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中高段“说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有益尝试

【作者】 方 芳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朝阳小学



【正文】  【摘 要】 本文是对新颖的小学中高段“说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有益尝试。通过让学生以口头形式展示和解释数学问题、方法和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文章探讨了设计的目标、方法和评价方式,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实践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关键词】 小学中高段;说数学;实践作业;表达能力

  1、什么是“说数学”
  “说数学”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来解释、阐述和探讨数学问题、方法和思路的活动。它强调学生在口头交流中发展数学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以下是一个针对小学中高段学生的“说数学”实践活动设计的示例:
  1.1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自信并善于用口语表达数学问题、方法和思路。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分析、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1.2活动步骤
  第一步,主题选择。教师选择一个与当前所学数学知识相关的主题,例如:几何图形、数列、图表等;第二步,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或概念进行讨论;第三步,研究和准备。学生在小组内展开研究,并准备口头表达的材料和内容;第四步,口头表达。学生依次轮流在班级或小组内进行口头表达,介绍自己选择的数学问题或概念,并解释相关的思路和解决方法。第五步,同伴交流。其他学生和教师可以提问、评论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形成互动交流的氛围。
  1.3评价方式
  首先,口头表达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能力、语言流畅度、逻辑思维和深度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其次,合作评价。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内部的互评,评价团队合作的效果和个人贡献。
  2、“说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价值
  “说数学”的实践作业设计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口头表达和同伴交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解题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这种实践作业设计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进一步提升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效果。
  推行“说数学”活动对于小学中高段学生具有重要的价值。它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批判性思维,进一步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成长和发展。
  2.1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口头表达和解释数学问题,学生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这种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整合和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2增强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是一种重要的沟通和表达方式。通过“说数学”活动,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解释思路和阐述解题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这将使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2.3培养合作能力
  “说数学”活动通常以小组形式进行,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准备和表达。这可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相互支持。学生需要协调彼此的观点、分享想法,并一起解决问题。这种合作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社交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4增强自信心
  通过口头表达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展示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展示使学生感到被重视和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得到鼓励和积极反馈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数学的动力。
  2.5促进批判性思维
  在“说数学”活动中,学生不仅需要陈述自己的观点,还需要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接受不同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3、小学中高段“说数学”实践作业设计案例分析
  教学主题:圆柱的体积
  3.1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计算和沟通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应用的兴趣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2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多个大小不同的圆柱模型,包括容器、罐子等;准备测量工具,如尺子、容器。
  3.3活动步骤
  步骤一:引入
  教师介绍圆柱的定义和特点,并向学生展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圆柱模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圆柱的体积?它与哪些因素有关?
  步骤二:探究测量
  学生分组,在每个小组中分配一个圆柱模型和测量工具;学生先测量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度,记录数据;学生使用已测量的数据计算圆柱的底面积(πr?)和体积(底面积×高度),并填写在表格中。
  步骤三:结果比较
  学生将计算得到的圆柱体积进行比较,讨论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高度之间的关系;学生归纳出结论:圆柱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度成正比关系。
  步骤四:实际应用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情境,如一个容器的底面半径和高度,要求学生计算容器的体积;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计算出容器的体积,并进行结果验证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
  教师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强调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和具体步骤;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3.4评估方式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其测量的准确性、计算的正确性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根据学生的实践报告或记录表,评价他们对圆柱体积概念的理解和能力发展。
  通过这样的实践作业设计,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操作,深入理解圆柱的体积概念,培养数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实际应用情境的引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提高数学的实际运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说数学”实践作业是一种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学习方式,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非常有益处。它不仅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和数学理解能力,还培养了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