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乔薇茹

【机构】 新疆沙雅县第七中学(沙雅县实验中学)



【正文】  【摘 要】 现代教育理念中明确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意义。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需认识到初中学生成长时期的特殊性,在知识传授基础上,强化道德与法治的育人意义,更要做好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格的培养。红色文化与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结合,是道德与法治教育发展的必然,可有效丰富教育资源和改善学生体验,并帮助学生建立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文章立足问题,提出几点建议,以备后续参考。
  【关键词】 红色文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初中教育需把握好学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兼顾学生知识学习与良好价值观、品行建立,在红色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形成正向引导,形成正确的认知,发展为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目前,为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需教师做好红色文化的应用,丰富道德与法治资源,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实现高质量教学目标。文章以此为前提,进行如下讨论。
  一、红色文化应用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不仅仅需要引导学生继承革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也需要在红色文化应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树立伟大理想。具体来看,应用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时,教师可利用本地烈士纪念馆资源,带领学生深入实地,感受真实氛围,在情境中体会每一位革命先烈英勇无畏和伟大奉献的精神,也在老一辈革命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中,体会当前幸福、美好生活的来自不易,从而感受英雄先烈的崇高精神,激发学生伟大理想。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包括电影、电视剧、网络小说、游戏在内的各种载体,客观上促进了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交流,也给学生的生活和认知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交流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包容度,但如果是劣质的文化,则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来自于网络中的文化大都没有经过筛选,存在很多负面信息,也包含一些暴力、血腥的元素,这对学生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因此,更需要发挥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在面对诸多文化时能够形成理性的思考,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红色文化渗透,可显著提高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说服力,让学生在红色文化的陪伴中,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更新教学理念
  为适应新课改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需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在应用红色文化中,创新教育的精神与内涵,更好地满足学生生活、学习与成长需求。
  例如,在“发现自己”课程教学中,对于刚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无疑是开启了新一段人生旅程,学生面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也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学需引导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勇敢做好自己。
  具体来看,过去本节课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进行自我讲述,但更多反应为一种被动的学习,学生未能够对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可在红色文化的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向学生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例如杨靖宇、黄继光、赵一曼等。通过革命先辈的故事可以打造学生的英雄情结,树立正确的榜样,并在榜样的激励下约束自身不正确的行为和不正确的观念。百年回眸既是继承,也是发扬,充分展现现代中华儿女的风貌。
  (二)创新校本教材
  科学的教材内容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和发挥教学意义的前提,也是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材内容选择时,需更多从本地红色素材的角度切入,并结合学生年龄与成长需求进行校本教材编写。同时,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德育素养。
  教学实践中,红色文化的融入,需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多体现社会力量,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内涵,不断丰富红色文化教育的形式,并使学校、家长、社会成员都能够参与到校本教材的编写中。
  例如,在“我和我们”课程教学中,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让学生能够主动承担起自己在集体中的责任,真正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因此,校本教材期间,需更加充分地挖掘本地红色资源,让学生在进入到革命圣地中,充分感受什么是集体意识,充分理解集体意识的内涵。
  (三)创设红色情境
  以“建设美好祖国”教学为例,结合红色文化元素,教师可从我国西部地区时常遭受恶意挑衅为前提创建情境。边防战士们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无论何种气候,无论如何艰苦,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正是因为有了无数边防战士的伟大付出,才有了我们安定、幸福的生活。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图片等方式,向学生展示边防战士的身影,不断震撼学生的内心。此外,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们讲述缉毒警察的故事,讲述消防人员的故事。然后,教师可让学生思考,我们是否需要感谢这些人的伟大付出,我们自己又该做些什么建设美好的祖国?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可潜移默化地形成伟大理想,并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的基础性学科,在教学中应用红色文化可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学生学习体验,并在学生长期学习中,构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和正确三观,实现初中学生全面发展与核心素养建设目标。文章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校本教材等角度切入,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马越湖. 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名师在线(中英文), 2022(23):3.
  [2] 林晓菲. 红色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 文理导航, 2021(28):74-75.
  [3] 张佳希, 陈冬.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原则与路径探析[J]. 新疆财经大学学报, 20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