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作者】 陆丹丹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摘 要】 社会在发展进步,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随着高中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和深入实践,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应试教育逐渐被素质教育所取代。教学中心也逐渐由“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课堂更加注重教学氛围和教学方法,教师则更注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高中;区域性地理课程;开发利用

  素质教育全面实施,教育部门积极响应落实,根据新课改要求,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不断推陈出新并研究实践,现已取得一定成果。高中地理课程因需要学习的图例、柱状图、专属名词等知识点冗杂,传统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记忆,导致学习进度缓慢,课堂分为低沉,学生对地理课程不重视且缺乏兴趣爱好。为改变这一现状,创新性教学模式和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和开发和利用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高中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育人为本的首要原则
  新课改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摒弃传统教学课堂中的以教师为教学中心,转变教学模式,积极推行素质教育,扎实落实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研究主体的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进行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因此在高中区域性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应将育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
  2、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教学过程中的学生,是发展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高中区域性地理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要严格遵循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原则。
  3、遵循创新性原则
  传统教育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下的教育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对象,其本身具有发展潜力,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因此如何做到在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潜力,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师在教学生活中的创新性提出了要求。
  二、高中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的方向
  1、教材的合理化整合、课堂模式的创新
  新课改地理课程的高考范围涉及高中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的基础知识,在高中紧张、繁重的课程压力下,如何将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统一整编,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框架,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科学有效的复习高中地理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2、顺应发展潮流,借助互联网和高新技术,充分利用区域性地理优势
  现代社会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地理课程不同于其他学科,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如何借助互联网、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区域性地理的资源进行开发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三、高中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途径
  1、创新课堂模式,转变主体对象,借鉴“翻转课堂”优秀教学经验
  “翻转课堂”源于美国,现作为优秀教学案例被广泛应用。高中地理课程因其繁冗的知识、晦涩难懂的图表和专业名词,加大了单纯的课堂学习难度。“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学习模式中由教师提前录制言简意赅的知识点微课,供学生提前预习并带着疑问听课,听课效率事半功倍;同时微课学习不限时间、空间,可供学生反复学习,有效解决因学生情况不同,老师无法全部顾及而导致的课堂进度缓慢问题。
  2、利用社会资源,组织校外课堂,理论结合实践
  在进行高中区域性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中,应积极寻求当地文化和旅游局的合作,开展景区研学基地,在旅游中学习,在学习中回味,建设创新型“研学旅游化课程”。以贵州地区为例:梵净山风景区,梵净山原始生态保存完好,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是典型穹隆状山地生态系统,有壮观的亚高山山体和丘陵地貌。结合高中地理课程,可以设计研学:登梵净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登山过程中结合地图学习等高线、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学习植被特征与气候关系;通过亲身游历,感受学习喀斯特地貌特征、深入了解河流走向、丘陵分布等。另外,也可联系博物馆、科技馆等进行研学合作。例如地理科技馆是每个城市都有的展馆,其馆内不仅有最权威的地理知识,还配备最新的VR、AR、全息投影技术,利用高新技术展现最真实的地理场景和体验,而这类场馆的设备使用率低,作为研学基地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生动的学习课堂,又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发挥最大功能。同时,学校也可以与头部企业、现代新型农业生态场所进行研学项目的合作,充分利用区域性地理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实施,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逐渐被重视,在高中区域性地理教学中积极探索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对创新性教学模式的发展具有优化作用。因此,作为高中地理教师我们要积极投身于对区域性地理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的研究中,未来教学质量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范春.基于乡土资源在高中地理课程资源中的开发利用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9,第007期.
  [2]凌伟铁.高中地理教学中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7,第017期.
  [3]杨玉秀.高中地理教学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以德宏州为例[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版).2013,第013期.
  备注: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跨区域同步教学对教育生态的重构研究》,子课题《基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教学资源建设》,课题立项号DCA190331-2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