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古诗词焕发“新魅力”——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分析
【作者】 李 薇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小学
【摘 要】我国古代诗歌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初级阶段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古诗词的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把它与美术、音乐、科学、思想道德等课程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初等阶段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充实学生的学习知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科融合;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
引 言: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尤其是我国古代的诗歌,以其简洁、优美、丰富的情感、富有韵律的节奏吸引着人们。小学时期正是学习古诗的适宜阶段[1],由于古诗还具有含蓄而精炼、意象深邃且模糊的特点,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缺乏深入的理解,对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了解也不够充分。并且,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中,侧重于古诗词的分析,将古诗词变得“支离破碎”。由于小学低段的学生理解能力尚处于发展的状态,学生很难从教学中真正体会到古诗词之美。因此,在学科融合视域下进行古诗词教学,能够更好地展现其魅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注重知识积累,缺少感性体验
传统的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中,为了适应“应试教育”的需求,过于注重知识的积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对教学内容的把握难免会出现偏差,从而对整个小学古诗词的教学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对诗歌的背诵默写,忽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逐渐丧失了对古诗词的兴趣,缺少“感性”体验[1]。
(二)教师主观性明显,学生参与度不强
在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的课堂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教师心里已经有了一个标准答案;但是学生的答案与教师的理解或者答案不符,教师就会想方设法地引导和渗透自己的主观思维,企图把学生引向标准答案[2]。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强,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导致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无法有效展开。
二、学科融合视域下的小学低段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古诗词教学和音乐学科相结合
古诗词抑扬顿挫,在阅读的时候,还会有一定的韵律美。所以,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将古诗词的教学与音乐学科相结合,让古诗词的语言变得更有感情,更有魅力。让学生能够很自然地进入到古诗词所描述的教学情境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达到理想的古诗词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望庐山瀑布》一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其与音乐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播放相关的音乐,使学生进入到古诗词教学的环境中去。在“遥看瀑布挂前川”这句诗中,作者主要从视觉、听觉两种感官来描写庐山瀑布的景色,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音乐具有“感染”、“强化”等功能。在这首诗的教学中,根据诗句的内容,利用音乐来营造情境,配合手势舞,加强学生的感情,让学生体会到了作者所抒发的感情,从而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
(二)古诗词教学和美术学科相结合
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经常使用的是诗歌与绘画的结合方式。“诗画结合”是指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运用简单的笔法,运用丰富的色彩,将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化,使之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即形象思维[3]。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咏柳》一诗的教学中,该文以由远及近,由整体及部分的方式,对柳形进行了描述。作者首先描绘了柳的总体外形及色彩,然后是柳条的外形及色彩,最后是柳叶的外形。当作者的描写镜头由远及近,学生在阅读时,会有一种令人惊奇的感觉。
根据诗歌《咏柳》的特征,采取了将诗歌和艺术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将这株柳树以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将诗歌的内容转换成了线条流畅的图画,使学生在阅读时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进而加深了对诗歌的认识与记忆。
(三)古诗词教学和科学学科相结合
古代诗歌大多是诗人仔细观察生活而凝练出来的杰作。古代诗歌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描述了人类社会的各种生活状态。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时,让学生用一种科学的态度来看待古诗词,鼓励学生把古诗词的学习和自身的知识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例如,同样以上文提到的《咏柳》为例进行教学。从科学的观点来看,《咏柳》是一部以“杨柳”为中心的诗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懂整首诗歌后,可以转换视角,让学生提出疑问。在老师的引导下,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何柳枝会下垂?柳树何时开花?在此情况下,老师可在课堂上鼓励同学们在闲暇之余,多观察、多了解柳树,从而提高同学们对柳树的认识。
另外,利用“柳树”这个题目,设计一张科学卡片,并在卡片上写下有关柳树的特征、习性和功能等。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拓展到课外,又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因此,教师应该从诗词的内容出发,对诗词进行延伸,从而深化对诗词的认识。教师通过科学延伸的方式,让同学们进行实践,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了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新课改的推行,加大了对古诗的教学,使其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所占的比例大大增加。一首经久不衰的古诗,代表着华夏人在历史上的辉煌和文化上的造诣,它虽然简短,但却蕴含着深刻的含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破自己的思维桎梏,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把古诗词教学与其他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对古诗词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对古诗词中描绘的美好场景有自己的画面感。
参考文献:
[1]陈桦笙.让音乐成为语文课堂的点睛之笔——小学语文与音乐学科的融合实践[J].学苑教育,2022(20):24-26.
[2]黄莉.小学低段古诗词阅读教学的有效措施[J].教师博览,2021(09):47-48.
[3]王小平.小学低段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探究[J].科幻画报,2020(06):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