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地理中考复习措施

【作者】 许艺琼

【机构】 湖北省房县实验中学



【正文】  2022年的6月22日下午,伴随着清脆的铃声,第一届八年级地生结业考试落下了帷幕。回首与孩子们一起备战中考的日子,我们经历了紧张的备考、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最终收获了较理想的成绩。
  主观上来说,我是个“半路出家”的地理老师,个人学科素养,知识储备各方面都存在欠缺。客观上来讲,地理学科学习周期长,学生平时不够重视,没有经过及时的复习和针对性训练,学生的知识遗忘较多。一轮复习刚开始时,我尝试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读记知识为主,通过抽查学生读记情况,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走过场。后来我试着在课堂上引导梳理每章节的主要知识点,但这又导致学生自主背诵和做练习的时间严重不足。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到底该如何上好复习课?我们在校内教研会上积极讨论,各抒己见,中考备考会上优秀老师的示范课和各位前辈分享的好的备考经验,正如及时雨,解了我的燃眉之急,让我备受启发。下面具体谈谈我校在地理教学、备考方面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一、深入开展“1235”高效课堂
  课堂实践证明,继续深入开展“1235”课堂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实效,帮助学生平稳过渡到复习期。当然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提前备课,精心准备课件。我们以每个章节的思维导图,中考考试说明中明确的考点为切入点。自主复习环节,以知识清单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自我检测环节,要求学生在读记知识点后完成学案上对应的填空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巡视,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要讲解的知识点适时调整。交流展示环节,表扬知识掌握扎实,答题习惯好的同学,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学生的学科自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探究释疑环节,分清主次,我们对教材中学生普遍掌握的内容点到为止,对重点,难点要讲清、讲深、讲透,使地理知识系统、完整、准确。要求学生做到概念清晰,答题准确。近年来,地理试题越来越灵活,突出情境化,社会热点问题,时事政治等,教师在随堂检测题目选择上也要与时俱进,优选针对性比较强的题目,拒绝在偏题难题怪题上浪费时间。
  二、“三轮”复习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1、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有效训练。依据市教研中心指导文件精神,地理的难度控制在0.7-0.75之间,难度较大的试题也体现在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上。重点均放在了对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考查上。所以我们主要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基础知识的回归复习上。一轮复习前,地理学科组老师们认真研读了地理中考大纲,考试说明,近几年中考试题等,准确把握出题方向,以课本为依据,深钻教材,不随意扩展范围和提高要求,通过集体备课统一认识,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把任务细分到每一节课,严格按照计划执行,做到有条不紊,有的放矢。
  这一阶段依照考试大纲,引导学生正确研读课本,夯实基础:课文中的大小标题、活动题、插图、图表,阅读资料,均不能忽视。同时注重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把握基本的方法和技巧。灵活应对各种题型的变化,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2、第二轮复习训练思维:专题训练注重题型总结与方法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題能力。
  根据一轮复习中学生存在的薄弱环节,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地理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考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如《经纬网》、《地球的运动》、《地图的阅读》等设计成专题进行复习。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进行展示和讲解,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中国地理与世界地理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并辅以相应试题进行强化,做到讲练结合,精讲多练。
  3、第三轮复习提高能力:中考模拟强化训练学生的应考能力
  第三阶段主要是进行模拟中考的综合训练。经过前两轮的复习,学生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却是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中考前的5月份,我们从近三年的中考卷中选题,编制与中考地理试题完全接轨的、符合新课程标准及命题特点和规律的、高质量的模拟试卷进行训练,年级上统一进行拉练,拉练之间设计有梯度,立足中考又高于中考。每次拉练都及时批阅,统一标尺,可给可不给的分不给,错字坚决不给分,让苛刻的评分警示学生,地理答案一定要精准。详细统计临界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临界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临界生出错较集中的题。而只有个别学生出错的题,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每周各班的课辅时间留给学生纠错和消化。要求学生建立错题本,对自己掌握薄弱的知识进行再记忆再巩固。
  三、关注学生,指导学生调整心态,轻松应考
  复习是一个枯燥冗长的过程,老师走完尚且需要勇气,学生更需要不断的鼓励与认可。
  首先,老师要给学生合理的期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减轻压力。记得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中有道题考到了治理黄河的首要任务是什么,因为经验不足,习惯性对活动题和阅读材料的忽视,导致我带的几个班都没能得分,在分析学生答题情况时我发现11班一个地理成绩很差的学生居然答对了,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虽然因为平时的表现,大家都嘘声一片,但是从那以后我发现他地理课堂上听的格外的认真,开始用心完成作业,对他的每一次进步我也积极的给予反馈和肯定。有一次,大家都在为一道山脉分界线的题争论不休时,他非常勇敢的举起手,略有一点信心不太足的样子,但态度大方,思路清晰,这一次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给他报以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这位学生眼中闪烁出了自信的光芒,从那以后他不仅是地理,其他学科的学习劲头也很足,在地生结业考试中也取得了满意的成绩。这件事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和鼓舞,每当我为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头疼不已的时候,我都告诉自己,再坚持一下,不要放弃他,不要错过每一个可能。
  其次,老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学习目标。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物种是有其多样性的,人也一样。中考中的黑马毕竟少之又少,学习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我们要做到的是帮助每个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既认可自己的特别之处,又明确自己的学习现状。给自己正确定位,再给自己制订一个合理的目标,然后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它。这样使得每一个学生踮起脚尖,就能摘到苹果。
  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扎实备考,积极迎考。教师要坚持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因材施教,考前对学生进行答题技巧指导,对他们进行积极的暗示和鼓励,这样有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应对考试,为他们考出好成绩增加筹码。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转眼间我们即将迎来新一轮的中考,我们全体师生必将齐心协力,奔赴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