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作者】 莫兰宾
【机构】 广西那坡县实验小学
【正文】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一线老师甚至社会深思的问题。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难度性,数学作业又肩负着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任,对强化学生数学知识、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双减”的大环境下,作业分层设计是趋势也是方向,我们一线老师要设计出不仅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又能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作业。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具备抽象性与难度的科目,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和简单,数学学习中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课后作业又是数学学习中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数学作业是老师从教材和练习册进行选择,或者教师自己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自己设计几个习题,面向的对象也是全体学生,没有体现出学生学情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学生的学情得不到充分的提升。在这种情形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一方面,分层设计尊重学生差异,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实现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检验与积累效果。同时数学作业在设计时要具备学习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及时发现和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二、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明确分类设计目标?
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够根据学情对班级内的学生依据学情进行分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层次分类时,我们不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在进行学生层次划分时,可以把有探究和挑战精神的学生放在一个层次内,对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一个层次内,学习态度良好的放在一个层次内。在作业布置时注意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域”作业设计的难度要有梯度,激发小学生的挑战欲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多元化作业,提高作业的吸引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习题同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度和枯燥性,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和厌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收益,在作业设计时要体现出作业的多元性、选择性和趣味性。我们可以把作业依据完成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类作业等。作业设计依据知识层次我们可以划分为基础类作业、挑战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作业的要素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桥梁,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为所用。多在作业设计时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数学作业变得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例如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学习时,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时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之中,让学生搜集家人在超市的购物小票,你能从购物小票中读取到哪些信息?让学生计算收款金额与总数是否一致。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也以根据购物小票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设计问题并进行解答?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实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作业实际的灵活性。
四、作业内容分层,面向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星作业是“基础性作业”,关注部分学困生,紧扣教材,立足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基础性作业控制难度,保证学困生也能很好地完成,获得认同,逐步激发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星作业面对大部分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提升,需要灵活地运用知识,读懂生活现象背后的数学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快速有效解决。
三星四星作业是挑战性作业,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优生思维,提升学科素养,激发优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逐步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爱上数学。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一)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或只有(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后算( )。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
(二)脱式计算 。
24+12÷6 72÷(24-16) (23+49)÷8 48-18÷3 (52-45)×6 23+5×8
(34+47)÷9 32÷4+25
[以上两道题是★作业: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从感性上认识了数学上对于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会使用但不会正确表达。此类题型目的是明确同级运算、两级运算以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现运算顺序的规定性。第一、二题全班学生必做。]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第三题是★★作业: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规则进行判断并能正确地改正 过来,主要检验学生对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第三题要求全班生必做。]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先填空,在列综合算式。
[第四、五题是★★★作业:让学生通过看情境图,理解图意,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进行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看图后列综合算式的专项练习。在练习讲评中教师适时点拨、释疑,帮助学生明白混合运算有先后顺序,根据运算的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会正确脱式计算。第四、五题要求学优生、中等生必做,学困生选做]。
(六)实践应用。
1.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多少张?
2.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领了80棵树苗。一年级种了25棵,二年级种了37棵。剩下多少棵没种?
3.李叔叔家里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现在要放在8个笼子里。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4.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5.二(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
[ 第六题是★★★★作业:通过解决问题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第六题要求优生必做,中等生选做,学困生不做要求]
五、作业分层评价,及时点评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完成的作业量和作业的形式上有差异, 我们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差异化评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及时评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效,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进行点评时要突出点评的及时性。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首先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再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要充分体现分层评价的功能,让分层作业实验最大化收益,促进学生数学全面持续性发展,比如:黄科宪是我们班的一名学困生,进班成绩很不理想,天天要催作业,经常笔拿在手上,就是不写,哎,我也没办法。”上课他偶尔回答问题也能正确说出来,但是一到作业环节,黄科宪就开始面无表情,十来分钟下来,几乎一个字未动。我找了个机会跟他沟通,形成约定,别人要做一页的作业,他可以挑选自己会的题目完成,不会的可以空着,老师不会责怪他,也不会要求他补上,坚持了一个月,黄科宪几乎每天都完成了少量的题目,再也没有交过空白作业。就这样,黄科宪完成的作业越来越多,碰到我不再是躲闪的眼神,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朝我笑一笑,这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测试,他数学成绩第一次合格了。
黄科宪的案例给了我方向,我继续尝试在班级里推广分层作业。都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育面对的是富有个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理解力也不同,设想的分层作业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作业,既有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必做题,这部分题目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又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我提升。同时控制作业的总量,丰富作业的形式,杜绝机械操作,抵制题海战术。让作业分层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分层作业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特点。
所以在“双减”的背景下,实施作业的分层设计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对作业数量与难度层次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综合把控,以实现作业的最大价值,帮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范小琴2023-03-06 16:00发表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探索》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意义
数学是一门具备抽象性与难度的科目,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还没有形成相对稳定的学习能力、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也较为薄弱和简单,数学学习中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课后作业又是数学学习中的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数学作业是老师从教材和练习册进行选择,或者教师自己按照教学内容和目标自己设计几个习题,面向的对象也是全体学生,没有体现出学生学情的差异性和层次性。学生的学情得不到充分的提升。在这种情形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分层设计就显得极其重要。一方面,分层设计尊重学生差异,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帮助学生打牢基础的同时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实现作业在教学过程中的检验与积累效果。同时数学作业在设计时要具备学习功能、评价功能和激励功能。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能及时发现和分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及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策略。
二、合理划分学生层次,明确分类设计目标?
作业分层设计的前提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全面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风格,能够根据学情对班级内的学生依据学情进行分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情层次分类时,我们不能把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对于学生的长期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我们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我们在进行学生层次划分时,可以把有探究和挑战精神的学生放在一个层次内,对学习能力相近的学生放在一个层次内,学习态度良好的放在一个层次内。在作业布置时注意学生的“近期发展区域”作业设计的难度要有梯度,激发小学生的挑战欲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多元化作业,提高作业的吸引力
小学阶段的数学习题同样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难度和枯燥性,长此以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和厌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学习收益,在作业设计时要体现出作业的多元性、选择性和趣味性。我们可以把作业依据完成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实践类作业等。作业设计依据知识层次我们可以划分为基础类作业、挑战类作业和拓展类作业。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作业的要素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构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桥梁,让学生学有所用,学为所用。多在作业设计时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让数学作业变得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例如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学习时,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时融入到生活的场景之中,让学生搜集家人在超市的购物小票,你能从购物小票中读取到哪些信息?让学生计算收款金额与总数是否一致。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也以根据购物小票让学生开动脑筋,自主设计问题并进行解答?这种形式的作业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实际,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作业实际的灵活性。
四、作业内容分层,面向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一星作业是“基础性作业”,关注部分学困生,紧扣教材,立足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基础性作业控制难度,保证学困生也能很好地完成,获得认同,逐步激发学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星作业面对大部分学生,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拓展提升,需要灵活地运用知识,读懂生活现象背后的数学问题,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快速有效解决。
三星四星作业是挑战性作业,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优生思维,提升学科素养,激发优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获得一定的成就感,逐步感知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爱上数学。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一)填空。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 )或只有( ),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 ),后算( )。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 )。
(二)脱式计算 。
24+12÷6 72÷(24-16) (23+49)÷8 48-18÷3 (52-45)×6 23+5×8
(34+47)÷9 32÷4+25
[以上两道题是★作业: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从感性上认识了数学上对于这些运算顺序的规定,会使用但不会正确表达。此类题型目的是明确同级运算、两级运算以及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现运算顺序的规定性。第一、二题全班学生必做。]
(三)下面的计算对吗?如果不对,把它改正过来。
[第三题是★★作业: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混合运算规则进行判断并能正确地改正 过来,主要检验学生对运算规则的掌握程度。第三题要求全班生必做。]
(四)看图列式计算。
(五)先填空,在列综合算式。
[第四、五题是★★★作业:让学生通过看情境图,理解图意,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并进行计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看图后列综合算式的专项练习。在练习讲评中教师适时点拨、释疑,帮助学生明白混合运算有先后顺序,根据运算的顺序列出综合算式并会正确脱式计算。第四、五题要求学优生、中等生必做,学困生选做]。
(六)实践应用。
1.小明买了4套明信片,每套8张。他把其中的5张送给了好朋友,还剩下多少张?
2.一年级和二年级一共领了80棵树苗。一年级种了25棵,二年级种了37棵。剩下多少棵没种?
3.李叔叔家里有25只兔子,又买了15只。现在要放在8个笼子里。平均每个笼子放几只?
4.要挖总长60米的水沟,已经挖好了15米。剩下的要用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5.二(1)班有男生17人,女生19人。每4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一共可以分成多少个学习小组?
[ 第六题是★★★★作业:通过解决问题中的矛盾冲突更好地理解数学上对于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进行规定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发现并提出中间问题是解题关键。第六题要求优生必做,中等生选做,学困生不做要求]
五、作业分层评价,及时点评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学生完成的作业量和作业的形式上有差异, 我们在进行作业评价时,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实施差异化评价,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及时评价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实效,让学生保持充足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进行点评时要突出点评的及时性。以激励性语言为主,首先表扬他们的优点和进步,再对他们的不足之处进行纠正。要充分体现分层评价的功能,让分层作业实验最大化收益,促进学生数学全面持续性发展,比如:黄科宪是我们班的一名学困生,进班成绩很不理想,天天要催作业,经常笔拿在手上,就是不写,哎,我也没办法。”上课他偶尔回答问题也能正确说出来,但是一到作业环节,黄科宪就开始面无表情,十来分钟下来,几乎一个字未动。我找了个机会跟他沟通,形成约定,别人要做一页的作业,他可以挑选自己会的题目完成,不会的可以空着,老师不会责怪他,也不会要求他补上,坚持了一个月,黄科宪几乎每天都完成了少量的题目,再也没有交过空白作业。就这样,黄科宪完成的作业越来越多,碰到我不再是躲闪的眼神,会主动跟我打招呼,朝我笑一笑,这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测试,他数学成绩第一次合格了。
黄科宪的案例给了我方向,我继续尝试在班级里推广分层作业。都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育面对的是富有个性的学生,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理解力也不同,设想的分层作业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布置不同要求、不同层次的作业,既有满足大多数学生的必做题,这部分题目通过努力能够完成,又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选做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我提升。同时控制作业的总量,丰富作业的形式,杜绝机械操作,抵制题海战术。让作业分层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分层作业设计的初衷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均衡发展,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个性特点。
所以在“双减”的背景下,实施作业的分层设计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依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根据学生的兴趣对作业数量与难度层次和完成作业所需要的时间进行综合把控,以实现作业的最大价值,帮助学生以更大的兴趣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为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范小琴2023-03-06 16:00发表的《“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