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学业评价理论研究之多元智能理论 对于初中历史学业评价的运用

【作者】 钱晓鸥

【机构】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正文】  【摘 要】 当前学业界存在多种评价的观点,比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等,如何将这些普遍指导意义上的理论转变到社会学科上有指导意义上的理论,与社会科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科教学呢?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关于学业评价方面谈谈浅薄的看法。
  【关键词】 学业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导向

  学业评价,又称学习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业成绩的评价。当前学业界存在多种评价的观点,比如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等等,如何将这些普遍指导意义上的理论转变到社会学科上有指导意义上的理论,与社会科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科教学呢?下面我就多元智能理论关于学业评价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智能是多种多样的,多元智能认为传统教育偏重智商这种“唯一机会的教育理论”。会造成许多学生失去自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一个人聪明与否,不仅仅是集中在学业,还有八种智能评定一个人的成就。
  评价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评价观对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的学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教进行评价。这里主要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学生在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
  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评价内容的多元性。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社会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评价内容必须多元化,不仅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第二,评价方式的灵活性。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要综合采用档案法、观察法、活动法、自我评价法、测验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从而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能的培养,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智力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第三,评价方向的渐进性。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教育的目的是发现智能强项,发展弱项智能。因此必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抛弃一张试卷、一次考试定“终身”的传统做法,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注意考察学生的发展情况、发展潜力和趋势,在学习过程中观察,在学习过程中记录,建立一套完整的测评档案,时时为学生的发展指明方向,不断为学生的进步打气加油,使学生每天生活在希望之中。第四,评价主体的多重性。依据多元智能理论,不仅要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而且,由于教师单方面评价的局限,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发现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发展潜能,所以必须改变完全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鼓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家长评价。因为学生在某些方面往往比教师更了解自己,同学和家长同样在某些方面比教师更了解自己的同学和子女,这样的多重性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智能、学习和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自我。
  现以《抗日战争》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设计?首先命一份抗日战争的检测题,既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庐山谈话、四次会战、统一战线的建立、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抗战的胜利等等历史基础知识。又要涉及对一些重
  要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综合、归纳、比较、评价等,以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理解抗日战争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归纳百团大战和3O年代日本侵华战争的特点,比较两个战场抗战的状况及其原因,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分析、比较抗日战争与鸦片战争以来其他反侵略战争成败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看待抗日战争的影响等等。这种测验的方法虽然传统,尽管历来褒贬不一,但它“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广大师生最为关注的评价方法”,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他任何方法都无法完全取代的。所以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仍然非常重要。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利用这种测验法进行评价是恰当的。但用这种方法难以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方法,更难于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况且,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还必须采取其他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如前所述,笔者就国民党在抗战初期的作用问题,组织了一场小型的辩论赛,从中笔者不仅了解到学生对该历史问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历史思维能力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而且也了解到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本课的教学中,还可以采用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方法、态度、合作意识等。如教师可有计划地观察学生课前预习情况、上课举手情况、回答问题情况、参与小组活动情况、课堂练习情况等,并加以记录,从而得出对于这类学生的一般性的评价和认识。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当之法,及时采取措施矫正。除了上述方法之外,笔者还十分重视对学生评价的渐进性原则。例如在本节课内容的测验中,有位同学发挥得很不理想,考后情绪十分低落,笔者弄清缘由后,耐心说服,正确引导,并鼓励他勤奋学习,争取在下次测验中取得佳绩,结果该生在本章的单元测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此以后,该生由于丢掉了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学习兴趣高昂,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成绩逐步提高。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如在本节课测验之后,可让学生自己评分,并对成绩和问题进行评点;还可以在本节课结束之后,就课堂学习中的各方面表现情况,请同学们互相评分。
  总之,对学生的评价,不但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尽量避免纯业绩考查的单一考试评价的方式,努力做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多次评价机会,改变传统的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实行多主体的动态的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