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转化小学数学的“学困生”

【作者】 梁 珍

【机构】 广西省灵山县三隆镇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分析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提出了教师如何帮助学困生摆脱“学困”境遇的一些有效策略,即创设情景,引发兴趣;心灵沟通,增强自信心;时刻关注,耐心帮助;“一帮一”辅导,提高学习效率;挖掘亮点,保持喜好之心等5个方面。希望通过此种分析,有效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促进师生教、学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数学问题;学困生;转化

  一、前言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学困生”一直是我们老师特别关注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所谓“学困生”,我认为指的就是那些思想不求上进、品德较差,对学习感到困难、不努力学习,课堂上一些基本的知识也无法掌握,以至于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的学生。
  很早就有人提出“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一种教育理想与追求,但是很多老师特别是一线的教师都不认同这种教育理想与追求。究其原因,学困生是当中最大的祸害,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困生的人数也在递增,这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一定的阻力。因此,如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根本上帮助学困生,使他们摆脱“学困”的境遇,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学困生”是怎么形成的
  1.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没有尽到管教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我们这种城乡结合的学校里,绝大多数年轻的父母都外出务工,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对孩子往往是疼爱有余、严厉不足,又因为知识水平的原因,辅导更是无从谈起。一些学习自觉性、自制力差的孩子就会由拖拉作业到不做作业,很快沦为“学困生”。
  (2)家长行为不正,教育方法不当。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的第一任老师却用自身不美的言行影响孩子。他们用于教育孩子的方法:要么是溺爱,让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小公主”“小皇帝”式的环境中;要么是粗暴,使学生在呵斥和棍棒中学会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让孩子在“自由”中养成了懒惰和散漫。
  2. 其他的原因:
  (1)教师和学生的歧视。学困生往往会在较多方面“不同常人”,他们也常常因为某些原因被老师冷落、变相体罚,被同学孤立,使他们丧失了自信更丧失了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产生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
  (2)教师教学的缺失。这主要体现在教学上的“一刀切”,让所有学生齐步走,这样不断积累的学习成绩差异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沦为“学困”。
  3. 学生自身的原因:
  (1)数学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通过观察我发现学困生在“解决问题”这一块特别差,他们对问题感到无从下手,根本不能在问题和条件之间建立联系。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效的学习方法。上课时,学优生能做到全神贯注地听讲,积极地思考。而学困生上课经常开小差,懒于回答问题。学优生是先理解后记忆,而学困生是死记硬背,记得又慢,忘得又快。
  三、怎么转化学困生
  基于对以上成因的分析,接下来,让我谈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帮助学困生摆脱“学困”境遇的一些有效策略。
  1.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到兴趣,很多老师都会想到课堂的激趣导入,靠学生喜欢的内容来吸引他们、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这都是一些可行的办法,但要激发学生真正的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欲望,使他们产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更重要的是弄清学生内心的需求。
  本学期与低年级的几位数学老师一起聆听了几节低年级的数学教研课,感觉我们教低年级的老师特别厉害,听他们的课感觉就是在观看一台精彩的马戏,因为她们都能把每节课要学习的知识从复习旧知—引入新知—新知学习—巩固练习等各个环节编成一个完整的动画故事,把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现象,大大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之后,我在尝试中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9加几”时,先跟孩子们说“今天黄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习小伙伴(课件出示顽皮的小猴)喜欢吗?小猴今天还带来了一些礼物,想要得到它的礼物呀,小朋友们得先跟它玩两个闯关游戏呢,敢挑战吗?”再依次出示复习题(第一关:分一分;第二关:算一算)。然后说“第三关小猴可是要考考孩子们对苹果的学问哦”(出示例题情景)。接着说“看到孩子们学得这么积极,小猴给大家送上鲜花来了(出示试一试)。最后说“看到孩子们表现超级棒,小猴决定跟大家一起玩积木来了(出示练习)……这样利用孩子们喜欢的小猴牵引整节课,不说好学生,就连那些学困生也会感到兴趣盎然,非常认真。
  (2)心灵沟通,增强自信心。
  我们要不断用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鞭策自己,指导自身的教育行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尊重,是成功教育的前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所谓学困生的转化,更多的时候是不断设法唤起他向上的信心。这里,需要我们老师平时更多地与学困生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想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我们必须转变那种高高在上的唯我独尊的思想。放下架子,做学生的朋友,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亲近感和信任感。﹝1﹞每接触一个新班,我差不多都用一个月的时间和学生们零距离的接触。通过和他们一起打球或做游戏,融入到他们中间去,让他们了解我的同时我也真实地去了解我的每一个学生,旨在创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困生的缺点比优点还要多,这就意味着犯错误的次数会多一些,对于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教师也要耐住性子,不能用打骂的方法来“镇”学生,因为征服学生的不是教师的大嗓门而是丰富的知识水平、文化修养和高尚的人格的魅力。面对他们因缺乏经验或无意造成的过错,我们应采用宽容、谅解的态度,事后再帮他们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他们感受到慈母般的温暖,从而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时刻关注,耐心帮助。
  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想得到别人的关注。对于学困生而言,课堂上他们更多的是受到老师的指责和批评,他们就觉得自己离成功很遥远,没有信心,从而学习更没起色。﹝2﹞我觉得,老师对学困生的关注应该是时时关注,处处指导。教师应给予学生清晰的指导,包括学生做什么、为什么做、怎样做、怎样获得帮助,以及完成作业后干什么、完成作业需要多少时间,不能按照指定时间完成时怎么办等,以使学困生得到足够的信息。否则,学生就会产生一种不确定的感觉,表现出急躁、厌学或焦虑。我的做法是:与学习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预先补;在学习新知识中产生的缺陷,及时补;在学生作业时,巡回辅导;在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时,当面辅导。往往我们在布置学生课堂作业时,有一部分孩子很快就能完成,但有一部分孩子(多数是学困生)才刚刚开始,这时老师除了安排那些写得快的孩子有事做,让课堂保持安静。更重要的是要安慰那些学困生,防止他们会有急躁、厌学的心理,还要给予他们适当的辅导,保证他们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
  2. “一帮一”辅导,提高学习效率。
  安排一名优等生带一名学困生,组成“一帮一”。这一策略的实施,首先要让每个“一帮一”的对子做到三个“一起”:课外一起读书,一起做作业,一起参加活动;其次优等生要负责指导学困生的学习、辅导作业,检查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另外还需要一些奖励的措施:对班里各个“一帮一”小组每月进行比赛、评比、表扬奖励;期末进行再次总结,对进步较大的学困生颁发“进步奖”,对帮、带的优等生颁发“最佳助人奖”。这样通过班级的指导团队一对一的辅导,能大大提高对班级学困生的培养力度。
  3. 挖掘亮点,保持喜好之心。
  培养学困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预防课堂学困生的问题行为的方法之一。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在积极性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发挥20%左右。我们作为老师千万不要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对他们要关怀、理解、尊重和具体帮助。特别是班上的学困生,我们更要给予期待,给予信任,使他们真正体会到老师和集体的爱。从而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克服不良行为。
  总之,学习困难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一方面或者人生的某一时期遭遇到某种程度的学习困难。因此,当学生遭遇学习困难时,只要我们老师真的能从“心”开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给予他们耐心的帮助,加强对他们的学法指导,优化他们的学习环境,他们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跨越这些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