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作者】 黄 林

【机构】 广西河池市大化县第三小学



【正文】  【摘 要】 数学作为小学教学的三大科目之一,是小学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其他两门学科的教学开展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构建起良好的数学学习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要使小学生学好小学数学,就要求教师通过有效可行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年龄阶段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教学。本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和问题,从多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知识教学;策略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在这些花样繁多、热闹非凡的很多课堂教学中,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高。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强大的生命活力?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面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思考。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数学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不少学生认为数学知识较难把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资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将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运用所学知识,也能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体会数学的趣味和魅力,进而引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数学是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它的学习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印象和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数学课堂缺乏趣味性,就很难集中精力,所以会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而课后学习的可能性又非常小,所以,课堂学习对小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课时,需要通过讲故事、做关于数学知识的游戏等方式,利用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特点,对小学生进行趣味性教学。例如:在小学数学《认识图形》的学习过程,通过让学生使用几何图形工具,组合出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图形,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认识到几何图形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上用纸做出教师给定的图形,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给定的图形,通过多种方式的教学,增加课堂的机动性、灵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而且能够自己主动的去发现和学习知识。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要充分准备学生动手的环节,增加教学的连贯性,使得课堂不仅达到了教师传授知识的目的,而且能够达到学生收获到知识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质疑问难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因此,从儿童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盛等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善于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措施。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有意识让学生计算7÷ 3,58.6÷11,学生在计算时发现总是除不尽,而且商的各位上的数字总是不断重复出现,于是心里充满了好奇疑问。这时教师适时地问学生,你发现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心中的疑问:“为什么这两道题总是除不尽?”“为什么商当中总有重复出现的数字?”教师指出这样的小数叫循环小数。接着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疑问,给循环小数下定义。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以往学生习惯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不习惯独立思考,也就无从质疑,很难发展他们的个性。其实学生在听课时,脑子里肯定有产生疑问的瞬间,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敢或不愿向教师请教。对于这些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予以热情鼓励,“说说自己的看法及问题。”“说错了,也没关系。”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增强学习信心。与此同时,在体温方式上可给予指导。如学生刚刚学习发问时,完全可以从小疑问开始:老师讲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讲?自己有没有掌握?通过老师讲的,发现了什么新?问题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在教师指导或自主解决问题的同时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 
  参考文献:
  [1]刘晓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几点体会[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31)
  [2]李林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体会[J]. 读写算: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