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初中生文言文学习兴趣的思考
【作者】 丁鲜丽
【机构】 新疆石河子第十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大都是:逐字逐句翻译分析课文、划重点词句、背实词意义、做练习等等。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对文言文产生隔阂和畏惧,导致文言文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要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必须改变文言文教学的模式,采用灵活生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发兴趣
选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从介绍古典名著着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要以各种教学手段为媒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宝殿,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而用文言文写作而成的古典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自然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我国古典名著,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教师介绍时,应当尽可能选取古典名著中那些精彩的东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想初一学生介绍《红楼梦》时,就根据学生爱幻想、喜欢神话传说的特点,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神秘身世,充满离奇的故事情节,立即像磁石吸铁般牢牢吸引住学生。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不?可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想知道后面精彩故事的同学,就赶快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把它读完。”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学生跃跃欲试,学生阅读的古典名著的热情被我激发起来。
二、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开头,先让学生模仿表演鸟叫、青蛙叫等,再放一段洛桑的拟声表演录音。这时老师才说:“洛桑不过对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明朝的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表演者却可以将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齐发出。”老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导入设计要精短,过于冗长的导入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起的作用不大。又如一位老师在上《三峡》时,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由“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引出《陈太丘与友期》等。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三、利用空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文言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开展讲故事(我国古典小说)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利用每周自习课,选择了从一些趣味性强的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让学生进行古典名著演讲比赛。由班上语文兴趣爱好小组组成评委,对演讲的学生采取当堂提问,当堂评分,最后对表现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在演讲中,许多学生都能抓住故事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述其中的故事。一些学生还能当堂背诵小说中的诗文,演讲声情并茂,不时获得阵阵掌声。学生演讲比较成功。
2、开展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知识抢答活动
如读了《百家姓》后,弄清楚我是怎样来的?我为什么用这个姓?堂号是什么?我的祖先是谁?一系列的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告诉学生看那本书可以找到答案,把掌握的知识告诉亲友。学生从动手中得到了相关的知识,顿时从自己的收获中迈出喜爱古典名著的第一步。古典名著都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水浒传》中“及时雨”是谁?“浪里白条”又是谁?为什么叫这个绰号?《隋唐演义》中谁是英雄榜中第一条好汉?他用什么兵器?《西游记》中为什么会出现了哪么多妖魔鬼怪?他们想干什么?学生们在讨论中更喜爱古典名著了。许多成语、谚语都是从一些古典的文学作品中引申出来的。例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且还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文言文知识,可谓一石二鸟。
四、教师朗诵示范法
教师示范朗读时应尽量把握好文章的读音、节奏、语气、快慢,对于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抒情散文,例如《三峡》、《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等文章,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或配以音乐,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体会古文那优美的意境,感悟古文的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陶醉其中。在我高声朗读的带动下,学生们也读得有腔有调了,有的手打节拍,一副自得其乐的神态。此时,我不会制止他们的举止,因为只有让学生无所拘束,他们才愿意接近古文、走进古文化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李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段金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3]李炯;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提问教学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关键词】 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激发兴趣
选入初中课本的文言文,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有着丰富的营养价值。随着教学改革深入发展,文言文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当从哪些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从介绍古典名著着手,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教育家叶圣陶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无论教师讲得多么好,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学、探究……是无论如何也学不好的。”因此,教师要以各种教学手段为媒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想尽一切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化宝殿,寻求里面无尽的宝藏。而用文言文写作而成的古典名著,是我国古代文学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自然就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应当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我国古典名著,以激发学生对阅读古典名著的热情。教师介绍时,应当尽可能选取古典名著中那些精彩的东西,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想初一学生介绍《红楼梦》时,就根据学生爱幻想、喜欢神话传说的特点,绘声绘色地向学生介绍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神秘身世,充满离奇的故事情节,立即像磁石吸铁般牢牢吸引住学生。然后我问学生:“同学们,这个故事精彩不?可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呢,想知道后面精彩故事的同学,就赶快利用一切空余时间把它读完。”在我的鼓励下,全班学生跃跃欲试,学生阅读的古典名著的热情被我激发起来。
二、导入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新颖、扣人心弦的导语,一下子就能吸引学生,引人入胜。如在教学《口技》这篇课文时,可以这样开头,先让学生模仿表演鸟叫、青蛙叫等,再放一段洛桑的拟声表演录音。这时老师才说:“洛桑不过对三五种声音同时模拟,明朝的林嗣环写的《口技》中的表演者却可以将几十种、几百种声音一齐发出。”老师话音未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翻书了。导入设计要精短,过于冗长的导入除了有喧宾夺主之嫌外,还易使学生疲劳,注意力分散,起的作用不大。又如一位老师在上《三峡》时,引导学生背诵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诗句,然后问:“有谁见过三峡的景象吗?”引发学生进入三峡的壮美景象中,激发学生一种向往之情。由“自古英雄出少年”这句话引出《陈太丘与友期》等。好的导语设计,让学生先入为主,为学生阅读课文创造了一个前提条件,驱动和控制了学生的心理,使之更易接受知识和技能,给人以启迪,催人奋进。
三、利用空闲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文言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1、开展讲故事(我国古典小说)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利用每周自习课,选择了从一些趣味性强的古典名著,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聊斋志异》等,让学生进行古典名著演讲比赛。由班上语文兴趣爱好小组组成评委,对演讲的学生采取当堂提问,当堂评分,最后对表现得较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在演讲中,许多学生都能抓住故事主要情节,绘声绘色讲述其中的故事。一些学生还能当堂背诵小说中的诗文,演讲声情并茂,不时获得阵阵掌声。学生演讲比较成功。
2、开展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知识抢答活动
如读了《百家姓》后,弄清楚我是怎样来的?我为什么用这个姓?堂号是什么?我的祖先是谁?一系列的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然后告诉学生看那本书可以找到答案,把掌握的知识告诉亲友。学生从动手中得到了相关的知识,顿时从自己的收获中迈出喜爱古典名著的第一步。古典名著都有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例如《水浒传》中“及时雨”是谁?“浪里白条”又是谁?为什么叫这个绰号?《隋唐演义》中谁是英雄榜中第一条好汉?他用什么兵器?《西游记》中为什么会出现了哪么多妖魔鬼怪?他们想干什么?学生们在讨论中更喜爱古典名著了。许多成语、谚语都是从一些古典的文学作品中引申出来的。例如“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等。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一段故事。这样,不仅让学生体会到生活的多姿多彩,而且还从中学习到了许多文言文知识,可谓一石二鸟。
四、教师朗诵示范法
教师示范朗读时应尽量把握好文章的读音、节奏、语气、快慢,对于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抒情散文,例如《三峡》、《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等文章,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或配以音乐,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体会古文那优美的意境,感悟古文的文质兼美。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陶醉其中。在我高声朗读的带动下,学生们也读得有腔有调了,有的手打节拍,一副自得其乐的神态。此时,我不会制止他们的举止,因为只有让学生无所拘束,他们才愿意接近古文、走进古文化的殿堂。
参考文献:
[1]李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S1期
[2]段金长;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3]李炯;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提问教学法[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