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探究

【作者】 赵国平

【机构】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我国是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底蕴深厚,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该跟随时代的潮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调整,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推动高中历史教学发展。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传统,由于部分老师的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对于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深刻,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同时也忽视了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继而使得整体的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堪忧。为了改善这一现实情况,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加强对历史教学的改革刻不容缓,这也是突破教学瓶颈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

  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实施使高中历史教学迎来新的挑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材不仅是重要、基础的教学资源,也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关键。统编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总体内容容量大,素养要求高,注重立德树人。在新课改背景下,针对新教材,教师可通过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环节、整合教学资源、训练学科能力、培育学科素养等教学策略和方法,提升教学效果,涵养学科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1、深挖红色资源,盘活历史课堂
  红色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展革命、建设和改革等各个时期形成和凝练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承党史与国史中的红色精神本身就是高中历史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将党史与国史讲好,就成为高中历史教师面临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然而大部分高中生对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人物是陌生的,所以一开始学习的兴趣就大打折扣。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艰苦奋斗历史进程的文化凝练,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充分认识和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努力推进红色资源在中学历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历史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千姿百态,既有革命战争年代的历史遗迹,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艺作品,更有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革命人物。这些地方红色资源都能够成为中学历史课程的内容支撑。
  2、借助数字化手段,以技术形式支撑历史个性化学习
  高中历史课堂中融入数字化手段,通过实现历史知识与技术的整合,营造出优越的信息化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新颖、科学,可以让学生对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规划历史学习目标,按照自身能力情况,通过合理的学习方式完成知识学习。简单而言,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所以不同学生的学习内容要有差异,即相同学习内容设定多个学习目标,相同学习目标有多个学习进度,相同学习进度有多个学习课业。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为高中历史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数字化授课并非“用电脑教学”,而是以历史学科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工具以及信息技术为依托,对历史全面感知的学习数据与情境进行深入全面的挖掘和分析,达到识别学生学习情境与特征的目的,将最合适的学习活动和任务生成出来,帮助和引导学生做出科学的决策,进而不断发展学生历史方面的智慧,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智慧型高中历史课堂。案例探究:在教学中设置“智学网大数据”,这样学生在测试与练习时都能以图像或者符号的形式扫描录入系统,系统利用后台云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情况生成学习报告,向教师端自动推送,涵盖学生历史学习轨迹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移动端或者电脑端,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了解分布的易错题、出现错题的概率以及相同知识点出现错误的概率。这样不但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可以进行精准的引导,让学生快速消化和巩固知识,同时“智学网”系统还能就学生长期或者单次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总,弄清其知识掌握程度,将错题集自动生成出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训练,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充分挖掘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主要指的是实施教学所需要的直接条件。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涉及到丰富的教学内容,教材中记载了大量的历史教学资源,通过经济、政治、文化等维度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出现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产生重要的价值,因此,通过高中历史教材提炼家国情怀教育资源,不仅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轻松完成家国教育情感目标,同时还能高效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锻造,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民族精神,这也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相对欠缺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能过度理论倾向,过度的理论倾向、缺乏教育资源支撑将会造成渗透过程苍白无力。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家国情怀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为关键直接的手段,在此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资源串联,利用好选修和必修教材中所涉及的家国情怀内容,教育工作者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同时,要立足与必修教材,深挖相应家国情怀教育内容,通过新颖、合理的教学设计,进口国家情怀主体但不过分渲染,同时,教育工作者要深挖选修课本,选择适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内容进行活动拓展,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进行立体展示,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感受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从而发自内心触动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爱,以此为基础更好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
  4、创新教学形式,增强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大部分老师教学理念缺乏更新,教学思维比较固化僵硬。意识指导行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老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思维比较陈旧,缺乏更新,没有积极引入新颖的、有趣的教学因素,老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也会受到明显的局限。
  其一,通过对问题的探讨,刺激学生思维发散。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如果老师一味地进行理论性知识的讲解和阐述,那么学生则是处于被动接收知识灌输的状态,大量的、复杂的、零碎的高中历史知识糅杂在学生脑海当中,对于学生而言,就好比一团糨糊的存在,会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混乱。对于穿插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无法进行有效的梳理,极易使学生丧失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问题的引导,促进学生在探寻问题答案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强对知识的梳理和知识框架的构建。对于历史问题的提出,老师应该注意由易到难做到层层递进。
  其二,分层教学。新高考强调老师应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想要达成这一目标,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课程当中可以采用分层教学,将其渗透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各个环节。比如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的导向之下设计分层教学方案,然后在课堂教学当中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使之与不同层次的学生相匹配。让学生学得更加顺利、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树立信心,以此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结语
  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我们仍然以昨天的方式教育今天的孩子,无疑就是掠夺了他们的明天。”在新理念、新教材、新高考的背景下,作为高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必将与时俱进,依据新教材的特点,改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力争在新的教育改革中,乘风破浪,再创佳绩。
  参考文献:
  [1]韩永义.核心素养目标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J].安徽教育科研,2021(32):15-16+33.
  [2]孟勇军.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研究与探讨[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2):147.
  [3]周敏.浅谈高中历史教学方式的多样性[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2):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