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从道法课堂到生活实践的研究探索——《心中的“110”》教学反思

【作者】 张洪杰

【机构】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第一小学



【正文】  《道德与法治》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点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即每个单元教学中确立的行为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都能够显性地呈现出来,十分具有操作性,也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教学《心中的“110”》一课时,我就在教学目标的确立上,侧重于学生的生活体验,着重培养学生面对危险时,主动解决问题的的实践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呢?课下我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本节课我沿着树立安全意识——如何避免伤害事件——事件发生后如何自救——其他安全隐患等,这样的思路由教材的事例延伸到身边的事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提高警惕,学会自我保护。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讨论和体验交流活动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导学生恰当地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况,总结出更多自救自护的方法。
  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识破生活中潜藏着的人际交往中的危险。初步建立社会安全防范意识。懂得如何应对拐骗、盗窃、性侵等危险情况。《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因此教学是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儿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儿童的过程。”因此在突出教学重点时,我选择了几个典型的案例,例如:独自在家时,陌生人敲门,要如何应对;陌生人要求引路,我们应该怎么应对:陌生人给的食品应不应该吃等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更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内化为学生独特的认知。通过这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懂得了独自在家时,怎么应对遇到的情况。我考虑到学生对身边潜藏的危险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说不》视频资料,由警察叔叔介绍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涉及的危险,初步建立安全意识。进入第一个情境,学生对身边的危险还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引出下一话题,视频《不要跟陌生人走》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真切感受到女孩被拐骗后的无助和丢失了孩子的父母那悲痛欲绝心情。在入情入境的状态中,学生不断丰富安全常识,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形成自我保护能力。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和坏人坏事斗争的勇气和智慧。在突破教学难点时,我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3页“智捉小偷”绘本故事后,提出问题“你最欣赏陈宇哪些做法?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会怎么做?”让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陈宇不惊动小偷,悄悄拨打110的智慧做法。这样处理教学内容凸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学生感受到成为课堂主人的成就感。此时学生对身边的危险还只停留在浅层次上,教师再次创设情境,引出下一话题,视频《不要跟陌生人走》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以实际事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危险就在我们身边,由衷体会到提高警惕、拨打心中110的重要。真切感受到女孩被拐骗后的无助和丢失了孩子的父母那悲痛欲绝状态。从而不断丰富安全常识,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脱险的方法。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上,我以“如何提高课件的实效性,让课件体现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为研究主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说不》视频,为了让多媒体课件体现实效性,播放到”自我保护操“时,暂停,带领学生做一遍,让学生真正学会警察叔叔讲解的简单易学又能保护自己的好办法。看完视频后提问并总结,让多媒体课件不只是让学生看热闹,而是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身边潜藏的危险,提高自身警惕性,并学到保护自己的的技巧。改变以往视频从头看到尾,热热闹闹看完,实效性不强的弊端。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让课件真正起到了帮助学生掌握逃生技巧,形成自护自救能力的目的。选择儿童可感可思的生活事件为原材料,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是最容易引起学生共鸣,从而内化为能力的。教师用《自我保护歌》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更多的自我保护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也将课件使用的恰到好处。
  本节课教学虽然有所收获,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例如课件准备不够充分;倾听学生答案不够专注,没有及时纠错等方面还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改进。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培养这个习惯,从课内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真正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