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把民间故事融入小学生小学思政课堂
【作者】 郑先梅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小学
【正文】 【摘 要】 民间故事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在小学生教育中有机地吸取民间故事的精髓,有选择地借鉴运用到小学生教育中,能让植根于祖国大地的民间故事陶冶现代小学生,丰富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语言,培养美德。将民间故事融入小学生德育活动中,我们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民间故事与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的魅力中传承民间文化,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一、开展民间故事主题活动。二、与现有的主题活动相融合。三、开展单个教学活动。
【关键词】 民间故事;融入;思政课堂
民间故事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小学生阶段是各种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些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与小学生的生活活动形影相随的,可以说,小学生生活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都潜藏着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正如我国著名小学生教育家张宗麟先生认为“高山之巅可以写生,长林之内可以游唱,草坪之上可以谈心,这是神秘的大自然为我们设下的优美而富丽的教室。”这里,先生将小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延伸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把大社会看作了“没有围墙的教室”,大师的这翻见解,是我们实施课程的极好模板,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恰恰是在实践课程资源多元化的理念,即将与小学生发展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纳入小学生的范畴。为此将伍家沟民间故事融入小学生园课程时,一方面可以在教师有计划的预设中安排专门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教育途径让小学生接触伍家沟的民间文学。所以在将民间故事融入德育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民间故事与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的魅力中传承民间文化,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思想能力和素养。
一、开展民间故事主题的德育活动
专门的民间故事主题教学活动是依民间故事的内容、角色、发生地等的一致性特征出发来构架主题网络,它注重以某个故事题材出发从各领域的整合和渗透积累小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不但如此,我们还从民间故事中挖掘出故事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进行主题课程。如:以民间故事《愚公移山》分析出以民间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的品质为价值点进行拓展和构思整个主题,抓住这点,大家积极搜集和挖掘各领域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领域之间的平衡。大家集思广益,完成了整个构建的过程。主题通过民间故事、民间游戏、名人传说等,通过动手制作、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体验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不怕困难,勇敢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发展了孩子的动手、想象、观察能力以及意志力。
二、与现有的主题活动相融合
将民间故事融入现有的德育主题教学中,其做法是选择那些与现有的主题内容相关的作品来开展活动。比如在校本基础主题戏剧进校园活动中,就可以选择渗透民间故事内容《县官下轿》、《勒马河》等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教育活动和德育活动相融合,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
三、开展单个教学活动
伍家沟民间故事单个教学活动是选择一则民间故事作品开展一个独立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单个教学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相比在时间和空间都相对的独立。一般而言,单个教学活动既可以是侧重于某一各领域为主的活动,也可以多个领域在一次教学中的多元整合。如:《县官下轿》这个民间故事,适合在六年级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在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封建社会,县官居然给新媳妇让路,以民为本,廉洁清明的县官正是我们当今习书记所提倡的。古人如此何况我们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要让自己做的更好。通过游戏“抬花轿”让孩子提高动作灵活性和敏捷性。《勒马河》等民间故事对小学高学段(4—6)年级的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们把民间故事的内容改编成童谣、歌曲的形式让孩子来诵读和演唱。活动时孩子既可以增长见识、促进智慧,发展语言,又感觉教学活动的轻松与有趣。
为了营造讲伍家沟民间故事的热潮,持续提升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可以有效利用朝读经典时间,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展演,并拍摄下活动时的精彩画面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张贴。学校每学期的艺术节中,课题组推荐1—2个优秀的故事表演在全校展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六里坪镇组织的伍家沟民间故事大赛,均获得小学组一等奖。
好的传承与发展一定是与时俱进的。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学生周周讲故事的基础上,指导实验班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编制成绘本,在班级、在学校展览。课题组还把学生讲民间故事录制成视频,在班级群等平台播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些方式来传承伍家沟民间故事,给伍家沟民间故事注入了鲜活的新时代血液,使伍家沟民间故事更加栩栩如生、魅力动人,学生喜欢讲故事的越来越多,家长中也涌现出不少讲民间故事的爱好者。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孝道、勤俭持家、扬善弃恶、知恩图报、友谊至重、重视读书、推崇智慧、重视技艺、崇德乐群等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为人之道、精神气质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娓娓道来中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的洗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以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有效开展。
总之,在开展民间故事故事的活动中,我们在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及《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在多元理论和关键经验的理论支撑下,我们将小学生民间故事融入到小学生校本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不是将课程内容继续扩充的课程,而是有序、多元、灵活的课程,这种全新的课程必将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使我们的优秀文化久远流传。
通过以文化人,把“有意义”的小学德育活动变得“有意思”。在小学德育活动中,以非遗项目“民间文学”为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民间故事;融入;思政课堂
民间故事是我们的文化瑰宝,小学生阶段是各种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这些基本素养的形成是与小学生的生活活动形影相随的,可以说,小学生生活各个环节中时时处处都潜藏着培养和教育孩子的良好时机,正如我国著名小学生教育家张宗麟先生认为“高山之巅可以写生,长林之内可以游唱,草坪之上可以谈心,这是神秘的大自然为我们设下的优美而富丽的教室。”这里,先生将小学生受教育的范围延伸到广袤的时空之中,把大社会看作了“没有围墙的教室”,大师的这翻见解,是我们实施课程的极好模板,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恰恰是在实践课程资源多元化的理念,即将与小学生发展相关的因素有机地纳入小学生的范畴。为此将伍家沟民间故事融入小学生园课程时,一方面可以在教师有计划的预设中安排专门的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创设条件,充分利用校外各种教育途径让小学生接触伍家沟的民间文学。所以在将民间故事融入德育活动的实践中,我们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将民间故事与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在感受民间文学的独特的魅力中传承民间文化,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思想能力和素养。
一、开展民间故事主题的德育活动
专门的民间故事主题教学活动是依民间故事的内容、角色、发生地等的一致性特征出发来构架主题网络,它注重以某个故事题材出发从各领域的整合和渗透积累小学生的道德思想教育。不但如此,我们还从民间故事中挖掘出故事所体现的教育价值进行主题课程。如:以民间故事《愚公移山》分析出以民间故事中所体现出来的坚持不懈的品质为价值点进行拓展和构思整个主题,抓住这点,大家积极搜集和挖掘各领域的、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在此过程中综合考虑了各领域之间的平衡。大家集思广益,完成了整个构建的过程。主题通过民间故事、民间游戏、名人传说等,通过动手制作、体验活动等让孩子体验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坚持到底,有始有终,不怕困难,勇敢的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发展了孩子的动手、想象、观察能力以及意志力。
二、与现有的主题活动相融合
将民间故事融入现有的德育主题教学中,其做法是选择那些与现有的主题内容相关的作品来开展活动。比如在校本基础主题戏剧进校园活动中,就可以选择渗透民间故事内容《县官下轿》、《勒马河》等民间故事,这些民间故事教育活动和德育活动相融合,渗透立德树人的思想教育。
三、开展单个教学活动
伍家沟民间故事单个教学活动是选择一则民间故事作品开展一个独立的教育教学活动。这个单个教学活动与主题教学活动相比在时间和空间都相对的独立。一般而言,单个教学活动既可以是侧重于某一各领域为主的活动,也可以多个领域在一次教学中的多元整合。如:《县官下轿》这个民间故事,适合在六年级开展教学活动,让孩子们知道在等级制度非常严格的封建社会,县官居然给新媳妇让路,以民为本,廉洁清明的县官正是我们当今习书记所提倡的。古人如此何况我们呢?这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让孩子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知道要让自己做的更好。通过游戏“抬花轿”让孩子提高动作灵活性和敏捷性。《勒马河》等民间故事对小学高学段(4—6)年级的孩子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我们把民间故事的内容改编成童谣、歌曲的形式让孩子来诵读和演唱。活动时孩子既可以增长见识、促进智慧,发展语言,又感觉教学活动的轻松与有趣。
为了营造讲伍家沟民间故事的热潮,持续提升学生讲故事的热情,可以有效利用朝读经典时间,每周举行一次讲故事展演,并拍摄下活动时的精彩画面在学校的宣传栏中张贴。学校每学期的艺术节中,课题组推荐1—2个优秀的故事表演在全校展示。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六里坪镇组织的伍家沟民间故事大赛,均获得小学组一等奖。
好的传承与发展一定是与时俱进的。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组织学生周周讲故事的基础上,指导实验班的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民间故事编制成绘本,在班级、在学校展览。课题组还把学生讲民间故事录制成视频,在班级群等平台播放。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这些方式来传承伍家沟民间故事,给伍家沟民间故事注入了鲜活的新时代血液,使伍家沟民间故事更加栩栩如生、魅力动人,学生喜欢讲故事的越来越多,家长中也涌现出不少讲民间故事的爱好者。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孝道、勤俭持家、扬善弃恶、知恩图报、友谊至重、重视读书、推崇智慧、重视技艺、崇德乐群等中华民族千百年的为人之道、精神气质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在娓娓道来中受到中华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思想的洗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以这种生动有趣的方式有效开展。
总之,在开展民间故事故事的活动中,我们在陈鹤琴先生的教育理论及《指南》精神的指导下,在多元理论和关键经验的理论支撑下,我们将小学生民间故事融入到小学生校本课程是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它不是将课程内容继续扩充的课程,而是有序、多元、灵活的课程,这种全新的课程必将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使我们的优秀文化久远流传。
通过以文化人,把“有意义”的小学德育活动变得“有意思”。在小学德育活动中,以非遗项目“民间文学”为内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