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张 馨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教育也在寻求着创新与完善,而核心素养为影响学生日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应致力于此的培养。而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在整个教学期间则应善于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有效运用分层教学措施,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将提高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如此才更为利于综合性的提升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化学思维,为学生日后的发展铺垫好一定的基础。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

  初中阶段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至关重要,这是由于初中能够对小学以及高中产生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单单要让学生达成化学学习的目标,也需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化学知识体系,而采用分层教学模式,则利于达成上述目标,这是由于该种教学模式能够针对学生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来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掌握与学习大量的化学知识,从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有效运用化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分层
  初中化学的知识具备一定的难度,以往为了保证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会选择采用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状态来决定教学目标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但是这种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对初中生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结果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对于一些后进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可能会因理解能力等问题达不到教师规定的教学目标,从而感觉受到打击,最终使得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问题。
  具体来说,教师可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化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且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而对于此层次的学生,教师在为其制定教学目标时,则应强调于掌握基础类知识,重视培养这部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渐提升其化学学习能力。第二层次为学习基础较为一般,学习态度及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而对于此层次的学生,教师则应指导其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去解决化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不仅仅获得知识层面的进步,也获得能力层面的进步。第三层次的学生化学学习基础十分扎实,思维能力也是非常强,自身就具备强烈的求知欲望,乐于进行化学学习,而对于此层次的学生,教师则需强化训练学生运用以及拓展知识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明晰化学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性。而通过上述分层教学方式,则能够使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够朝向教师所制定的目标加以前进,以便共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目标。
  例如,在学习“酸雨”相关内容时,教师则可让第一层次学生学会判断酸雨,以及酸雨的防治方式。而第二层次学生则应让其做到准确解题。第三层次学生则应详细分析pH值的变化因素,切实探析酸雨的类型,积极拓展知识。
  二、化学作业分层
  化学教师在采取作业分层的教学时要格外注意自己布置作业的方式以及态度,初中阶段的学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内心十分敏感,教师在布置分层作业时若是直接将学生进行分层,要求每一层学生完成什么样的作业,那么就有可能出现部分能够完成高难度作业的学生嘲笑只能完成低难度作业的学生,那么此时完成低难度作业的学生会感觉到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有可能导致学生之间摩擦加剧,学生自卑而导致的厌学情况,若是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再想改正这一问题难度就大了,不仅没有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状态反而降低学生的积极性,可谓是得不偿失。
  例如,在布置“溶质的浓度”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则应实施分层设置,对于第一层次学生来说,教师则应降低作业的难度,让其解答相对简单的问题即可。对于第二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则应在促进其解答基础问题后,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让其深层次知识,使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能够更上一层楼。教师要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认真的检查,并且对于选择低于自己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在其作业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在课堂教学中提及这种情况,要维护住低水平学生的尊严,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学生教师也要予以表扬。
  三、课后评价分层
  课后评价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课后评价,能够促进学生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也能够通过评价来及时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以便教师灵活且有效的调整化学教学方案,充分应对学生的问题。而针对不同学生之间所具备的性格特征有所不同,在进行课后评价时教师也应加以分层,以此来培养不同层次学生的化学学习信心。同时教师在教学评价时也要采取一些灵活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将评价主体进行多元化,对于教师的评价,教师就可以按照分层(下转第80页)(上接第81页)教学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具备针对性的评价,对学生未能完成自己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的学生予以批评,但是教师整体的评价风格要以鼓励为主,尽可能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那么教师在评价时应更为委婉,可以着重说明其性格方面的问题,可以用肯定的与其去进行评价,像是我相信你只要能说话大点声就好了、你只要能够积极发言就好了等等,让内向的学生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鼓励和看好,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认真听从教师的建议改正自己的问题。而对于性格较为外向且难以管理的学生,教师则应予以适當的批评,此时教师要把自己放在学生朋友或者平等的位置上,说明批评的原因,让学生能够心服口服,教师也可以利用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就这类学生一段时间来的具体表现,每一模块出现的问题、次数、改正情况等,详细的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学生就能够感到教师对自己的重视程度,此外科学的数据分析也能够让学生不会再去质疑教师而是愈发尊重教师,此类学生就会认真听教师对其的教学评价,按照教师提出的建议改正自己的问题。以此来发挥出分层评价的作用,让不同层次学生均能够接受教师的评价,并积极的改正错误。
  总之,在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之中,教师务必要运用最为恰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整个学习阶段能够逐渐形成正向的、积极的品德,同时还应善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以促进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良好掌握,而在学生学习化学新知识的整个过程中,也能够作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有效的途径,以期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黄艳.论农村初中化学分层教学之备课策略[J].新课程导学,2020(02):17-19.
  [2]王凌静.核心素养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21(02):33-35.
  [3]黄丽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分层教学探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0):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