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园民族文化传承与继承研究

【作者】 吕俊莉

【机构】 广西那坡县第二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在当前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自幼儿阶段开始的民族文化教育对于其传承以及继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应当结合其特点,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唤醒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感受民族文化,进而能够接纳,融入民族文化中,在心中埋下传承民族文化传承与继承的种子,成为未来民族建设的人才。
  【关键词】 民族文化;传承与继承;幼儿园教育

  民族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我国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的背景下,党和国家明确提出要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幼儿园阶段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的一生重要的启蒙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幼儿园中民族文化教育的意义
  在幼儿园中积极地展开民族文化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继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首先,幼儿园阶段作为重要的启蒙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的民族文化教育是幼儿初步接触民族文化的开始,能够让幼儿自小对于民族文化产生好感,形成民族文化意识,并且随着后续的深入学习能够开始逐渐地建立民族自豪感,主动的继承以及传播民族文化。其次,民族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阶段融入民族文化教育,也是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是在当前背景下,结合实际践行德育的重要体现。再次,我国的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璀璨多彩,很多民族文化都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智慧与经验,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因此,幼儿接触与学习这些民族文化,对于幼儿的品格养成也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意义。
  二、幼儿园民族文化传承与继承的途径
  幼儿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继承,需要融合如幼儿园的各类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凸显民族文化,让幼儿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接纳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成为民族文化的小小继承人,小小传播使者。
  1. 结合地域,构建民族特色课程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一直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播,因此,民族文化也非常丰富多彩。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区域,民族文化更是异彩纷呈,民族文化资源多如牛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也是需要结合地域特色,构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园本课程,区域课程。
  例如,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在广西省内拥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2个民族,占据人口比例不同,分布也有所不同。因此分散在各个地区的幼儿园就需要结合所属区域的民族,构建相应的民族特色课程。如在某幼儿园中以壮族文化为主要元素,从壮族的服饰,节日,建筑等各方面着手,构建专属该区域的特色文化课程。并将壮族文化中的“唱山歌”发展为园所的特色,举办多样化的学习课程,并联合区域内的多所幼儿园共同进行“唱山歌,对山歌”的活动,在幼儿园中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民族文化,感受民族文化,践行民族文化的氛围。因此,幼儿园的民族文化传承与继承就是需要依据当地的民族特色,进行浓缩提炼,形成适合幼儿进行学习与活动的课程,才能够将民族文化根植幼儿心中。 
  2. 融入生活,唤醒民族文化意识
  幼儿园的民族文化课程常常会陷入一个误区,即将民族文化作为专门的文化课程,运用讲授,讲解的方式进行。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民族文化已经融入日常生活,在民族文化课程中所讲授的一些传统,技艺等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消失。而幼儿本身生活经验较少,在学习这些传统民族文化的时候,由于缺乏实际对照,往往在理解上以及接受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会使得幼儿园的传统文化教育脱离实际,所取得的效果也会受到较大的限制。因此,针对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应当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幼儿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民族文化之间的衔接,进而唤醒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
  例如,在广西某幼儿园中打造“我的家园”活动,旨在让幼儿发现蕴含在生活中的民族文化。教师带领幼儿逛集市,从集市中发现富含民族文化元素的物品。当然,这类型的户外活动需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在没有条件实施的区域,还可以运用照片,视频等方式进行演示,让幼儿从这些图片,视频中寻找与民族文化相关的物品。在这次活动中,幼儿发现装菜的篮子,背篓等这些在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物品,教师从幼儿发现的物品中进行延伸,为幼儿讲解这些物品的由来。一部分幼儿发现在集市中老人们所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以及饰品。教师则专门将幼儿的发现记录下来,进行归类,按照民族服饰,日用品,民族传统图案,语言这几个类别分别安排在一周的课程之内,进行专门的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为幼儿补充大量实例,让幼儿了解这些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以及在当前时代下的传承重任。这一周的民族特色课程结束之后,教师安排家园共育活动,请幼儿家长带领幼儿共同寻找家中,成长环境中的各类富含民族文化的物品,并用拍照,或者实物的方式在下周课程中带到校园。在这次家园共育活动中,家长与幼儿都投入了非常高的热情,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物品以及图片,有的幼儿还从家中带来奶奶的传统民族头饰,有地从家中带来富含民族特色的摆件,有的则带来自己小时候乘坐过的背篓。教师利用这些物品以及图片,在班级内举办一次小小的民族特色展览,并请带来物品的幼儿担任该物品的解说员,为其他来参观的幼儿解说物品的由来,其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元素。该活动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基本上幼儿都能够分辨出在日常生活中含有民族特色的物品,并且对于该民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该活动也启发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唤醒幼儿心中的民族意识,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3. 设计活动,深入感受民族文化
  在民族文化教育中,幼儿园阶段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进行,这主要是有幼儿的认知规律所决定的。处于幼儿园阶段的幼儿,主要运用的是直观理解的模式。因此在幼儿园的教学中也主要是运用直观教学的模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刺激幼儿的感官,让幼儿的“口、眼、手、耳”都能够得到丰富的刺激,从而加深认知,能够更为深入地感受民族文化。
  例如,在广西某幼儿园中,结合广西壮族的传统文化节日“三月三”歌圩节在幼儿园中展开了“学山歌,唱山歌”的教学活动。教师首先带领幼儿观看广西壮族唱山歌的节日活动,从视频中感受当时的节日氛围。在此基础上,为幼儿讲解广西壮族唱山歌文化传统的由来,让幼儿能够基本上了解山歌文化。之后,则挑选适合幼儿进行学习的山歌,并且融入幼儿的每日活动中。在幼儿基本能够演唱山歌之后,则在园所内组织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对抗,让幼儿园内唱山歌的氛围更加热烈。在幼儿熟悉之后,则在取得社区的协助,在社区的帮助下参与到当地的“三月三”节日活动中去,成为一个独特的幼儿方阵。这个活动可以逐渐成为幼儿园的特色,之后的每一年都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既丰富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又能够让幼儿深入地感受民族文化。当然,这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活动设计,在部分没有类似条件的幼儿园,则可以将民族特色的文化节日活动融入到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幼儿园范围内展开活动,营造氛围,加深幼儿对于民族文化的感受。
  4. 家园共育,继承民族文化传统
  在幼儿园的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家庭的参与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民族特色一般是体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才是活的文化,才是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民族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来源。因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也需要家庭的参与。
  例如,在上文中所提到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及传统文化节日,无论是父母带领幼儿逛集市,翻阅家中的老照片,老物件的活动还是与参加传统民族文化节日的活动,都是需要家长共同参与的。因此,教师在设计这一类的教学活动是,也需要融入更多的家园共育的模式。如在进行民族文化教育的时候,请家长带领幼儿参观当地民族特色的博物馆,展览馆;在讲到民族服饰的时候,则请家长为幼儿穿上民族服饰,到幼儿园中共同参与活动;在讲到民族传统老物件的时候,则邀请家长共同进行手工活动;在讲述传统文化时,还可以邀请少数民族裔的家长来为幼儿进行讲述,这样的活动更加生动,也更加丰富,与实际的关联更加紧密。在有条件的幼儿园中,还可以以亲子活动的形式邀请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在:“三月三”的对山歌活动中,邀请幼儿家长带领幼儿以班级的形式开展对山歌活动,有家长参与的活动会让幼儿更加有参与感,激发起团队荣誉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另外,还可以以手工艺品,视频作品,照片作品等方式让幼儿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衔接才能够让民族文化氛围更加浓郁,让幼儿的感受更加深刻,而来自家长的言传身教,也能够让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继承更为直接,效果更为显著。
  结论
  综上所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继承要从小开始做起,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入民族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当前立德树人的要求,对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将民族文化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唤醒幼儿的民族文化意识,激起幼儿的民族文化情感,并在恰当的时机邀请幼儿家长融入活动之中,展开家园共育,积极推进民族文化教育,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继承。
  参考文献:
  [1]雷茹,周兰芳.STEM教育融入幼儿园民族文化主题活动的探索与实践——以A市两所幼儿园开展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21):77-80.
  [2]刘彦宏,蒋登宇.民族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思考——以贵州苗族文化为例[J].亚太教育,2022(05):16-18.
  [3]刘彦宏,蒋登宇.PCK视角下幼儿园民族文化课程建构的问题分析——以黔南州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03):64-66+85.
  [4]郑妍.民族文化视域下佤族传统文化在幼儿园传承的策略探究——以沧源县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6):63-65.
  [5]李锦伟.民族文化在乡村幼儿园灵性教育中的运用[J].黑河学刊,2021(02):89-91.
  [6]刘世云.民族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耦合关系及实现路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30):168-169.
  [7]吴晓蒙.民族文化资源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中国民族博览,2020(08):72-73.
  [8]周兰芳,田宇.民族文化进幼儿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黔东南州凯里地区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9):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