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优化设计

【作者】 陈 慧

【机构】 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民族中学



【正文】  【摘 要】 信息技术有效教学需要我们从课前教学设计优化开始。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要有新理念支撑,正确把握学科特点,灵活运用教学原则,合理选择教学手段是其根本内容。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教学;设计;优化

  随着信息化的大力实施和5G技术推进,人具有良好信息技术素养显得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人生存、竞争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就必然担当起培养学生信息搜集、处理和运用能力。而这过程所涉及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就是其执行课程教学的重要义务。在全面推进“双减”下,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弥足重要。作为一线老师,如何使自己的教学向着有效方面挺进是当前应着力思考并解决的现实问题。接下来,我联系自身实践谈谈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优化设计。
  一、更新教学设计理念
  理念决定行动。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必须要选择相应理念指导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即观念支配行为。在以义务教育课程为基础的初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理念是多方面的,对每个实施者都有较强的指导性。只是我们一线老师应在认真领会的基础上做到化理念为行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其中重要一条就是指明要在信息时代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让学生感受信息文化,在经历信息的获得、加工、处理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其二是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平台和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为初中生提供必备的软硬件条件和积极健康的信息。
  二、正确把握学科特点
  初中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特点同数学、物理等学科具有共性又有它自身独特的特性,是一门独立的兼具知识性和技能型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上其学科特点也明显:一是具有现代性。信息技术更新快, 其观点、理论、技术推陈出新周期非常短。二是工具性。信息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之一,如何通过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这个现代化工具去获得和处理现代社会信息是人们必备的技能。三是应用性。在各个领域中都有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如万物互联、远程控制、线上教育、无人驾驶、移动学习等,军事上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
  三、有效进行教学设计
  为了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就必须有良好的理论作指导。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我认为应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作为优化指导,系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及方案,以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为研究对象了解学校教学环境和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最优化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以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硬件条件、教学模式、学生情况、综合其它学科、学习方法和导向评价。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教师授人以渔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结合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抽象性。理论联系实际。
  (一)信息技术教学流程设计。教学流程指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排列次序和教学手段应用的先后安排。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有不同的设计方法,不同内容的要求在实施上也有不同流程对应。作为一线老师应根据知识的性质和技能的特点而根据不同类型来加以讨论。在这几年实践中,我发现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技能教学在流程设计上可从三个方面来实施,分别是言语信息教学流程、智慧技能教学流程、动作技能教学流程。不同流程在导入和尾结相差不大,区别在于过程,方法有较大不同。
  (二)教学媒介手段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媒体选择设计媒体的使用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媒体得当的选择和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率提高的速度。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的种类和选择范围更加多样。如何科学、有效、迅速地选择出最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符合教学情境的媒体也并非易事。媒体的选择和利用要根据教学的目的或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功能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教学作用也是不同的,如有的媒体适合传递声音,有的媒体善于表现运动、有的媒体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因此,媒体的使用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合理得当,能充分发挥功能,满足教学需要。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师往往能够通过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掌握,激发出学生主体性,做到事半功倍。
  (三)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设计及模式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设计目的是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在学习信息技术、培养信息素养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创新活动。
  一是讲授法。传统授课往往是通过口头讲解、黑板、粉笔对学生进行传授知识,由于媒体的应用,现代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多媒体视听和大屏幕投影来进行授课。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注重实践操作,理论的知识的讲授,尤其是操作技能,现代的讲授方法更利于学生视听结合,模仿学习操作技能。
  二是任务驱动法。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典型的实践性、工具性的学科,其实施方式在选择“任务驱动”这个方法上是次数较多,其“任务”的选取和安排是实现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任务驱动”的实施特别注重使学生能够在与学习、生活、社会现实紧密联系的情况下去获得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因此,我们在运用“任务”时应坚持科学、适度、适度的实践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有具体的操作方法,各个工作要互相衔接,逐步构成一条工作链条。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合作作业为主要的实践操作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知识并得到相应发展。
  总之,要使信息技术有效教学成为现实我们就必须加强教学设计,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实践中。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实际灵活设计教学流程,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合理运用教学手段,以优化的方式确保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体验到学习快乐的同时发展信息素养,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刚,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建议[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年。
  [2]孙卫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新课程,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