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下的数学作业设计
【作者】 胡静云
【机构】 四川省沐川县幸福小学
【正文】 【摘 要】 长时间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作业设计上都过多地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作业单调,形式单一,偏重书本知识,脱离生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种作业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愿望及兴趣发展的可能性,因材施教,使学习较好者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使学困者的思维也能处于兴奋状态,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谈谈我在作业设计方面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重要意义;作业设计;策略
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作业的设计与引导,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新课改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对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值得在小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概述及重要意义
所谓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作业,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路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续和必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关键在于合理设计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赋予作业新的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的情况,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多采用例题进行教学,用实践题来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安排大量课外实践题,要求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要以生活为导向,每个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是,学习和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设计应该是分层次,不可否认的。不同学生在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上的差异是客观的、不平衡的。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注意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分层作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成功的体验。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坡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过去情况,这不仅能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而且能使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会锻炼。
(三)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各项作业安排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牢牢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四)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决定设计练习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练习的形式不仅仅限于动笔算,动口说和动手做也是很好的练习形式。练习呈现形式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式,游戏式,力求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让学生学而不厌,兴趣盎然。
(五)作业设计要实用。学生动手操作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动手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理解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作业。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设置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生作业设计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事的,还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教师所设置的作业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自主的去完成。②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精神。③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基本技能。④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积极的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入手,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教师在学生作业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好以上几点,我们所设计的作业就会越来越有效,越来越适合学生发展。
四、大胆进行开放式的作业设计
开放题是小学数学作业的开放设计主要体现,它以其特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特别是创造力的价值,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之一。数学开放题是对传统封闭题型的突破,一般具有下列特征:1.不确定性:所提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和一般性的,其背景情况也是用一般词语来描述的,主体必须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进行解答的题目。2.探究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有些答案可能易于直觉地被发现,但是求解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3.非完备性: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多样的解答。但重要的还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的重建。4.发散性:在求解过程中往往可以引出新的问题,或将问题加以推广,找出更一般、更有概括性的结论。5.层次性:常常通过实际问题提出,主体必须用数学语言将其数学化,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6.发展性: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性,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而不管他是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7.创新性: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自然地主动参与,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地位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注重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确保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尽可能地培养出更多数学天才。
参考文献:
[1]彭波.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2011.
【关键词】 重要意义;作业设计;策略
数学作业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作业的设计与引导,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起到拓展学生知识面的作用。新课改下,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做好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对于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值得在小学教育中推广使用。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概述及重要意义
所谓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作业,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路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作业是课程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延续和必要补充;是帮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巩固的手段;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良好心理素质的途径。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关键在于合理设计小学生的数学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赋予作业新的活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的情况,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多采用例题进行教学,用实践题来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并安排大量课外实践题,要求学生购买教学辅助材料,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二、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一)作业设计要以生活为导向,每个人都要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是我们经常谈论的,也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但是,学习和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数学的最终目的。数学的终极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作业设计应该是分层次,不可否认的。不同学生在数学知识结构、数学能力和数学兴趣上的差异是客观的、不平衡的。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应注意这种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分层作业,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成功的体验。在作业设计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不同,在设计练习时,要有坡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形象到抽象的循序渐进的设计,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改变“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过去情况,这不仅能使所有学生掌握基础,而且能使有学习能力的学生学会锻炼。
(三)作业内容要有针对性,各项作业安排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练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牢牢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四)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设计作业时,要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强的特点决定设计练习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练习的形式不仅仅限于动笔算,动口说和动手做也是很好的练习形式。练习呈现形式可以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式,游戏式,力求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让学生学而不厌,兴趣盎然。
(五)作业设计要实用。学生动手操作是掌握知识的有效途径,动手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理解的过程,教师应该为学生设计更多的实践作业。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设置的重要意义已不言而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学生作业设计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完事的,还需要考虑好以下几个问题:①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教师所设置的作业要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自主的去完成。②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探究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要具备一定的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发现的精神。③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针对性:要紧紧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练习中进一步复习巩固课堂学习内容,形成基本技能。④作业的设计是否具有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我们经常谈及的问题,也是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应积极的从学生的身边事物入手,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切身体会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教师在学生作业的设计中充分的考虑好以上几点,我们所设计的作业就会越来越有效,越来越适合学生发展。
四、大胆进行开放式的作业设计
开放题是小学数学作业的开放设计主要体现,它以其特点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特别是创造力的价值,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热点之一。数学开放题是对传统封闭题型的突破,一般具有下列特征:1.不确定性:所提的问题常常是不确定的和一般性的,其背景情况也是用一般词语来描述的,主体必须收集其他必要的信息,才能着手进行解答的题目。2.探究性:没有现成的解题模式,有些答案可能易于直觉地被发现,但是求解过程中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3.非完备性: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确定的,存在着多样的解答。但重要的还不是答案本身的多样性,而在于寻求解答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的重建。4.发散性:在求解过程中往往可以引出新的问题,或将问题加以推广,找出更一般、更有概括性的结论。5.层次性:常常通过实际问题提出,主体必须用数学语言将其数学化,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6.发展性:能激起多数学生的好奇性,全体学生都可以参与解答过程,而不管他是属于何种程度和水平。7.创新性:教师难以用注入式进行教学,学生能自然地主动参与,教师在解题过程中的地位是示范者、启发者、鼓励者、合作者。
总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是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注重自身教学技能的提升,重视数学作业的设计,确保设计质量的同时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尽可能地培养出更多数学天才。
参考文献:
[1]彭波.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初探[J].教学月刊.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