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数字化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作者】 王显春
【机构】 湖北省房县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 随着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数字化已经深入社会阶层各个方面,传统的学习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各种新的学习模式如潮水般涌现,在所有学习模式中,最具有冲击力的便是数字化学习。作为数字化学习三大要素之一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营造和创设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供了多种通信机制与交流手段,其经过数字化信息处理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化的特征。这种环境能够支持情境创设、启发思考、信息获取、资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以此来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即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通信技术应用为基础的学习环境,它具备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终身学习和发展两个特征。因此,数字化学习环境是一种能识别学生特征、能感知学习情境、提供适合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互动工具、能够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结果,以及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
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渐渐被高科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都提供了便利。手机媒介的广泛使用,为远距离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同时人们花费的时间和沟通成本得到缩减,使办事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为青少年购买智能手机,目的是方便与孩子们联系。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人们.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处于自制力差的心理叛逆阶段,因此手机上网聊天、数字游戏、看视频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畅游于各种APP之间,如QQ、微博、微信、王者荣耀等。多数青少年可能会沉溺数字虚拟空间不能白拔,认为虚拟空间才是真正独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使用这些APP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了解最新的资讯,不再孤陋京闻。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但容易产生手机依赖症,而且会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尤其在数字游戏方面对青少年心理依赖产生影响。
媒体报道,世界卫生大会上认定“”游戏障碍“电子游戏上瘾行为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并界定了“游戏精神障碍”的三大特征︰无法白主控制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变得更严重。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网民中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一、电子设备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手机都是可触屏智能手机,长时间使用导致青少年手指灵敏度降低。“操作手机、只需要一两根手指,其他手指的灵活性就降低了”。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导致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脱发等症状。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使神经衰弱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情绪不可控现象,尤其远离手机之后这种情绪被放大到极致。此外,由于一些手机页面制作精良、画面丰富多彩、效果逼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易产生阅读障碍。当青少年产生记忆衰退、头疼及睡眠等方面问题时,极有可能是由于手机辐射导致的。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现在许多医学专家曾指出,手机内含有极多的有毒化学物质,而且专家指出电磁辐射会影响内分泌功能、正常的细胞代谢及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二、电子设备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课堂内,讲台上老师讲得声情并茂,讲台下大多数同学一节课都不会抬头。当他们认为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听起来无聊时,就会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发信息.导致课堂纪律变差,致使一旁认真学习学生的听课质量受到影响,不但自己对老师讲述的内容一概不知,还影响想要学习的同学。寝室内,舍友之间没有沟通,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捧着一只手机,屏幕一直闪亮,手机媒介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当成绩优秀的学生接触手机之后,即使知道自己有可能因为迷恋手机而导致成绩下降,但由于自制力差且无人管束,放纵自己沉溺于虚拟的手机世界当中,再次拥有理智时,早已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到那时再来解决手机问题就不再简单了。
家庭也是将青少年推向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当青少年沉溺手机媒介带来的愉悦而导致成绩下滑时,往往会受到父母各种责备,极有可能在手机媒介中寻找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一旦这种情况成真,学习信心减弱,更厌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电子设备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为青少年提供方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剥夺青少年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时间,长时间的手机交流逐渐弱化青少年面对面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利用手机媒介进行网上聊天隐蔽性高,不会将自己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而且十分便捷,因此青少年时常利用手机媒介宣泄个人情绪及阐释个人想法与意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个人三观养成阶段,极易受到他人影响,若在这期间青少年接收到一些相左于正确价值观的言论,将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影响,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诚信和责任等道德修养意识逐渐降低。
青少年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假思索地使用电子媒介进行查询,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寻找到精确度极高的答案,使很多青少年面对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再从书本中查找资料,不再思考正确的解决思路,而是完全依赖手机搜索,导致的结果是使许多青少年产生思维惰性。
四、电子设备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
亲友聚会时,肯少年不与人沟通,不愿意参与交流,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导致一些青少年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不爱与人实际交流。
另外,青少年之间存在攀比现象,电子媒介很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攀比的内容之一,如青少年之间关于手机品牌、功能及价格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手机费用越来越多,是没有经济基础和收入来源的青少年无法承担的。如果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问而不想向家长索要,不难想象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青少年走向歧路,他们的人生轨迹将会彻底改变,由此不得不引起全社会认真思考和对待。
五、应对策略
关于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使用手机媒介,抵制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倡导正确使用手机媒介。手机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而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避难所。青少年可以利用手机查阅资料、阅读世界前沿资讯、学习想要学习的新事物,但是不可以借用手机转移注意力,逃避现实生活中不想面对的问题,遇到问题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如果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就可以寻求他人的指点,以深思自己的努力是否正确,哪里需要做出修改,为下一次机遇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行为的规范。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关于手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力度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提侣强制约束与自我约束共存,软硬兼施,才能真正实现净化课堂的目标,在这期间青少年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家长深刻注意,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白我约束的程度。
再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应强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多建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毕办社团活动。多举行学生感兴趣的、会积极主动参加的比赛,如英语竞赛、主题绘画比赛、篮球比赛等。
最后,学校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还需要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个人的精神文化,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致使学生脱离手机的束缚,促进学生个人生活阅历的积累。由于青少年自制力差,没有家长的长期督促和陪伴,他们会感到孤独,常常有手机不离手的情况。青少年借用手机了解一些有益的资讯,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就会对青少年的思维、健康、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沉溺于数字媒介的问题不只是自身的问题,家长、学校要思考,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要减少这些问题发生,需要三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
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及习惯渐渐被高科技改变。在很大程度上,科技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社交都提供了便利。手机媒介的广泛使用,为远距离交流提供了良好的便利条件.同时人们花费的时间和沟通成本得到缩减,使办事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为青少年购买智能手机,目的是方便与孩子们联系。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困扰着人们.由于大多数青少年处于自制力差的心理叛逆阶段,因此手机上网聊天、数字游戏、看视频成为一种常见现象,畅游于各种APP之间,如QQ、微博、微信、王者荣耀等。多数青少年可能会沉溺数字虚拟空间不能白拔,认为虚拟空间才是真正独属于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可否认的是.青少年使用这些APP接触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了解最新的资讯,不再孤陋京闻。但是长时间使用手机不但容易产生手机依赖症,而且会影响青少年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养成,尤其在数字游戏方面对青少年心理依赖产生影响。
媒体报道,世界卫生大会上认定“”游戏障碍“电子游戏上瘾行为被正式列为“精神疾病”.并界定了“游戏精神障碍”的三大特征︰无法白主控制玩游戏的起止时间、频率、强度、时长和情境等;将游戏的优先性置于其他重要事项和日常活动之上;在游戏已产生负面影响之后,这种行为仍然持续或变得更严重。另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近两年我国网民中的青少年是网瘾高发人群。这种现象已经引起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高度关注。
一、电子设备对青少年身体健康的影响
现在大多数手机都是可触屏智能手机,长时间使用导致青少年手指灵敏度降低。“操作手机、只需要一两根手指,其他手指的灵活性就降低了”。低强度电磁辐射长期照射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导致头痛、乏力、失眠、多梦、脱发等症状。长时间使用手机会导致使神经衰弱以至于现在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出现情绪不可控现象,尤其远离手机之后这种情绪被放大到极致。此外,由于一些手机页面制作精良、画面丰富多彩、效果逼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因此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产生厌倦心理,继而易产生阅读障碍。当青少年产生记忆衰退、头疼及睡眠等方面问题时,极有可能是由于手机辐射导致的。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现在许多医学专家曾指出,手机内含有极多的有毒化学物质,而且专家指出电磁辐射会影响内分泌功能、正常的细胞代谢及造成体内钾、钙、钠等金属离子紊乱。
二、电子设备对青少年学习的影响
课堂内,讲台上老师讲得声情并茂,讲台下大多数同学一节课都不会抬头。当他们认为课堂内容枯燥乏味、听起来无聊时,就会在课堂上用手机玩游戏、发信息.导致课堂纪律变差,致使一旁认真学习学生的听课质量受到影响,不但自己对老师讲述的内容一概不知,还影响想要学习的同学。寝室内,舍友之间没有沟通,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捧着一只手机,屏幕一直闪亮,手机媒介的使用已经成为一个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当成绩优秀的学生接触手机之后,即使知道自己有可能因为迷恋手机而导致成绩下降,但由于自制力差且无人管束,放纵自己沉溺于虚拟的手机世界当中,再次拥有理智时,早已对手机产生心理依赖,到那时再来解决手机问题就不再简单了。
家庭也是将青少年推向手机上网的主要原因。当青少年沉溺手机媒介带来的愉悦而导致成绩下滑时,往往会受到父母各种责备,极有可能在手机媒介中寻找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一旦这种情况成真,学习信心减弱,更厌倦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三、电子设备对青少年思维方式的影响
在为青少年提供方便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剥夺青少年与人面对面沟通的时间,长时间的手机交流逐渐弱化青少年面对面与人沟通的能力。由于利用手机媒介进行网上聊天隐蔽性高,不会将自己暴露在大众视野之下,而且十分便捷,因此青少年时常利用手机媒介宣泄个人情绪及阐释个人想法与意见。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个人三观养成阶段,极易受到他人影响,若在这期间青少年接收到一些相左于正确价值观的言论,将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受到很大影响,有可能导致青少年的诚信和责任等道德修养意识逐渐降低。
青少年遇到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假思索地使用电子媒介进行查询,虽然这种方式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寻找到精确度极高的答案,使很多青少年面对难以解决的事情时,不再从书本中查找资料,不再思考正确的解决思路,而是完全依赖手机搜索,导致的结果是使许多青少年产生思维惰性。
四、电子设备对青少年生活的影响
亲友聚会时,肯少年不与人沟通,不愿意参与交流,低头玩手机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导致一些青少年变得更加孤僻与不合群,不爱与人实际交流。
另外,青少年之间存在攀比现象,电子媒介很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攀比的内容之一,如青少年之间关于手机品牌、功能及价格的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手机费用越来越多,是没有经济基础和收入来源的青少年无法承担的。如果因为害怕家长的责问而不想向家长索要,不难想象这些问题最终会导致青少年走向歧路,他们的人生轨迹将会彻底改变,由此不得不引起全社会认真思考和对待。
五、应对策略
关于正确引导当代青少年使用手机媒介,抵制手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青少年思想教育,倡导正确使用手机媒介。手机对于青少年来说只是与外界交流的媒介,而不是用来逃避现实的避难所。青少年可以利用手机查阅资料、阅读世界前沿资讯、学习想要学习的新事物,但是不可以借用手机转移注意力,逃避现实生活中不想面对的问题,遇到问题应该思考如何解决。如果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认可,就可以寻求他人的指点,以深思自己的努力是否正确,哪里需要做出修改,为下一次机遇做好充足的准备。
其次,应加强对青少年使用手机行为的规范。青少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校关于手机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力度是值得特别注意的,提侣强制约束与自我约束共存,软硬兼施,才能真正实现净化课堂的目标,在这期间青少年家长的配合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家长深刻注意,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白我约束的程度。
再次,应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学校应强制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多建立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社团,毕办社团活动。多举行学生感兴趣的、会积极主动参加的比赛,如英语竞赛、主题绘画比赛、篮球比赛等。
最后,学校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还需要提高学生参加校园活动的积极性,提升个人的精神文化,强化学生的身体健康,致使学生脱离手机的束缚,促进学生个人生活阅历的积累。由于青少年自制力差,没有家长的长期督促和陪伴,他们会感到孤独,常常有手机不离手的情况。青少年借用手机了解一些有益的资讯,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果青少年长期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就会对青少年的思维、健康、学习、生活等产生消极的影响。青少年沉溺于数字媒介的问题不只是自身的问题,家长、学校要思考,并及时做好心理辅导。要减少这些问题发生,需要三方共同努力、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