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初探——信息化在《登快阁》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朱洁琼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正文】  智能时代,信息技术进入井喷期,逐渐改变着人们学习、交往、工作乃至生活方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与时俱进,认真研究信息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努力探索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向信息化影响下的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信息技术与的教学深度融合,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教育发展总趋势的时代要求。
  对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讲,不一定能够时时刻刻地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但是利用信息技术的虚拟性和交互性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的评价、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是可以做积极的探索。基于此,本文将以古诗《登快阁》的课例为基础,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方面做一些探索,希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创新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把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一、转变信息化教育理念,构建多元信息教学课堂
  要想让高中语文课堂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手段的重要作用,那么就需要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着手,通过教师构建的多元化现代信息资源促进高效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例如,诗歌《登快阁》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实现学生主动地、高效率地学习。课前,教师引导学生预习,教给学生利用信息资源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查阅诗歌中出现的典故,实现理解诗歌、用诗意的语言变奏文本的目标,为课堂深入学习打下基础。课堂环节,在突破体悟诗情的难点上,通过小视频展示诗人黄庭坚《登快阁》情境中一天的生活,学生在声情并茂的动画中感受黄庭坚情感的变化,在互动讨论中体悟作者“此心吾与白鸥盟”的复杂心情,感受黄庭坚在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挣扎和矛盾,明确中国古代士人无论何时何境内心依旧坚持正直、“以天下为己任”的积极情怀。最后在移情启思环节,用名家诵读《未曾选择的路》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明白人生这个宏大的命题,有时就是一个个“选择”的叠加,面对每一个需要我们做出选择的瞬间,纠结彷徨是必然的,但最终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是我们一生的必修课。
  一节传统的诗歌鉴赏课多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本节课尝试将课堂还给学生,构建多元信息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充满意境的音视频中充分诵读,由文入情,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笔下深挚的情感,在美的熏陶中学会择取丰富的信息资源,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二、搭建语文网络资源平台,增强学生信息学习意识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增强重难点突破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来为学生搭建语文网络资源平台,培养学生信息化学习的意识,促进师生共享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
  在教学《登快阁》这首诗歌中,教师从典故渊源到名家文本赏析,从文本阅读到音视频的欣赏,从专题模块设置到能力的迁移拓展训练,为学生搭建语文知识网络资源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尤其在理解作者发出“此心吾与白鸥盟”的归隐之意后,在如何看待黄庭坚的归隐这个难点上,借助网络资源平台展示陶潜的《饮酒?其五》以及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的解读,学生在比较中很快感受到了黄庭坚与陶、王二人作品中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在重点突破方面通过设置登临诗赏析、融情于景手法鉴赏两个知识模块,引导学生关联已学知识,迁移运用,实现知识模块的有效获取,进而通过夯实知识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搭建语文网络资源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频率的增强,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系统的梳理整合,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建立信息化评价机制,促进信息技术拓展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来进行最终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尤其是智慧课堂中综合评价手段,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有针对性、高效率地实现对不同学生听课效果的专业性评价。学生是一个个有差异性的个体,所以,教师利用信息化评价手段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全面发展。
  在学习完《登快阁》这首诗歌后,为了检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可设置三个层次的作业检测:一是关于《登快阁》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的赏析,二是“情与景”的鉴赏和诗歌情感的迁移阅读,三是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有关中国文人在出世与入世之间选择的随笔。检测借助信息化智慧课堂教学平台进行,提前结合本班学生日常语文知识接受的效率,将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然后根据不同接受能力的小组进行检验任务的划分,引导他们在现代信息化智慧教育平台上进行内容的当堂测验,进而更加迅速高效地将结果汇总于大屏幕上,帮助同学们直观、高效率地获得学习感受,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辅导提供依据。
  不同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接受状况,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理解程度都会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分组评价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中积累能量,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实现信息化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拓展应用,增强高中语文教学的信息化应用程度。
  信息技术对高中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这项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激活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作为教师要应现代信息化教学理念的发展,恰当地使用信息化教具,来实现高效率语文课堂的打造,帮助同学们能够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实现知识的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