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减轻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方法
【作者】 虞 丽
【机构】 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示范幼儿园
【正文】 【摘 要】 从习性学的理论出发,对于3岁入园的幼儿引导上,老师们、家长们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是,采用哪些正确的应对分离焦虑的方法去引导幼儿,减轻入园给幼儿带来的困扰,让幼儿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快乐入园。
【关键词】 分离焦虑;方法;减轻
为了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要采用有效地减轻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的方法去引导幼儿。
一、做好入园前准备
(一)老师做好入园前准备。
家访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深入家访为老师引导入园幼儿指引了方向。
1、与幼儿初建情感。
入园前,老师到幼儿家中进行第一次家访,在家访中,与幼儿进行互动,近距离地互相认识,可以适量的了解幼儿的性格、喜好,更重要的是,在家访氛围中,老师与家长交谈,也向幼儿传递出老师的友善,幼儿在心理上不再陌生班级老师。
2、正确引导家长的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我们常看到的情景:
场景一:哭着躲在家长的怀抱里,双手紧紧抱住家长的脖子不放。
场景二:老师抱着孩子进教室,家长依依不舍,眼眶里溢满泪水,逗留在教室旁。
……
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也不能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行为。因此,老师要引导幼儿家长正确的认识孩子的分离焦虑,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作心理上的疏导,从幼儿入园、早餐、午餐、午睡等,分享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家长了解信任幼儿园,才能有效地消除家长的顾虑,配合幼儿园工作,才能让孩子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家长做好入园前准备。
1、疏导心理。
入园前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告知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准备。让孩子从思想上认可幼儿园,让他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孩子从思想上能接受幼儿园了,当他入园时就会少一些心理压力。
2、减少依恋。
在入园前,父母应有意识地带孩子与外界接触。主动地带孩子与同龄小朋友打招呼做朋友,与小朋友之间多做游戏。让孩子放开父母的手,开心地和小朋友们玩起来,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减少对父母的依恋。
3、培养生活技能。
自己穿鞋,自己吃饭,自己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是入园幼儿必须具备的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必须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二、创设宽松、舒适的园内环境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干净、温馨的生活环境。
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温馨的活动场所。干净卫生是生活的基础,如:幼儿每人一碗一巾,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每日晨间的开窗通风,每天的卫生消毒等都要做到细致,严格把关。温馨,则能让幼儿从情感上接受幼儿园,有舒心地体验。如:在环创设计区角时,我们要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些他们熟知的有趣味性的区域,这样能让幼儿感到亲切、宽松,放松心情地去游戏!
(二)运用动作、语言的技巧,创设良性人文环境。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一位幼儿老师更要有爱心。当孩子因分离焦虑哭闹不止时,老师们更要动作亲和、做蹲下来的巨人,听孩子说一说,给孩子一些依偎、抚摸、抱一抱……更要学会与幼儿交流来分散他的注意,如:“你妈妈刚才打电话给老师了,她说,在家中把衣服洗好就来接你回家。”或者“听说大马路上有一个魔法巫婆,正在侧着耳朵听有没有哭闹的小孩儿呢!我们可不能被巫婆抓去哦!”……
亲和的动作,童话般的语言交流,创设一个良性的人文环境,相信幼儿的紧张情绪会慢慢减弱。
三、合理安排动、静结合的一日生活
3岁的幼儿大部分活泼、好动。如果一味地将孩子局限在室内,孩子会有一定的束缚感,继而坐立不安、心情烦躁……增强了分离焦虑。我们应动、静结合地安排一日生活。耐心地组织每个幼儿积极地参与户外游戏。让他们在喜欢的游戏中感受快乐。
2020年9月,我带的是小班。天气好,我组织他们上午两次户外活动,自由游戏活动与有组织性户外游戏活动,交替开展。孩子们离开教室,来到户外,被滑梯吸引,在各种玩具上自由地攀爬,在宽广的空间里,心情也舒坦了许多,我寻找契机,不停地与他们说说话、给点小帮助,有时拉拉手带他们玩。在这样的互动中,我巧妙地击破了孩子们的心理防线,让孩子们切身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友好,感受到了幼儿园也是自由的。大概第四天,大部分孩子便愿意入园了。
开展动静结合的一日活动,才能让幼儿心情放松,感受快乐,爱上幼儿园。
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及时的给予展现的机会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及时的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感受温暖。
2021年,我带的小班,有个叫梓墨的小朋友,胆量小,刚入园时,就算不开心都不敢大声地说出来。但在家访时我知道他是个很厉害的下朋友,认识很多汉字。于是,早上晨接时,我看到他来了,就牵着他跟大伙一起玩纸牌游戏,不认识纸牌的小伙伴就请梓墨帮助。这样,梓墨在小朋友面前觉得自己有本领帮助小朋友了,心理上有了自信,有时还会一边帮助小朋友,一边跟小朋友说着悄悄话。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梓墨就慢慢地愿意主动与小朋友玩在一起了,小脸蛋上时常洋溢着微笑,也适应了上幼儿园。
老师要善于搭建平台让孩子体验自己备受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不孤单,而是内心充实,自信满满,分离焦虑慢慢淡化。继而,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开心、快乐地生活。
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我认为我们幼师是“勤劳的护花使者”。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地呵护了那幼小的蓓蕾,他们定能向着阳光灿烂绽放。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幼儿园教师如何提升案例撰写能力》东北示范大学出版社,第34-39页。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 分离焦虑;方法;减轻
为了幼儿快速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要采用有效地减轻幼儿入园时的分离焦虑的方法去引导幼儿。
一、做好入园前准备
(一)老师做好入园前准备。
家访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深入家访为老师引导入园幼儿指引了方向。
1、与幼儿初建情感。
入园前,老师到幼儿家中进行第一次家访,在家访中,与幼儿进行互动,近距离地互相认识,可以适量的了解幼儿的性格、喜好,更重要的是,在家访氛围中,老师与家长交谈,也向幼儿传递出老师的友善,幼儿在心理上不再陌生班级老师。
2、正确引导家长的分离焦虑。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我们常看到的情景:
场景一:哭着躲在家长的怀抱里,双手紧紧抱住家长的脖子不放。
场景二:老师抱着孩子进教室,家长依依不舍,眼眶里溢满泪水,逗留在教室旁。
……
不仅孩子有分离焦虑,家长也不能正确的对待幼儿的分离焦虑行为。因此,老师要引导幼儿家长正确的认识孩子的分离焦虑,与家长进行交流并作心理上的疏导,从幼儿入园、早餐、午餐、午睡等,分享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家长了解信任幼儿园,才能有效地消除家长的顾虑,配合幼儿园工作,才能让孩子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家长做好入园前准备。
1、疏导心理。
入园前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交流,做好心理疏导,告知孩子上幼儿园的事情,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准备。让孩子从思想上认可幼儿园,让他觉得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情。孩子从思想上能接受幼儿园了,当他入园时就会少一些心理压力。
2、减少依恋。
在入园前,父母应有意识地带孩子与外界接触。主动地带孩子与同龄小朋友打招呼做朋友,与小朋友之间多做游戏。让孩子放开父母的手,开心地和小朋友们玩起来,培养孩子合群的能力,减少对父母的依恋。
3、培养生活技能。
自己穿鞋,自己吃饭,自己说出自己的需要……这是入园幼儿必须具备的能力。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孩子入园前,家长要有计划的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服务的能力等,必须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这样,孩子才能更快适应集体生活。
二、创设宽松、舒适的园内环境
(一)为幼儿提供一个干净、温馨的生活环境。
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干净、温馨的活动场所。干净卫生是生活的基础,如:幼儿每人一碗一巾,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每日晨间的开窗通风,每天的卫生消毒等都要做到细致,严格把关。温馨,则能让幼儿从情感上接受幼儿园,有舒心地体验。如:在环创设计区角时,我们要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些他们熟知的有趣味性的区域,这样能让幼儿感到亲切、宽松,放松心情地去游戏!
(二)运用动作、语言的技巧,创设良性人文环境。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一位幼儿老师更要有爱心。当孩子因分离焦虑哭闹不止时,老师们更要动作亲和、做蹲下来的巨人,听孩子说一说,给孩子一些依偎、抚摸、抱一抱……更要学会与幼儿交流来分散他的注意,如:“你妈妈刚才打电话给老师了,她说,在家中把衣服洗好就来接你回家。”或者“听说大马路上有一个魔法巫婆,正在侧着耳朵听有没有哭闹的小孩儿呢!我们可不能被巫婆抓去哦!”……
亲和的动作,童话般的语言交流,创设一个良性的人文环境,相信幼儿的紧张情绪会慢慢减弱。
三、合理安排动、静结合的一日生活
3岁的幼儿大部分活泼、好动。如果一味地将孩子局限在室内,孩子会有一定的束缚感,继而坐立不安、心情烦躁……增强了分离焦虑。我们应动、静结合地安排一日生活。耐心地组织每个幼儿积极地参与户外游戏。让他们在喜欢的游戏中感受快乐。
2020年9月,我带的是小班。天气好,我组织他们上午两次户外活动,自由游戏活动与有组织性户外游戏活动,交替开展。孩子们离开教室,来到户外,被滑梯吸引,在各种玩具上自由地攀爬,在宽广的空间里,心情也舒坦了许多,我寻找契机,不停地与他们说说话、给点小帮助,有时拉拉手带他们玩。在这样的互动中,我巧妙地击破了孩子们的心理防线,让孩子们切身地感受到了老师的友好,感受到了幼儿园也是自由的。大概第四天,大部分孩子便愿意入园了。
开展动静结合的一日活动,才能让幼儿心情放松,感受快乐,爱上幼儿园。
四、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及时的给予展现的机会
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及时的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的给予表扬。让孩子建立自信,感受温暖。
2021年,我带的小班,有个叫梓墨的小朋友,胆量小,刚入园时,就算不开心都不敢大声地说出来。但在家访时我知道他是个很厉害的下朋友,认识很多汉字。于是,早上晨接时,我看到他来了,就牵着他跟大伙一起玩纸牌游戏,不认识纸牌的小伙伴就请梓墨帮助。这样,梓墨在小朋友面前觉得自己有本领帮助小朋友了,心理上有了自信,有时还会一边帮助小朋友,一边跟小朋友说着悄悄话。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梓墨就慢慢地愿意主动与小朋友玩在一起了,小脸蛋上时常洋溢着微笑,也适应了上幼儿园。
老师要善于搭建平台让孩子体验自己备受关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会不孤单,而是内心充实,自信满满,分离焦虑慢慢淡化。继而,融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开心、快乐地生活。
人们常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那么,我认为我们幼师是“勤劳的护花使者”。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地呵护了那幼小的蓓蕾,他们定能向着阳光灿烂绽放。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师指导用书》,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幼儿园教师如何提升案例撰写能力》东北示范大学出版社,第34-39页。
[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