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益
【作者】 李文开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都乡初级中学
【正文】 相对于城市学生,乡村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根基一直很浅,绝大多数学生只停留在会算加减乘除的水平,这让乡村初中数学教师感到很无奈,先后尝试多种教学手段依然收效甚微。这几年,高效课堂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得以运用到乡村初中数学课堂,局面才大为好转。那么,如何在乡村实施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下面根据我的经验教训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基础差学习效果低下,对学习没有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我首先对全班学生的学力进行检测评估,根据学生的学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组,每个小组中优中差各占一定的比例,方便学生的互学互帮。上课时教师的讲授先易后难,让差生首先尝到成功听课的甜头,提高听课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我其实上课认真听课也是能听得懂的;然后针对中等生讲授,使他们在夯实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最后再针对优等生讲授,使他们温故知新突破关键,同时吸引中等生向更深层次探索,差生明白要想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引发前进的动力。
学生厌学数学一是觉得数学枯燥难学,觉得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针对这种情况对症下药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符号和生动的生活事例结合起来,摆脱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生冷的数字的组合的旧观念的束缚,让数学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就设置了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完成如工程预测算问题,银行存款利率问题、日常销售的利率问题,抽奖的概率问题等,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妙处。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厌学数学的另一个原因是逻辑推理过程繁杂,考试难得高分没有成就感。我的做法是:以旧破新,先易后难。将新的知识点分化为众多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打开新知识的学习窗口,让学生的知识形成完整的链条,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就是旧知识的不断深化和演变;再就是教学的内容和练习的设计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设置。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三角形相等的推理等,就是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引发,从三角形的角与边的关系引发,提高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导演,学生成为了演员,但却有别于演艺界,为了当主演演艺界的明星可以放下身价去讨好导演,但课堂却是导演放下身价去和学生平等对话,寻求学生的配合,在这时师生关系就成了亦师亦友,亦父亦子等等众多关系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成功的课堂的关键,再好的导演如果没有演员的积极配合,注定要演砸。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尊重教学规律,尊重教师的师道尊严等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必要因素。尊重其本质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教育的成功一说”。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的语气,提问的时间给与等诸多方面。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初始感受,是学生能积极思考的发端。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提问是为了他的学业提高的一种关爱的表达时,自然也就没有了教师用提问来惩罚的误读了,课堂中的师生自然也就关系和谐了。如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而定,在提问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对于学优生深挖要讲究策略,既要让他们开拓思维,又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学困生的引导和鼓励至关重要,一不小心就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做好了这些学生也就乐意的将自己的感悟向老师表述,这样不经意间就会激发师生之间的智慧的火花的迸发,从而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
再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的初中生都喜欢用讲义气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某种同盟,这种有一定目的的小团伙只要一走偏,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的麻烦,同样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但如果引导到位,就会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助力。所以,我就将班级中的这些小团伙分化引导,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每天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他的小组完成相关的练习,每个小组的组员向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组长向科任老师负责,并监督组员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从学习、复习、练习全程都有了监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小组成员之间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开展合作探究,各小组之间也是这样,一些难题在各组员的协作中被消灭,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小组之间不仅有协作,还有竞争,各组之间可以给对方出题,可以是从教辅资料中摘抄来,也可以是组员合作编成,总之是在教学范围之内。也因为这样,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两率一平”始终都是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
第四,教师必须具备十足的耐心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想要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很难的,但只要抱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火炖牛头”这样的心态,慢慢的引导,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步步为营,最终也会实现决胜千里目标的。
学生基础差,我不放弃;学生底子薄,我慢慢夯。我每天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各自的练习,他们可以针对性的完成,也可以交叉完成或者全部完成,练习量也不大,每一类就一道题,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也不多,完成后我就及时的检查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班上讲评,个别问题就面批面改,特别是学优生更要面批面改。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又能获得成就感,因此,学生的成绩慢慢地就提上来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不急不躁,一个知识点同科目的教师可能半节课都用不到就过去了,过后在又涉及到同类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实现触类旁通,还是懵懂糊涂,这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忽略了学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结果课上成了夹生饭。我则力争每个知识点一趟过关,所以,我针对知识点的关键处精讲细练,保证让知识点的精髓处能够被学生理解吸收。这样一来我的课往往比别的教师上得慢,有时同科目的老师已经开始复习了,我却还在上着新课。我也曾这样想过,算了上快点,回来再复习就好了,并且每次小考我都落后于人,实在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呀!可是,为了对学生负责,我还是静下心来慢慢地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了下来,虽然慢了些,可是效果确实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当大考时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威力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第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科七到九年级六册课本,每一章节都有一两个知识点,这是编者分化重难点的手段,同时也就造成了知识点分散,学生难与整体把握知识的整体的脉络困难,学生对数学也就成了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做法就是将六册书中的知识点编辑成网,并配设相应的精选练习。
每一册书中的知识点在学期还剩两三个星期时,我就引导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当知识网形成后,再把一些精选的练习与之相对应,这样一来学生对一册书中的知识就一目了然了,复习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每一册书的归纳自然是为了最终的总复习做准备的,当六册书都归纳完后,总复习时还需要将六册书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使得知识点形成一张完备的网,这样在加上相应的练习,上课遇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让学生先回顾,不行就让学生按知识网按图索骥,反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对三年中所学过的知识了然于胸,胸有成竹,竹难画乎?自然是不难了。学生熟悉了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点,并理解和吸纳,这对复习的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了,所以我所带的那两届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在中等的,到了总复习等到知识点的网络形成之后,成绩往往有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在中考中创造出奇迹。
要想提高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方式方法应该是不计其数的,在此我仅仅是把自己粗浅的做法讲出来,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
首先,对学生实施分层教学
学生的基础差学习效果低下,对学习没有兴趣,为改变这种情况,我首先对全班学生的学力进行检测评估,根据学生的学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组,每个小组中优中差各占一定的比例,方便学生的互学互帮。上课时教师的讲授先易后难,让差生首先尝到成功听课的甜头,提高听课的兴趣,让他们明白我其实上课认真听课也是能听得懂的;然后针对中等生讲授,使他们在夯实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最后再针对优等生讲授,使他们温故知新突破关键,同时吸引中等生向更深层次探索,差生明白要想提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引发前进的动力。
学生厌学数学一是觉得数学枯燥难学,觉得学习数学没有什么用。针对这种情况对症下药就是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符号和生动的生活事例结合起来,摆脱数学就是一堆枯燥生冷的数字的组合的旧观念的束缚,让数学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解决生活的实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因此我就设置了相关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去完成如工程预测算问题,银行存款利率问题、日常销售的利率问题,抽奖的概率问题等,通过具体的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明白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妙处。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生厌学数学的另一个原因是逻辑推理过程繁杂,考试难得高分没有成就感。我的做法是:以旧破新,先易后难。将新的知识点分化为众多的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打开新知识的学习窗口,让学生的知识形成完整的链条,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就是旧知识的不断深化和演变;再就是教学的内容和练习的设计按先易后难的原则设置。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法则,三角形相等的推理等,就是从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则引发,从三角形的角与边的关系引发,提高教学效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就会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新型的课堂师生关系中,教师成为了课堂的导演,学生成为了演员,但却有别于演艺界,为了当主演演艺界的明星可以放下身价去讨好导演,但课堂却是导演放下身价去和学生平等对话,寻求学生的配合,在这时师生关系就成了亦师亦友,亦父亦子等等众多关系的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堂成功的课堂的关键,再好的导演如果没有演员的积极配合,注定要演砸。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尊重教学规律,尊重教师的师道尊严等是构建和谐课堂的必要因素。尊重其本质就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更没有教育的成功一说”。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主要表现在教师的提问方式,提问的语气,提问的时间给与等诸多方面。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初始感受,是学生能积极思考的发端。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提问是为了他的学业提高的一种关爱的表达时,自然也就没有了教师用提问来惩罚的误读了,课堂中的师生自然也就关系和谐了。如在设计问题时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而定,在提问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引导,对于学优生深挖要讲究策略,既要让他们开拓思维,又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特别是比较内向的学生,学困生的引导和鼓励至关重要,一不小心就会让他们破罐子破摔。做好了这些学生也就乐意的将自己的感悟向老师表述,这样不经意间就会激发师生之间的智慧的火花的迸发,从而实现教学效率提高的目标。
再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的初中生都喜欢用讲义气来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形成某种同盟,这种有一定目的的小团伙只要一走偏,就会给班级管理带来许多的麻烦,同样也会给课堂教学带来冲击,但如果引导到位,就会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班级管理的助力。所以,我就将班级中的这些小团伙分化引导,形成一个个学习小组,每天让每个小组的组长组织他的小组完成相关的练习,每个小组的组员向组长负责,每个小组的组长向科任老师负责,并监督组员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从学习、复习、练习全程都有了监控,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小组成员之间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开展合作探究,各小组之间也是这样,一些难题在各组员的协作中被消灭,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还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小组之间不仅有协作,还有竞争,各组之间可以给对方出题,可以是从教辅资料中摘抄来,也可以是组员合作编成,总之是在教学范围之内。也因为这样,我所带的班级学生的“两率一平”始终都是同类学校中的佼佼者。
第四,教师必须具备十足的耐心
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想要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是很难的,但只要抱着“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火炖牛头”这样的心态,慢慢的引导,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落实,步步为营,最终也会实现决胜千里目标的。
学生基础差,我不放弃;学生底子薄,我慢慢夯。我每天都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练习,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都有各自的练习,他们可以针对性的完成,也可以交叉完成或者全部完成,练习量也不大,每一类就一道题,学生完成所需的时间也不多,完成后我就及时的检查反馈,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在班上讲评,个别问题就面批面改,特别是学优生更要面批面改。这样学生既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缺陷,又能获得成就感,因此,学生的成绩慢慢地就提上来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不急不躁,一个知识点同科目的教师可能半节课都用不到就过去了,过后在又涉及到同类问题时,学生并没有实现触类旁通,还是懵懂糊涂,这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忽略了学情,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感悟能力,结果课上成了夹生饭。我则力争每个知识点一趟过关,所以,我针对知识点的关键处精讲细练,保证让知识点的精髓处能够被学生理解吸收。这样一来我的课往往比别的教师上得慢,有时同科目的老师已经开始复习了,我却还在上着新课。我也曾这样想过,算了上快点,回来再复习就好了,并且每次小考我都落后于人,实在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呀!可是,为了对学生负责,我还是静下心来慢慢地沿着既定的路线走了下来,虽然慢了些,可是效果确实也是慢慢的显现出来了,当大考时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威力就完全体现出来了。
第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数学科七到九年级六册课本,每一章节都有一两个知识点,这是编者分化重难点的手段,同时也就造成了知识点分散,学生难与整体把握知识的整体的脉络困难,学生对数学也就成了狗咬刺猬无从下口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做法就是将六册书中的知识点编辑成网,并配设相应的精选练习。
每一册书中的知识点在学期还剩两三个星期时,我就引导学生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网,当知识网形成后,再把一些精选的练习与之相对应,这样一来学生对一册书中的知识就一目了然了,复习的效率也就提升了。
每一册书的归纳自然是为了最终的总复习做准备的,当六册书都归纳完后,总复习时还需要将六册书中相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分类,使得知识点形成一张完备的网,这样在加上相应的练习,上课遇到相关的知识点学生就让学生先回顾,不行就让学生按知识网按图索骥,反复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对三年中所学过的知识了然于胸,胸有成竹,竹难画乎?自然是不难了。学生熟悉了整个初中阶段的知识点,并理解和吸纳,这对复习的效果自然是显而易见了,所以我所带的那两届学生,开始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在中等的,到了总复习等到知识点的网络形成之后,成绩往往有大幅度的提升,从而在中考中创造出奇迹。
要想提高乡村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方式方法应该是不计其数的,在此我仅仅是把自己粗浅的做法讲出来,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