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关于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作者】 张永康
【机构】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朝阳小学
【正文】 【摘 要】 小学数学是“双减”政策改革的重点内容,作为小学重点学科,减负提质是改革创新的重点。基于小学低学段基础,高年级侧重于考查知识的全面性、灵活性、生活化。从作业角度进行创新,是更好地践行“双减”政策。本文就此进行梳理分析,旨在发挥作业设计的最大价值。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思路
一、重视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层次化,针对性辅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层次化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难度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层次化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以下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的作业设计分析:
(一)选择题
(1)哪些数是21的因数?( )
A. 3、7 B. 4、5 C. 6、8
(2)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12的倍数?( )
A. 24、48 B. 35、72 C. 60、96
(3)请选出12的三个不同的因数。( )
A. 2、3、4 B. 3、4、5 C. 4、5、6
(二)填空题
(1)30是______的因数。
(2)16的______有2、4、8。
(3)17的______只有1和17。
(三)计算题
(1)某条街道上每隔12米种一棵树,在100米的路段上,共需要种几棵树?
(2)某个数是6的倍数,如果这个数加上2再加上3的和是多少?
(3)30和90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
某超市有苹果、梨子和桃子3种水果,其中苹果的价格是梨子的2倍,桃子的价格是梨子的3倍。现在要选购这些水果,购买的数量分别是:苹果10斤、梨子5斤、桃子3斤。如果梨子的价格为4元每斤,则这些水果的总价是多少元?(提示:计算苹果和桃子的价格,再乘以相应的购买数量相加)
上述作业的设计兼顾了不同的题型和难度,在布置作业时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是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作业有益尝试。
二、结合生活设计特色场景化数学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特色场景化数学作业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实际、有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下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色场景数学作业(图略):
(一)观察图中的房子,假设这个房子是一个圆柱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房子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房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
(二)观察图中的小冰淇淋,假设它是一个圆锥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冰淇淋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冰淇淋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侧面积=圆周长×斜高)
(3)这个冰淇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3)
(三)观察图中的花瓶,假设它是一个圆锥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花瓶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花瓶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侧面积=圆周长×斜高)
(3)这个花瓶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水?(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3)
(四)观察图中的小鼓,假设它是一个圆柱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鼓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水?(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
(五)观察图中的彩笔,假设它是一个圆锥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彩笔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彩笔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提示:侧面积=圆周长×斜高)
(3)这个彩笔最多可以装多少毫升的颜料?(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3)
三、布置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业,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布置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业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作业设计为例:
(一)在校园里测量周长
(1)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需要找到校园里五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物体,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2)测量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确保数据准确性。
(3)学生需要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周长。
(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运用周长
(1)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例如园林景观、绘画制作或者餐桌摆设等,设计一个需要用到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2)学生需要详细描述问题,并列出所需数据和计算步骤。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给出最终结果和结论。
(三)探究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学生以圆形纸牌、橡皮泥或其他材料制作出不同直径的圆形,准确测量每个圆形的周长。
(2)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探究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3)学生可以通过作图、统计等方式将数据表示出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任务设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应该遵循量力而行、强化基础、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借助经典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升个人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双减”政策;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设计思路
一、重视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层次化,针对性辅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
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层次化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难度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不断深化和巩固自己的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同时,数学作业内容设计的层次化也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以下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倍数与因数”的作业设计分析:
(一)选择题
(1)哪些数是21的因数?( )
A. 3、7 B. 4、5 C. 6、8
(2)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是12的倍数?( )
A. 24、48 B. 35、72 C. 60、96
(3)请选出12的三个不同的因数。( )
A. 2、3、4 B. 3、4、5 C. 4、5、6
(二)填空题
(1)30是______的因数。
(2)16的______有2、4、8。
(3)17的______只有1和17。
(三)计算题
(1)某条街道上每隔12米种一棵树,在100米的路段上,共需要种几棵树?
(2)某个数是6的倍数,如果这个数加上2再加上3的和是多少?
(3)30和90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四)应用题
某超市有苹果、梨子和桃子3种水果,其中苹果的价格是梨子的2倍,桃子的价格是梨子的3倍。现在要选购这些水果,购买的数量分别是:苹果10斤、梨子5斤、桃子3斤。如果梨子的价格为4元每斤,则这些水果的总价是多少元?(提示:计算苹果和桃子的价格,再乘以相应的购买数量相加)
上述作业的设计兼顾了不同的题型和难度,在布置作业时能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是开展分层次教学和分层次作业有益尝试。
二、结合生活设计特色场景化数学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特色场景化数学作业能够使数学教学更加实际、有趣,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以下为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有关“圆柱和圆锥”的特色场景数学作业(图略):
(一)观察图中的房子,假设这个房子是一个圆柱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房子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房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
(二)观察图中的小冰淇淋,假设它是一个圆锥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冰淇淋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冰淇淋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侧面积=圆周长×斜高)
(3)这个冰淇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3)
(三)观察图中的花瓶,假设它是一个圆锥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花瓶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花瓶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侧面积=圆周长×斜高)
(3)这个花瓶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水?(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3)
(四)观察图中的小鼓,假设它是一个圆柱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鼓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鼓可以装多少毫升的水?(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
(五)观察图中的彩笔,假设它是一个圆锥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彩笔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提示:底面积=半径的平方×圆周率)
(2)这个彩笔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毫米?(提示:侧面积=圆周长×斜高)
(3)这个彩笔最多可以装多少毫升的颜料?(提示:体积=底面积×高度÷3)
三、布置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业,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
布置特色的数学实践活动作业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圆的周长”作业设计为例:
(一)在校园里测量周长
(1)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需要找到校园里五个不同大小的圆形物体,并测量它们的周长。
(2)测量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测量工具和方法,确保数据准确性。
(3)学生需要记录测量数据,并计算出每个物体的周长。
(二)在实际生活场景中运用周长
(1)学生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例如园林景观、绘画制作或者餐桌摆设等,设计一个需要用到圆的周长的实际问题。
(2)学生需要详细描述问题,并列出所需数据和计算步骤。
(3)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并给出最终结果和结论。
(三)探究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1)学生以圆形纸牌、橡皮泥或其他材料制作出不同直径的圆形,准确测量每个圆形的周长。
(2)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并进行分析,探究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3)学生可以通过作图、统计等方式将数据表示出来,进一步深入理解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并尝试归纳总结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通过以上的任务设置,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圆周长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高年级的数学作业设计,应该遵循量力而行、强化基础、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和注重个性化教学的原则,让学生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实际应用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养。借助经典习题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并提升个人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