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途径
【作者】 尕松永藏
【机构】 青海省称多县民族完全小学
【正文】 【摘 要】 自主意味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运用新方法、梳理新内容等过程中,个人活动越加频繁,个人能力越加突显,学习活动更具特色优势。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获得学习自主性,就获得了水平提升的自主性,是进步的阶梯。教师围绕学生进行有效教学途径探索,为学生设置具有生活趣味的预习任务,让学生在预习中感悟,增加学生合作的机会和空间,发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跃了学生的数学大脑,优化了学生的能力,创新了课堂活动内容。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途径
小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常常是无措的、慌乱的,甚至逃避的。一方面是陌生感导致学生如此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勇气和能力,在遇到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时,产生了畏惧感,不能从容不迫地解决,不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出来,使其发挥效能。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时候,应从学生的现状入手,了解学生缺乏自主性的基本情况,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由等待教师投喂到自己主动寻找,成为具有个性优势的独立个体。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将目光凝聚在学生预习、学生合作、学生创新上,更能使学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拓展,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一、运用预习任务,活跃学生头脑
预习,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知道这些知识能够带给自己怎样的变化,拥有怎样的使用价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能够集中自己的精力,攻克当前的学习难关,避免学生陷入云里雾里的学习状态,辨识不清的学习状态。学生在预习中更能凝结自己已经掌握的经验,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尝试,活跃自己的数学思维。诸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人们借助小数可以完成怎样的活动,熟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笔者为学生创设了需要经过预习,独立搜集、观察等完成的任务,促使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来多角度地分析数学,了解数学,将数学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迈入新的学习阶层。在预习任务中,学生需要完成观察超市购物小票、搜集含有小数的文字资料、尝试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对比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近距离地接触小数,理解小数的特征。学生在预习任务中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了知识经过独立探索来获得更具价值,更能得到深刻的记忆,形成了预习的活动。学生还能在预习的过程中把握生活技巧,利用数学的便利性来解决生活问题,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创设合作空间,优化学生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意识,让学生运用好自身力量来挖掘数学,深入到数学世界,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的空间,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合作任务的驱动下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便于学生的能力优化,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知道如何强化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诸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圆柱、圆锥,知道怎样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点来理解几何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笔者先是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利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度、综合学习水平等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确保每一小组中都含有不同优势的学生,能够推进合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调动学生的合作动力,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合作目标,让学生用讲解的方式分享本小组观察、实践所得,完成对圆柱、圆锥主要知识点的梳理。在合作中,学生先是依据小组内各成员的特点进行了分工,然后将搜集得来的资料汇总在一起,经过讨论后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借助表格将圆柱、圆锥的特点直观地展示出来。其中一组学生创设了思维导图,更为直观地梳理了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点,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三、尊重学生意见,创新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性,要善于发掘学生,耐心了解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创新展示,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内容。诸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会使用折线统计图解决相关问题,笔者在课堂中预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说一说折线统计图可以解决怎样的问题,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据分析的困难,如果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的话,可以怎样妥善处理。在学生表述后,笔者会继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折线统计图来创新设计应用题,在自问自答中掌握课本知识,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的加入会丰富折线统计图应用的情况,使得学生在学习创新中更具个性化、多样化、自主性等特点。
总之,本文通过运用预习任务,活跃了学生的头脑;创设合作空间,优化了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意见,创新了活动内容。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能够结合教师提供的方法、思想来探索数学的奥秘,经过大脑加工和实践操作后积累可靠的学习经验,进而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赢得他人的掌声与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养成的自主习惯,对学生起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不仅利于学生掌握当前知识点,还有利于学生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是学生的有效助推力。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为学生预留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构建数学思维和框架,完成对数学的深度学习、灵活学习。
参考文献:
[1]庄燕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读写算,2020(36):193-194.
[2]徐士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路径探讨[J].读写算,2020(36):187-188.
[3]董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20(36):115-116.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意识;途径
小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常常是无措的、慌乱的,甚至逃避的。一方面是陌生感导致学生如此表现,另一方面则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勇气和能力,在遇到需要自己独立解决的问题时,产生了畏惧感,不能从容不迫地解决,不能将学过的知识运用出来,使其发挥效能。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时候,应从学生的现状入手,了解学生缺乏自主性的基本情况,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由等待教师投喂到自己主动寻找,成为具有个性优势的独立个体。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将目光凝聚在学生预习、学生合作、学生创新上,更能使学生活跃起来,使学生的能力得以拓展,数学学习内容变得更为丰富。
一、运用预习任务,活跃学生头脑
预习,可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是关于哪一部分的内容,知道这些知识能够带给自己怎样的变化,拥有怎样的使用价值,帮助学生做好学习的准备,使学生能够集中自己的精力,攻克当前的学习难关,避免学生陷入云里雾里的学习状态,辨识不清的学习状态。学生在预习中更能凝结自己已经掌握的经验,带着好奇心去探索,去尝试,活跃自己的数学思维。诸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知道人们借助小数可以完成怎样的活动,熟悉小数的意义与性质,笔者为学生创设了需要经过预习,独立搜集、观察等完成的任务,促使学生利用好课下时间来多角度地分析数学,了解数学,将数学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懂得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迈入新的学习阶层。在预习任务中,学生需要完成观察超市购物小票、搜集含有小数的文字资料、尝试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对比小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近距离地接触小数,理解小数的特征。学生在预习任务中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知道了知识经过独立探索来获得更具价值,更能得到深刻的记忆,形成了预习的活动。学生还能在预习的过程中把握生活技巧,利用数学的便利性来解决生活问题,为接下来的深度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创设合作空间,优化学生能力
教师培养学生数学自主意识,让学生运用好自身力量来挖掘数学,深入到数学世界,可以为学生创设合作的空间,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使学生在合作任务的驱动下聚集在一起,各抒己见,便于学生的能力优化,便于学生互相学习。学生经过合作讨论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知道如何强化自己的优势,改善自己的不足。诸如在学习“圆柱与圆锥”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圆柱、圆锥,知道怎样运用圆柱、圆锥的知识点来理解几何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笔者先是对学生进行了小组划分,利用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知识点掌握的熟练度、综合学习水平等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确保每一小组中都含有不同优势的学生,能够推进合作的顺利进行。为了调动学生的合作动力,笔者为学生创设了合作目标,让学生用讲解的方式分享本小组观察、实践所得,完成对圆柱、圆锥主要知识点的梳理。在合作中,学生先是依据小组内各成员的特点进行了分工,然后将搜集得来的资料汇总在一起,经过讨论后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借助表格将圆柱、圆锥的特点直观地展示出来。其中一组学生创设了思维导图,更为直观地梳理了圆柱、圆锥的相关知识点,受到了大家的赞扬。
三、尊重学生意见,创新活动内容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自主性,要善于发掘学生,耐心了解学生的意见,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创新展示,丰富学生学习活动内容。诸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会使用折线统计图解决相关问题,笔者在课堂中预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学生说一说折线统计图可以解决怎样的问题,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据分析的困难,如果用折线统计图来分析的话,可以怎样妥善处理。在学生表述后,笔者会继续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利用折线统计图来创新设计应用题,在自问自答中掌握课本知识,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的加入会丰富折线统计图应用的情况,使得学生在学习创新中更具个性化、多样化、自主性等特点。
总之,本文通过运用预习任务,活跃了学生的头脑;创设合作空间,优化了学生的能力;尊重学生意见,创新了活动内容。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使得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有了自己的认识和感悟,能够结合教师提供的方法、思想来探索数学的奥秘,经过大脑加工和实践操作后积累可靠的学习经验,进而成为数学课堂的主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赢得他人的掌声与尊重。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养成的自主习惯,对学生起到了较为深远的影响,不仅利于学生掌握当前知识点,还有利于学生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是学生的有效助推力。小学数学教师注重学生自主意识的激发,为学生预留自主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构建数学思维和框架,完成对数学的深度学习、灵活学习。
参考文献:
[1]庄燕婷.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J].读写算,2020(36):193-194.
[2]徐士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有效路径探讨[J].读写算,2020(36):187-188.
[3]董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读写算,2020(3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