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与回归探讨
【作者】 王丹丹 荆迎明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为了学生更快更好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发展是建立在健康与生命的基础上,文章通过查阅文献、经验总结等方法,以高中体育学科为研究对象探讨生命教育缺失的现象以及回归路径,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基于生命教育渗透进行体育教学,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挫折教育并且组织学生开展精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身心均获得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生命教育;缺失;回归
前言: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高中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容易出现厌世、轻生等念头,伤害自己,或者去伤害、欺凌他人。究其根源,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意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好地爱惜生命、珍惜生命。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
体育是一门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精神品质为导向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生命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能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勇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从而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1]。然而就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情况来看,生命教育处于缺失状态,教师主要进行技能训练、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生命,忽视了他们生命观、价值观的培养,这让很多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一些困难就退缩、放弃,失败了就一蹶不振,没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回归路径
(一)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让生命更加蓬勃旺盛。在传统高中体育课上,教师通常重实践教育轻理论教育,将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讲解上,忽视了生命教育的渗透。为了让学生在体育中更加投入,也为了让他们的生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体育项目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背后的故事。如通过竞技体育发展史使学生深入了解古罗马体育,认识到竞技体育是希求生存的身体实践,在于让生命延续。教师还可以引进各种案例,比如给学生展示经常进行锻炼的人拥有更加强健的生命力和更长的寿命,使学生能够从生命视角去看待体育运动[2]。又如,在游泳教学中,很多学生可能存在畏惧、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溺水视频合集,让学生知道学会游泳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候保护自己甚至还能救别人,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又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增强生命的韧性
高中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当下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加强挫折教育,以此提升他们抗挫折能力,培养永不服输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承载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学生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引导他们一步步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能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等[3]。如长跑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是500米,1000米,1500米等,然后让同组的学生竞赛,这样既不会让他们承受负担又能激发其潜能。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言语上去激励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在比赛中落后但是坚持跑完了全程,教师可以肯定他的这种行为,表扬他坚持不懈、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再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即缩短长跑时间或者增加长跑距离,这样既可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弹性与韧性。
(三)开展精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以外还要组织他们开展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在课外时间开展篮球竞赛、足球竞赛、拔河比赛等趣味性的、竞技性的体育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缓解学生的压力,让他们体验运动的快乐与生命的魅力。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爬山、远足、越野、骑行等。一方面,让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充实,减轻他们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使学生拥抱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拥有健康体格的基础上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生命的韧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形而上层面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的价值,使学生的生命得到更好地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张悦目.新形势下高中阶段“三生教育”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6):109-110.
[2]赵世东.试论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17):115-116.
[3]陈峰.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身体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统一[J].当代体育科技,2021(09):106-109.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生命教育;缺失;回归
前言:社会发展迅速,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高中生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很容易出现厌世、轻生等念头,伤害自己,或者去伤害、欺凌他人。究其根源,学生缺乏对生命的敬畏意识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作为高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使他们认识到生命的可贵,从而更好地爱惜生命、珍惜生命。
一、高中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现状
体育是一门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精神品质为导向的学科,包含了丰富的生命元素。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价值观,能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勇于挑战自我、战胜困难,从而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价值[1]。然而就当前高中体育教学情况来看,生命教育处于缺失状态,教师主要进行技能训练、知识传授,很少关注学生的生命,忽视了他们生命观、价值观的培养,这让很多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弱,遇到一些困难就退缩、放弃,失败了就一蹶不振,没有积极、向上、乐观的心态。
二、高中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回归路径
(一)加强理论知识教育,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能够让生命更加蓬勃旺盛。在传统高中体育课上,教师通常重实践教育轻理论教育,将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讲解上,忽视了生命教育的渗透。为了让学生在体育中更加投入,也为了让他们的生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应加强理论知识教育。例如,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介绍体育项目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背后的故事。如通过竞技体育发展史使学生深入了解古罗马体育,认识到竞技体育是希求生存的身体实践,在于让生命延续。教师还可以引进各种案例,比如给学生展示经常进行锻炼的人拥有更加强健的生命力和更长的寿命,使学生能够从生命视角去看待体育运动[2]。又如,在游泳教学中,很多学生可能存在畏惧、抵触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溺水视频合集,让学生知道学会游泳的重要性,不仅可以在关键时候保护自己甚至还能救别人,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又能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二)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增强生命的韧性
高中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直接影响他们当下的成长与未来的发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在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加强挫折教育,以此提升他们抗挫折能力,培养永不服输的精神品质,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学生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他们的承载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在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时,教师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给不同层次学生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目标,引导他们一步步提升自己、超越自己,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又能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勇于挑战的精神品质等[3]。如长跑项目训练中,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身体素质水平将他们分成若干个小组,分别是500米,1000米,1500米等,然后让同组的学生竞赛,这样既不会让他们承受负担又能激发其潜能。与此同时,教师要在言语上去激励学生,实施激励性评价。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在比赛中落后但是坚持跑完了全程,教师可以肯定他的这种行为,表扬他坚持不懈、敢于挑战的精神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再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目标,即缩短长跑时间或者增加长跑距离,这样既可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水平还能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弹性与韧性。
(三)开展精彩的实践活动,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对高中生进行生命教育是为了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以外还要组织他们开展丰富精彩的实践活动。例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他们在课外时间开展篮球竞赛、足球竞赛、拔河比赛等趣味性的、竞技性的体育实践活动,这样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缓解学生的压力,让他们体验运动的快乐与生命的魅力。又如,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爬山、远足、越野、骑行等。一方面,让学生的课外生活更加充实,减轻他们的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使学生拥抱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在拥有健康体格的基础上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是非常有必要的,它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生命的韧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在形而上层面意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体育运动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科的价值,使学生的生命得到更好地成长,拥有健康的身体与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张悦目.新形势下高中阶段“三生教育”一体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16):109-110.
[2]赵世东.试论高中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17):115-116.
[3]陈峰.体育教学中如何实现身体教育和生命教育的有机统一[J].当代体育科技,2021(09):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