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推广工作的意义

【作者】 梁兰鲜

【机构】 广西那坡县城厢镇中心小学



【正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宋代的理学家朱熹曾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也倡导“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就是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专注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此外,大量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得到丰富人类文化精品熏陶,提高学生的思想深度,滋养学生的心灵,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在现实生活中,作为一线老师的我们不得不由此而深思,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推广工作小学生阅读才有最大受益。
  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制定计划。提高孩子阅读能力,需要持续有计划的阅读,合理的规划出阅读天数、时间段与每日阅读量。比如我们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一共十四章,计划十四天读完,那么我们可以每天阅读一个章节。一本读完了之后,再对下一本书进行规划。长期以往,孩子就可以保持阅读习惯,提升阅读效率。
  (二)模仿学习。此外,孩子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通过模仿来学习必要的技能,进而适应周围环境。因此,最好的阅读培养方式就是家长伴读。家长首先变成一个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的榜样,孩子出于行为模仿,自然会坚持阅读,将阅读变成习惯。
  (三)带问题阅读。想要提高孩子阅读能力,那么我们还要带着问题阅读。先阅读书籍的引言和目录,大致了解书本的结构和内容,标出好奇的或者是有疑问的地方,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当然,也可以对孩子进行阅读指引,事先给出提问,让孩子边读书边思考。
  (四)读好书。想要提高孩子阅读能力,要选择符合孩子年级、兴趣的书籍,精准匹配适合孩子年龄段阅读的书目。低龄的孩子可以使用绘本激发阅读兴趣;开始识字的孩子可以阅读拼音读本;高年级孩子要拓宽阅读面,能力之下,文史哲都可涉猎。此外,有声读物也是不错的选择,让孩子在休息的时间也能够阅读,这无形中增加孩子的阅读量。
  (五)复述阅读。为了巩固阅读成果,在孩子阅读结束之后,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慢慢引导帮助孩子复述。比如,可以搜集所阅读书籍的思维导图,将思维导图中的内容串联成句,慢慢的将书本中的内容说出来。既锻炼孩子口语表达能力,又提升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如果读的是故事,要让孩子尝试说出故事的梗概;如果读的是一则寓言,就要将文中的道理给表达清楚;如果是介绍一个人,就要将这个人的外貌特征描述出来。
  二、阅读能拓宽学生眼界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则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正如莎士比亚所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那些书中主人公的美好品德,作者在书中展现出的人文精神,很容易在阅读者的内心引起震荡。比如读寓言故事《龟兔赛跑》,领悟到我们不能像兔子一样做一个骄傲的人,要学习小乌龟那样懂得坚持不懈;读童话《丑小鸭》学会身处逆境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要懂得坚强面对……
  读书可以修身养性,知道一个人的阅读史就能看出这个人的精神品质。精神世界,理论境界,思想高度、语言能力和行动能力,这些都可以通过阅读来提高、升华。只有不断地读书,视野才会变得开阔,才会跳出舒适圈而不局限于信息茧房之内,才不会造成精神的疲软和思考社会、人生的乏力。
  三、阅读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对于不经常阅读的学生来说,因为自身知识匮乏、知识面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欠佳,常常无法与人进行很好地交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不愿与人交流,害怕与人交流,内心极度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形成内向性格。反之,对于经常阅读的学生来说,丰富的知识、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无形的“书卷”气质,会让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信心倍增,有着良好的表现,也乐于与人交往,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生活变得丰富有趣。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电脑等进入市场,不断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给大家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我们小学生的生活,给我们带来非常强大的视觉冲击,这些电子产品以它浓浓的设计趣味吸引着小学生,让小学生爱不释手,欲罢不能,从而深陷其中而不再进行传统的纸质阅读。有些孩子父母忙于生意或外出务工成为留守儿童,孩子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甚至只有课堂上两本教科书就没有别的书籍,在这种环境中孩子心里是空虚的、浮躁的、焦虑的,但阅读能够去除内心的浮躁,给心灵以慰藉和滋润,让一颗浮躁之心沉浸在文字宁静的世界里,还能去除内心的空虚,让一颗心在知识的海洋中渐渐丰盈、充实起来。所以,读书人不会无奈和茫然,因为有书为伴;不会孤独和寂寞,因为有书为伴。“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朋友,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益友,与一位智者对话,这个朋友对你要求不多,他只是要求你花一点时间去阅读他,他就可以给你无穷多的快乐与知识。
  四、阅读能促进学困生的成长
  一个班级中会有不同类型的学困生,有的学习基础薄弱、有的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品质较差、有的参与意识不浓。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转化后进生不仅需要尊重更需要爱的力量。而阅读却可以给予这份无穷的力量。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提到,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阅读。阅读可以打开这些孩子心中的另一扇窗,在阅读的世界里他可以找到共鸣,在阅读的世界里找到美好的事物,找到认识自我乃至认识世界的大门,在阅读的世界里可以维护到每个孩子的自尊心。徜徉在阅读的世界里,孩子的心智会成长,视野会开阔,知识能力的提高也会拾级而上,“学困生”的帽子也就会轻而一举地摘掉。这不仅是行为上的成长也是心智上的成长。苏霍姆林斯基在《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这一章中提到: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是的,阅读就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一样,可以启迪智慧,更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另辟蹊径,课外阅读,帮助这些孩子敲开心中的另一扇门,而这正是通往成功的路。阅读是万能的钥匙,可以打开孩子的心智,收获美好!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伸和补充,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我们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先成为一个热情的读者,丰富自身的文化积淀,这样才有本事指导学生,为学生的课内阅读本事的拓展保驾护航。大力开展课外阅读推广,与书为友,和孩子共读,让我们在书的海洋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