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杨 婷
【机构】 新疆昌吉奇台县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幼儿健康教育是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需要家园双方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形成完善的教育意识,构建全面健康教育体系,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健康行为习惯,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本文针对于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大班的健康教育进行论述。
【关键词】 家园共育;大班;幼儿健康教育
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活动的核心人物,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有效保障,同样也需要引导社会提升对幼儿的发展认知程度。而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健康的重要教育手段,教师与家长应当形成共同教育意识,帮助幼儿能够树立健康发展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而为其今后发展铺平道路。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健康教育的内涵以及现状
(一)内涵
幼儿健康指的是能够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保证幼儿身体器官与骨骼组织能够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提升对慢性与急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且还需要着重心理健康的教育,确保幼儿能够时刻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与生活,从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在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是其中的关键角色,应当明确自身责任,遵循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其能够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确保其茁壮成长。
(二)现状
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长与幼儿园应当共同承担幼儿教育问题,积极配合彼此教育工作,共同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方法,进而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家园共育理念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全权交由幼儿园教师进行负责,自己只需要为幼儿提供生活必需条件即可,但是家长作为幼儿最亲密的存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认知带来深远影响,如果家长没有为其树立榜样,没有及时改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势必会带来较为恶劣的影响;其次,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文化课教学极为看重,尤其是大班幼儿,为了能够让其打下小学教育的基础,会为幼儿安排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性格养成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部门家长过于溺爱,在开展活动时往往会害怕幼儿会受伤,并且也会无底线地纵容幼儿的任性要求,使得幼儿养成懒惰的生活习惯,与幼儿健康教育相悖,也不利于家校共育理念的实施。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家长做好榜样
校园与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景,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会产生教育深远的影响。幼儿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教师与家长的引导,模仿其言行举止,因此家长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约束自身行为,能够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教师则需要为家长做好示范工作,并深入了解各个幼儿的家庭教育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冬季上学时,幼儿因为种种原因经常迟到,这是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幼儿,让其养成时间观念,并向其家长询问具体原因,寻找出幼儿迟到的具体原因,家长则需要利用合理手段来解决幼儿迟到的问题。
(二)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通常都是基于制定好的工作制度计划安排而执行的,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个体差异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而在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则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并开展家园交流活动,让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多样化活动,丰富作业形式,让家长能够帮助幼儿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带领下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优化园区基础设施
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对于幼儿健康教育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效果,园方可以制定出设计调查问卷,邀请幼儿家长能够参观幼儿园的教育设施水平,并让其反馈自身的真实感受,填写调查问卷。园方则需要根据调查问卷来进行园内基础设施的针对性优化,不仅能够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良好条件,也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
例如,如果园区内存在较为老旧的基础设施,就需要进行及时更换,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并且还需要对幼儿园的用餐环境进行监管,保证环境的整洁性,保证每日食材的新鲜程度,避免学生因为误食而出现健康问题。
(四)创建信息交流平台
现如今,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手机早已在我国社会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通信与人民日常交流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建立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来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程度,教师可以为家长们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内容,并向其宣传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为家长实时反馈幼儿实际情况。而家长就可以向教师反馈幼儿的在家状态,并与教师实时沟通,这样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全面把握幼儿的健康状态,如果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探讨,做好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为幼儿健康教育带来全面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与家庭在大班幼儿健康教育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家长应当加强交流,时刻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并在双方共同合作下,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让幼儿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与积极心态,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摆脱以往的教育理念,进而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体系,提升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水平,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孟晓.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23(02):87-89.
[2]张阳,贾维,张素娥.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09):50-52.
【关键词】 家园共育;大班;幼儿健康教育
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是当前新时代背景下幼儿教育活动的核心人物,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教师应当采用合理的教育方式,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有效保障,同样也需要引导社会提升对幼儿的发展认知程度。而家园共育作为幼儿健康的重要教育手段,教师与家长应当形成共同教育意识,帮助幼儿能够树立健康发展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进而为其今后发展铺平道路。
一、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健康教育的内涵以及现状
(一)内涵
幼儿健康指的是能够通过合理的教育手段,保证幼儿身体器官与骨骼组织能够处于健康发展状态,提升对慢性与急性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且还需要着重心理健康的教育,确保幼儿能够时刻维持积极向上的心态来面对学习与生活,从而推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而在幼儿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教师与家长是其中的关键角色,应当明确自身责任,遵循幼儿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其能够逐渐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确保其茁壮成长。
(二)现状
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家园共育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家长与幼儿园应当共同承担幼儿教育问题,积极配合彼此教育工作,共同制定出完善的教育方法,进而为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但是家园共育理念在落实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部分家长的教育理念较为落后,认为幼儿健康教育应当全权交由幼儿园教师进行负责,自己只需要为幼儿提供生活必需条件即可,但是家长作为幼儿最亲密的存在,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认知带来深远影响,如果家长没有为其树立榜样,没有及时改正幼儿的不良习惯,对其今后的发展势必会带来较为恶劣的影响;其次,部分家长对于幼儿文化课教学极为看重,尤其是大班幼儿,为了能够让其打下小学教育的基础,会为幼儿安排高强度的学习任务,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育以及性格养成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最后,部门家长过于溺爱,在开展活动时往往会害怕幼儿会受伤,并且也会无底线地纵容幼儿的任性要求,使得幼儿养成懒惰的生活习惯,与幼儿健康教育相悖,也不利于家校共育理念的实施。
二、家园共育视角下大班幼儿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引导家长做好榜样
校园与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景,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会产生教育深远的影响。幼儿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教师与家长的引导,模仿其言行举止,因此家长应当明确自身的责任,约束自身行为,能够为幼儿树立榜样,让幼儿能够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而教师则需要为家长做好示范工作,并深入了解各个幼儿的家庭教育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冬季上学时,幼儿因为种种原因经常迟到,这是教师可以多多鼓励幼儿,让其养成时间观念,并向其家长询问具体原因,寻找出幼儿迟到的具体原因,家长则需要利用合理手段来解决幼儿迟到的问题。
(二)积极开展交流活动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通常都是基于制定好的工作制度计划安排而执行的,需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其个体差异来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而在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则需要积极与家长进行交流,并开展家园交流活动,让家长能够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同时也需要教师能够设计出多样化活动,丰富作业形式,让家长能够帮助幼儿共同完成任务,这样不仅能够加强亲子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在教师与家长的带领下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三)优化园区基础设施
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对于幼儿健康教育来说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效果,园方可以制定出设计调查问卷,邀请幼儿家长能够参观幼儿园的教育设施水平,并让其反馈自身的真实感受,填写调查问卷。园方则需要根据调查问卷来进行园内基础设施的针对性优化,不仅能够为幼儿健康教育提供良好条件,也能够为幼儿带来更加优质的成长环境。
例如,如果园区内存在较为老旧的基础设施,就需要进行及时更换,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活动条件,也避免出现安全问题。并且还需要对幼儿园的用餐环境进行监管,保证环境的整洁性,保证每日食材的新鲜程度,避免学生因为误食而出现健康问题。
(四)创建信息交流平台
现如今,信息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手机早已在我国社会普及,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通信与人民日常交流的必要手段。因此在建立家园共育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来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程度,教师可以为家长们介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内容,并向其宣传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为家长实时反馈幼儿实际情况。而家长就可以向教师反馈幼儿的在家状态,并与教师实时沟通,这样教师与家长就可以全面把握幼儿的健康状态,如果问题就可以第一时间进行探讨,做好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衔接,为幼儿健康教育带来全面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家园共育视角下,幼儿园与家庭在大班幼儿健康教育中都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师与家长应当加强交流,时刻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并在双方共同合作下,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让幼儿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与积极心态,不断优化教育方式,摆脱以往的教育理念,进而实现家园共育的教育体系,提升幼儿健康教育的质量水平,为幼儿今后发展奠定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孟晓.家园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师,2023(02):87-89.
[2]张阳,贾维,张素娥.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健康教育的策略探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C),2022(0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