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作者】 夏小兵

【机构】 重庆市南川区道南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一直以来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课程。但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上,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未能考虑实际情况等现象,使得课堂的教与学效率低下。对此教师要注重改变自身教学方法,从课前、课堂上和课后等几个方面来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思路和提高学习效果,在使得学生数学水平提升的同时促进课堂教学发展。本文着眼于当前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就小学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的教与学质量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建议。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策略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讲,其最有效的学习平台就是课堂,课堂听讲也是许多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师层面,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与学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工作,从多方面来展开引导,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和完善学习方法,并及时的跟进学生学习过程,了解其存在的学习问题,在促使学生高效学习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教学艺术也得到升华。
  一、 进行课前预习,课堂进行重点学习
  根据大数据调查结果来看,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效率较差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知识点比较陌生,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节奏。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鼓励学生在课前熟悉课堂知识,并记录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在课堂上有侧重点的听讲,也能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从而能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如在《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课教学时,这节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在课堂上容易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因此教师可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在上课前教师可先对学生作出预习要求,让学生针对教材内容来熟悉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图形特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梯形的数形特点等。同时为保证学生的预习效果和课堂听讲效率,教师也可鼓励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记录下自己不理解的知识点或者疑问,然后在上课时能有侧重点的听讲。在课堂上教师可给学生系统的讲述教材内容,学生会发现这一部分的知识点非常熟悉,而且也很容易跟上教师讲课的节奏,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经过教师的引导讲解,学生也会更加深入的去理解和挖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听讲效果。在讲课完成后,教师还要留出一些时间来和学生交流沟通,探讨一些学生存在的疑问,如有的学生提出等腰梯形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教师也可根据梯形的数形特点来逐步的引导学生上升到对等腰梯形的解析,从而促使学生形成深刻的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课前预习,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有效的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二、 简化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思路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较差,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缺乏清晰的思路,也没有将知识串接起来学习的能力,因此学习效果较差。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从学生的角度来给其简化课堂知识,帮助学生构建学习思路,使其对知识点能有一个全面且清晰的认识,引领学生由简及难的展开学习,以此来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如在《三角形》一课教学时,在这节课教学时,学生需要学习和接触的知识点较多,包括三角形的特性、内角和、特殊三角形的数形知识等,对于学生来讲犹如万花筒一般,存在较大的学习困难。对此教师要注意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学习思路。在上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学习普通三角形的基础知识点,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的面积S=1/2dh等。在学生了解普通三角形的知识点后,教师可逐步的从特殊三角形来引导学生学习和认识,如当三角形的某一个角是90°时,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当三角形的两条边相等时,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等,要让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同时在课末教师也要注重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脉络,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来复盘课堂知识,如三角形分为普通三角形和特殊三角形,普通三角形具备什么特点、特殊三角形有什么特点,结合学生的疑问来促使其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有利于提高其课堂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简化课堂知识,以某条知识线的形式来引领学生展开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清晰学习思路。
  三、 巧设课堂问题,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方法,不仅能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也能激活其思维,使其跟随着问题来进行探索。对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数学问题的设计与呈现,可依据课堂内容来展开合理的提问,并注意问题的思考要能帮助学生思维进阶,激发其探索欲望,从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课前预习、课堂学习以及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等方面着手,设计高效的教学策略来引领学生学习,同时培养学生个人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在实现学生数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促进数学课堂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强斌.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 读写算, 2020(12).
  [2]周东征.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 女报:家庭素质教育, 2020(6):1.
  [3]黄清玲. “双减“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J]. 亚太教育, 202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