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作者】 陈紫璇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第四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小学生的兴趣培养成为当前各学科教师尤为重视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阅读兴趣的培养更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案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质量开展。基于此,文本将围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展开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提升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任何事只要提起了兴趣,自然就会生成行动力,因此想要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能够提起对课文阅读的兴致,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会更强,从而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另外,文本阅读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对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发展及身心健康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对这一方面的培养策略探究很有必要。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大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多数教师都将文本解析作为及教学主要内容,使得整堂课的氛围都比较沉闷,且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一人在讲,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不是很强,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质量自然就不高,难以保证课堂目标的高效完成。而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则意味着教师需要站在学生层面设计教学方案,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充分体现,因而会更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在不知不觉当中提升对本文阅读的兴趣。
  (二)有助于小学生深入了解文本阅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愈发受到重视,为了打破传统教学限制,很多教师都进行了教学思想的转变,同时还采取了其他措施,然而很多时候都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于教师是站在自身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的,而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特征,使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并不能被学生很好地吸收。只有将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放在首位,才能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探索文本内容,并从中感受到文本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与内涵,使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三)有助于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
  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小学阶段就注重对学生这一能力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取得更大的收获。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推动作用,很多学生喜欢阅读课外书籍但不爱阅读课本文章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对课本文章不敢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加强对他们阅读兴趣的培养,就能够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本文阅读中去,从而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语文文化内涵。
  二、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师生合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据相关研究发现,学生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之中更能够调动自身的思维,因此想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必须要重视氛围的创设,尽可能地为他们搭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使他们能够放松身心,这样才能确保他们更投入到阅读当中,从而收获更大的教学效果。而通过相关调查可以得知,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无法放下紧张心理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过于看重教师的身份,因此教师必须要放低姿态,在开展教学时不端严师架子,而是换一种风格,与学生平等交流,这样便能够获得更大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情境悬念,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近几年,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现代化,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引入课堂之中,极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悬念的设置,可以让阅读课堂变得更加绘声绘色,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而且还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作力。比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文章中有很多描述风景的词句,仅凭教师的口述讲解,往往很难让学生感同身受,因此也就提不起阅读兴趣,而如果教师借助多媒体视频来呈现这些场景,让书本上的文字活起来,那么学生自然会增强对这篇文章的阅读兴趣,并且还能从文字描述中更深切地体会到作者对于这个地方的情感,这对于学生思想素质及个性品行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深入挖掘文本,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文本内容都比较易于理解,但并不代表这些文章没有价值,相反,大部分本文内容都是有其自身的价值所在,而且每篇文本都是编写者们精挑细选出来的,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深入挖掘,不仅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感悟人生百态,促进自身综合素养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应当注重对阅读文本的深入挖掘,比如说,在教学《伯牙鼓琴》的过程中,由于文章为文言文,且篇幅较短,学生往往很难理解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之情,自然也就导致对整篇本文的阅读兴致不高,而这个时候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查阅伯牙绝弦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本文,之后在借助多媒体呈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场景,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大幅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现代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进程中,深入探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质量,使我国文学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更重要的是还能够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提高重视,不仅要转变传统思想,更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更投入到课堂之中,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参考文献:
  [1]米存德.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77):40-42.
  [2]王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25.
  [3]赵敏.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性及影响分析[J].科幻画报,2020(1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