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
【作者】 王 伟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文章通过查阅资料、课堂观察等方式研究并归纳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以期提升地理教学质量与效率。素质教育明确指出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全方位发展的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性格、能力、需求等,以这些为基准去设计教学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推动素质教育落地。教学结果表明,教师将“以生为本”的思想观念贯穿到树立教学目标、采取教学手段、实施教学评价等环节中,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地理课堂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前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近些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持续推进,陈旧的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不断被新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所取代,唯一不变的是学生始终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若是教师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然而,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上没有给予学生主体地位足够的尊重,也没有给予他们个性足够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不强,对教师所讲知识的吸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要想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交还学生主动权,突出其主体地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将几乎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地理成绩的研究上,希望能帮助学生在高考地理中取得更高的分数。所以,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以“考试”为中心或者以“课本”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在考试中考取高分,考试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1]。所以,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及时革新教育思想,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为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地理课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目标,才能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保障学生的有效参与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上,我们主要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和考试中常考的题目以及解题思路等直接授予学生,学生全程处于被动的位置,缺乏参与的机会与平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浅显化,而且容易养成等、靠、要心理。在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的高中地理课上,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要确保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参与知识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目的[2]。例如,我们运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保障他们在地理课上的有效参与。例如,在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城市规划师,你会如何去规划我们这座城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流、讨论,给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并阐述如此规划的原因。参与了这个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他们对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感受到与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其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发散思维等均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高中地理课上,我们实施的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无法反馈出真实的学习情况,而且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在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再以此为依据实施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度、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协助同伴的积极性、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的态度、近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情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3]。教师先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客观的肯定和适度的表扬,然后再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弥补自身不足。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教师以外,还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比如以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展开评价,以此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进而提升地理教学实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的有益尝试,也是必然选择,只有突出学生主体性与个性,交还他们学习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及时革新教育理念,聚焦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且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实施激励性评价,让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任进山.新课程视野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高考,2022(18):18-20.
[2]朱彦芳,王涛.立足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幻画报,2022(06):104-105.
[3]范凤英.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途径[J].考试与评价,2020(04):4.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学生;主体地位
前言: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近些年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也在持续推进,陈旧的教学模式、教育观念不断被新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所取代,唯一不变的是学生始终是教师服务的对象,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若是教师不能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课堂教学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然而,就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实施情况来看,很多教师在课上没有给予学生主体地位足够的尊重,也没有给予他们个性足够的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不强,对教师所讲知识的吸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要想提升地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交还学生主动权,突出其主体地位,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传统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教师唯分数论、唯成绩论,将几乎全部的时间与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地理成绩的研究上,希望能帮助学生在高考地理中取得更高的分数。所以,地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主要是以“考试”为中心或者以“课本”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际上,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育教学的目的不是让他们在考试中考取高分,考试只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1]。所以,我们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及时革新教育思想,遵循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目标,为教育改革的方向,要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地理课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只有树立这样的教育目标,才能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保障学生的有效参与
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上,我们主要采取“讲解—接受”式教学方法,将课本上的地理知识和考试中常考的题目以及解题思路等直接授予学生,学生全程处于被动的位置,缺乏参与的机会与平台。这样一来,学生学习浅显化,而且容易养成等、靠、要心理。在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的高中地理课上,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要确保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真正参与知识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去获取知识和技能,从而达到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目的[2]。例如,我们运用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境创设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保障他们在地理课上的有效参与。例如,在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假如你是城市规划师,你会如何去规划我们这座城市?”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交流、讨论,给出具体的规划方案并阐述如此规划的原因。参与了这个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他们对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感受到与团队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其合作精神、分享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发散思维等均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
三、实施激励性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高中地理课上,我们实施的教学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这样的教学评价无法反馈出真实的学习情况,而且容易打击学生自信心。在以彰显学生主体地位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要关注他们的学习结果,再以此为依据实施评价。例如,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度、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协助同伴的积极性、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的态度、近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情况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评价的依据[3]。教师先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给予客观的肯定和适度的表扬,然后再指出学生学习上的不足之处,这样既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又能帮助他们有的放矢地弥补自身不足。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除了教师以外,还要让学生也参与其中,比如以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展开评价,以此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提升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进而提升地理教学实效性。
结论:综上所述,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是教师构建高效地理课堂的的有益尝试,也是必然选择,只有突出学生主体性与个性,交还他们学习主动权,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教学质量。新形势下,高中地理教师应及时革新教育理念,聚焦学生的成长成才,并且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实施激励性评价,让教育真正为学生服务,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任进山.新课程视野高中地理主体性教学模式应用探讨[J].高考,2022(18):18-20.
[2]朱彦芳,王涛.立足于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有效性的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幻画报,2022(06):104-105.
[3]范凤英.解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途径[J].考试与评价,20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