利完成,与学生座位合理与否有着密切关系,如:课堂上经常说闲话做小动作的学生不宜坐在一起,敌对情绪十分严重的学生不宜坐在一起,以相互帮助、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学生宜坐在一起,异常活跃、爱说好动的学生适宜坐在最前排、最后排或墙根等。从家长反馈而言,有些学生有视力低、听力差等特殊情况,但由于在老师面前有威慑感,不敢正面提出自己对座位的要求,而只是向家长诉“苦”,当家长把学生的请求意见反馈到学校时,班主任绝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应当高度重视,并给予适当调整。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需求,增进了师生感情,又加强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沟通,
  综上所述,班主任给学生调座位大有学问,既错综复杂,又有规律可循,平时我们要多总结、多探讨,不断积累经验,才能将这项工作做得深入学生、家长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