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
【作者】 苏 厉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已经充分突显出来。合作式教学给高中生物的教学提供了很大帮助,它能够帮助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交流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生物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构建高效课堂。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合作学习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方法。同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还需要突出生物课程的特点。这有利于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此外,还需要及时对教学策略加以改进,从而保障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策略应用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之中进行优势互补,进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课堂知识,拓宽眼界。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采用协作的方法可以更快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与时机,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1、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1能够适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生物核心素质,是指学生在经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必备品质和重要才能,并具备了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能力特点。合作学习方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教材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由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记录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完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合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对教师设置的生物学课题进行探索和训练,学生可以在探索和训练进程中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并尽情表达自身对课题的思考与看法。这样的共同教学方法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科研智能,还充分地调节了每个孩子独立探究知识点的潜能,从而避免了在授课环节中出现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情况,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更宽广的活动生存空间。
1.2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能力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利用每一个小组之间围绕教师设计的主题研究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共同提升。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认识提问、发掘提问和解决的才能,提高学生的上课口语表现和人际关系才能,从而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上课主动积极性,利用班级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能力。
2、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
2.1注重学生自主,进行小组合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生物学习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时选择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随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沟通,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挥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及生物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节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与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让学生思考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随后根据小组分工,让他们自主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以及发生流程,并结合两种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深入探究两种作用的细节,最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从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记忆这两小节的内容。之后再为学生设立问题。学生通过自身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和理解,对题目进行解答,解答完后,教师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交流完后派代表进行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提高学习效率。
2.2精选合作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首先要保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符。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则不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如果内容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则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其次,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讲解,而这种灌输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而在合作学习中,则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突破重难点知识,这样更容易促进学生的理解。以“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为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首先呈现了情境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白化病、镰刀型贫血等遗传疾病的资料。这些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知识进行了合作探究,讨论了基因突变方面的问题,比如,镰刀型贫血的致病机理,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特点以及意义,基因重组的方式以及意义等。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哪个更能产生新的基因,哪个更能遗传给后代等相关知识。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尽管知识内容比较多,但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概念,所以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这种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之后产生成功的学习体验,从长远来看,这种成功的学习体验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理念,使其能切身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同时也能欣赏同学、学习同学身上的良好品质与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3优化合作氛围(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03页)
第一,明确合作分工。除了合理分组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组内的分工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自身任务与责任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旦学生分工不明确,就会在合作中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小组成员的关系以及小组的学习氛围。一般来说,在学习小组中,需要设置组长、提问者、记录员、总结者、发言者等不同角色。同时,要鼓励小组成员及时调整角色,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均衡的发展机会。第二,增强合作技能与竞争意识。合作学习除了合作之外,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竞争,这同样十分符合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小组之间,可以及时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并针对差异之处及时阐述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竞争性的讨论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并扩大学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效果。第三,优化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出的是,评价不能仅仅针对学生的合作结果,而是需要融于学生的合作过程。这样一来,可以更加完整地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
结束语
新课标改革中需要教师把每个学生当成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是将学生划分为合作学习教学小组来实现每个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黄玉清.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J].科学咨询,2021(2):268.
[2]杜守花.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J].科学咨询,2020(29):138.
[3]胡花.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的效果分析[J].文渊(高中版),2020(7):1171-1172.
[4]赵春乔.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中外交流,2021,28(2):1542.
【关键词】 高中生物教学;合作学习;策略应用
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彼此交流之中进行优势互补,进而有助于学生积累课堂知识,拓宽眼界。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存在,采用协作的方法可以更快达成学习目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环境与时机,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1、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1.1能够适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生物核心素质,是指学生在经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所逐步形成的能够满足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必备品质和重要才能,并具备了综合性、发展性、终身性的能力特点。合作学习方案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应用,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教材主导的传统教学方法,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由教师直接讲授,学生被动记录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而合作学习完全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合作学习小组学生通过对教师设置的生物学课题进行探索和训练,学生可以在探索和训练进程中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并尽情表达自身对课题的思考与看法。这样的共同教学方法不但发展了学生的科研智能,还充分地调节了每个孩子独立探究知识点的潜能,从而避免了在授课环节中出现学生过于依靠教师的情况,给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更宽广的活动生存空间。
1.2有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能力
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在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是利用每一个小组之间围绕教师设计的主题研究进行有效交流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共同提升。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和策略,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认识提问、发掘提问和解决的才能,提高学生的上课口语表现和人际关系才能,从而调动学生对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合作学习教学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上课主动积极性,利用班级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提高学生生物学科的综合能力。
2、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策略应用
2.1注重学生自主,进行小组合作
在高中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生物学习的思维能力,为此在教学时选择进行小组合作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随后就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沟通,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挥小组合作模式教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及生物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在对“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节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首先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与概念,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让学生思考理解光合作用的相关内容。随后根据小组分工,让他们自主分析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以及发生流程,并结合两种作用的化学方程式深入探究两种作用的细节,最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分析,从相同点和不同点来记忆这两小节的内容。之后再为学生设立问题。学生通过自身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学习和理解,对题目进行解答,解答完后,教师让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答案,交流完后派代表进行讲解,教师通过讲解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提高学习效率。
2.2精选合作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首先要保障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符。如果内容过于简单,则不具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如果内容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则容易引发学生的抵触心理。其次,要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会对重难点内容进行反复讲解,而这种灌输的方式效果并不明显。而在合作学习中,则可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突破重难点知识,这样更容易促进学生的理解。以“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为例,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首先呈现了情境化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是白化病、镰刀型贫血等遗传疾病的资料。这些趣味性的知识内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教材知识进行了合作探究,讨论了基因突变方面的问题,比如,镰刀型贫血的致病机理,基因突变的诱发因素、特点以及意义,基因重组的方式以及意义等。通过不断的交流讨论,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哪个更能产生新的基因,哪个更能遗传给后代等相关知识。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尽管知识内容比较多,但由于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相关的概念,所以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同时,这种具有一定难度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活动之后产生成功的学习体验,从长远来看,这种成功的学习体验会对学生后续的学习活动产生积极影响,便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学习理念,使其能切身感受合作学习的好处,同时也能欣赏同学、学习同学身上的良好品质与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使学生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2.3优化合作氛围(下转第102页)
(上接第103页)
第一,明确合作分工。除了合理分组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对组内的分工加以明确。只有在明确自身任务与责任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一旦学生分工不明确,就会在合作中出现推卸责任的情况,必然会影响小组成员的关系以及小组的学习氛围。一般来说,在学习小组中,需要设置组长、提问者、记录员、总结者、发言者等不同角色。同时,要鼓励小组成员及时调整角色,以使学生获得比较均衡的发展机会。第二,增强合作技能与竞争意识。合作学习除了合作之外,还应该体现出一定的竞争,这同样十分符合现阶段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小组之间,可以及时展示各自的学习成果,并针对差异之处及时阐述自己的想法。在这种竞争性的讨论中,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散,并扩大学生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合作效果。第三,优化教学评价方式。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指出的是,评价不能仅仅针对学生的合作结果,而是需要融于学生的合作过程。这样一来,可以更加完整地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的综合性评价在学生的合作学习中是极为重要的。
结束语
新课标改革中需要教师把每个学生当成课堂主体,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对每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训练,以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生物综合素质。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课程中的应用,是将学生划分为合作学习教学小组来实现每个学生共同发展的教育目的,从而促使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
参考文献:
[1]黄玉清.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J].科学咨询,2021(2):268.
[2]杜守花.研究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J].科学咨询,2020(29):138.
[3]胡花.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的效果分析[J].文渊(高中版),2020(7):1171-1172.
[4]赵春乔.高中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策略应用及效果探析[J].中外交流,2021,28(2):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