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游戏教学使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

【作者】 周开洪

【机构】 四川省德昌县铁炉镇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游戏教学方式主要适用于小学数学学科的课堂教学,既是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方式之一,也符合小学生双减政策的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数学游戏教学存在教材游戏运用少、教学趣味性低、学生不愿参与等现象。因此,关于以上现象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能发挥游戏活跃课堂的作用。
  【关键词】 游戏教学;小学教学;数学课堂

  游戏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游戏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能够体会学习的乐趣,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数学思维,理解数学基础知识,进而提高数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可见,学生是游戏教学的核心,要发挥数学游戏活跃课堂的功能,需要激发学生参与游戏的好奇心,还需要帮助学生融入游戏,不知不觉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一、灵活运用教材游戏,增强数学游戏的趣味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包含了534 例游戏,这些游戏是既符合数学教学内容,又符合小学生普遍发展特征,能够活跃数学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不同老师解读数学课本方式不同,教材游戏利用率普遍不高,有的老师更倾向选择名师设计的数学游戏,有的老师频繁运用类似教材游戏,导致数学游戏缺乏乐趣,学生逐渐丧失参与游戏的兴趣,数学游戏浮于表面。
  因此,为增加数学游戏的乐趣,老师不仅需要善于运用教材游戏,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材游戏。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老师可以运用数学教材中“数学游戏”“猜一猜”“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等内容,将这些内容设计为课堂游戏,实现善用教材游戏。
  由于不同教材游戏内容具有相似性,在运用教材游戏时,老师还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兴趣和其他课程课堂游戏的方式。以“开火车游戏”为例,不同学科老师普遍让学生采用接力方式巩固知识,如英语老师让学生接力英语单词,数学老师让学生计算分数等。由于短时间内频繁使用类似游戏,学生容易丧失游戏兴趣,老师可以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游戏方式,保持学生游戏的好奇心。
  二、结合学生发展特征,创新数学游戏内容
  正如前述,人教版数学教材游戏符合小学生普遍发展水平,大多数小学生能够适应游戏内容和难度,部分小学生高于或者低于小学生普遍发展水平,很难适应游戏的内容和难度,如果对这部分学生运用同样的教材游戏,不仅影响学生的收获知识,还会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为此,老师结合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特征,改造教材游戏的内容,但部分老师表示很难保证改造后的教材游戏能够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平,很难保证学生积极参与游戏。
  可见,要让学生踊跃参与数学游戏,老师需要设计符合学生不同发展特征的游戏,既要改造教材游戏的内容,还要创新教材游戏方式。例如,运用教材中“转盘游戏”时,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游戏标准,对于数学知识发展水平较快的学生,采用最快且全对的标准,对于数学知识发展水平较慢的学生,采用全对的标准。
  又例如,“你说我搭”“你说我猜”的教材游戏,老师可以先让一个学生从三个平面图形中选择一个描述,另一个学生猜平面图形并画出来,再根据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和课堂积极情绪,灵活增加立体图形,再分别让学生描述和画出。通过灵活创新数学游戏内容,既能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游戏兴趣。
  三、以学生为游戏主体,开展合作式游戏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老师要实现双重教学目标,还要组织课堂数学游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部分老师更注重游戏的完成,普遍采用严格的游戏规则,部分老师容易忽略学生遇到的游戏困难和障碍,很少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式。长此以往,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而参与游戏,不仅丧失游戏兴趣,甚至产生厌烦情绪。
  可见,通过游戏活跃数学课堂,既需要老师创新游戏方式和内容,激发学生游戏兴趣,还需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游戏过程,帮助学生沉浸式游戏。以竞赛游戏为例,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小组完成课堂游戏可以获得积分,最终积分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例如学习数学运算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3、8、2、6如何计算可以得出24”,让小组分别讨论,再回答问题;又例如教学“认识时间”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轮流用手臂摆出时间,再由其他同学回答。通过积分游戏、轮流竞猜游戏等方式,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也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四、选择合适游戏道具,采用直观操作游戏
  由于数学游戏内容单一,数学知识抽象,小学数学游戏课堂效率不高,游戏教学并没有发挥活跃课堂氛围、辅助教学的作用。部分学生很难理解游戏的规则和内容,导致游戏时间少、次数少,学生不能通过游戏获得知识;部分学生缺乏课堂纪律意识,在游戏过程中无意识的破坏游戏秩序,破坏课堂游戏状态。
  小学生处于智力发展基础阶段,与抽象知识相比,更容易接受直观的知识,直接操作的方式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抽象概念。因此,为发挥数学教材游戏应有的作用,老师可以借助合适的游戏道具,采用直接动手操作的游戏方式。
  以教学“认识图形”为例,老师可以采用“摸积木”的游戏方式,在课堂前,老师可以先准备积木、七巧板、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等游戏道具,再运用“蒙眼摸物”的游戏,让一个学生说出图形名称,另一个学生蒙眼摸出图形。
  以“认识奇数和偶数”为例,老师可以采用“幸运大转盘”的游戏方式,先将大转盘分为两圈,两圈上的奇数和偶数分别对应,学生转动转盘后得到的两数之和为奇数则可以获得一份奖励。通过大转盘游戏方式,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奇数和偶数,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的运算规律,发现游戏的乐趣,乐意融入课堂游戏。
  结束语:总之,数学游戏教学符合小学生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活跃数学课堂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老师可以从游戏方式和内容两方面采取措施,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游戏的兴趣,帮助学生沉浸式游戏体验,从而获得学习经验和知识。在强调数学游戏教学方式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游戏内容与加血知识的融合,避免在课堂上生搬硬套游戏,反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史福天.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二年级数学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79.
  [2]丁羽,张继安.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设计原则及课堂教学应用[J].教育观察,2019,8(37):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