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生物学教学中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分析
【作者】 严 婷
【机构】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哈密市豫哈实验学校
【正文】 【摘 要】 初中生物课堂上,学生通常无法接触到自然环境,导致生物学课堂效率普遍偏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让教育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融入教育。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对认知活动产生良好的影响,能够解决初中生物学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学习动力不足以及对生物学科兴趣缺乏等问题,为教师提供了新的启示。以下进行简要探讨,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 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参与度;教学效果
一、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相关内容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目标的逐步实现,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发展等多种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实验原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自信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个性化发展和批判思维能力,刺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体验式学习目标要与教学主题一致,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并且是量化的,以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学习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既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发挥个人优势。学习目标需要有实施计划和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述生物进化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模拟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化的过程和原理;在讲述细胞结构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者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和描绘细胞的结构和特征。创设教学情境应把握如下内容:首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营造一个合适的、具有情境感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多样化和活泼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再次,教师需要善于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比如:实验室、图书馆、互联网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到知识的奇妙和神秘,并且能够自主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最后,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习惯,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以《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为例)
(一)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人体消化系统和相关功能,并对探讨淀粉消化过程中唾液的主要作用。教师要多使用演示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设计若干个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通过分析,构建出食物消化过程,以及人体相关器官的功能。课下,要做到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食物营养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于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并对探究人体消化相关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受到个人认知范围影响,在实验总结和实验分析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教师需要考虑上述问题,在教学中要给予适度引导,让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3、教学目标
借助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人体消化系统;通过咀嚼馒头,了解口腔的变化情况,学生对食物消化有直观的体验。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能够准确描述食物中大分子的消化过程。学生品尝馒头,并学会观察和总结。讨论前置问题——“淀粉消化过程中,唾液的主要作用”。针对讨论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并能借助本次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体消化系统(以及各器官的功能)、口腔唾液对淀粉消化所起的作用、小肠的特点以及参与消化的几种消化液。
学生举例说明消化系统及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食物消化过程中消化酶的作用(促进分解)。准确描述口腔、胃、小肠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5、课前准备
(1)教师需要做好实验演示准备。主题“道具”包括:“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以及“淀粉和葡萄糖透过蛋壳膜存在哪些差异”。
(2)学生需要做好预习,并查阅相关材料。准备好馒头或其他食物。
(二)体验式教学过程(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创设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借助胶原蛋白(牛蹄筋、猪蹄、鸡脚等)引出抗衰老问题。分析家人是否有意识补充过胶原蛋白;
2、以葡萄籽为例。让学生分析葡萄籽都在人体哪些消化器官“旅游”。播放“淀粉和葡萄糖透过蛋壳膜的差异”。引入“消化”的概念(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学生“吃”馒头,感受馒头形状的变化,以及馒头带给我们的味道。进而引出食物在胃部和小肠等处的消化过程。提问:参与食物消化的有哪些人体部位(胃、小肠、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3、学生实践。构建消化系统概念图,知识汇总升华(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
(三)教学反思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教学中存在的纰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解决,学生的体验效果等内容。
结束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能够让文字学习更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能改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可以推广使用该教学方法。
【关键词】 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参与度;教学效果
一、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相关内容
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随着学习目标的逐步实现,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够体验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创新发展等多种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一)设定恰当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其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探究生物学领域中的一些基础概念和实验原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自信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培养个性化发展和批判思维能力,刺激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思考。
体验式学习目标要与教学主题一致,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学习目标应该明确、具体、可行,并且是量化的,以便于教学效果的评估。学习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既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标准,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发挥个人优势。学习目标需要有实施计划和策略,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设定恰当的教学情境
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提高初中生物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述生物进化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模拟实验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化的过程和原理;在讲述细胞结构的教学内容中,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实验室或者使用显微镜来观察和描绘细胞的结构和特征。创设教学情境应把握如下内容:首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营造一个合适的、具有情境感的学习环境,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创设的教学情境应该多样化和活泼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习。再次,教师需要善于整合课堂内外的各种资源,比如:实验室、图书馆、互联网等,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感受到知识的奇妙和神秘,并且能够自主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最后,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习惯,让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和途径,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
二、初中生物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以《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为例)
(一)课前准备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掌握人体消化系统和相关功能,并对探讨淀粉消化过程中唾液的主要作用。教师要多使用演示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设计若干个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相关的知识,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知识。通过分析,构建出食物消化过程,以及人体相关器官的功能。课下,要做到学以致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食物营养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于生命活动所起的作用。学生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并对探究人体消化相关知识有浓厚的兴趣。但受到个人认知范围影响,在实验总结和实验分析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教师需要考虑上述问题,在教学中要给予适度引导,让学生步入正确的学习轨道。
3、教学目标
借助消化系统结构图,认识人体消化系统;通过咀嚼馒头,了解口腔的变化情况,学生对食物消化有直观的体验。学生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能够准确描述食物中大分子的消化过程。学生品尝馒头,并学会观察和总结。讨论前置问题——“淀粉消化过程中,唾液的主要作用”。针对讨论进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表达能力。借助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分享能力。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并能借助本次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教学重点和难点
人体消化系统(以及各器官的功能)、口腔唾液对淀粉消化所起的作用、小肠的特点以及参与消化的几种消化液。
学生举例说明消化系统及主要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食物消化过程中消化酶的作用(促进分解)。准确描述口腔、胃、小肠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5、课前准备
(1)教师需要做好实验演示准备。主题“道具”包括:“馒头在口腔内的变化”以及“淀粉和葡萄糖透过蛋壳膜存在哪些差异”。
(2)学生需要做好预习,并查阅相关材料。准备好馒头或其他食物。
(二)体验式教学过程(课题: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创设生活情境、动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借助胶原蛋白(牛蹄筋、猪蹄、鸡脚等)引出抗衰老问题。分析家人是否有意识补充过胶原蛋白;
2、以葡萄籽为例。让学生分析葡萄籽都在人体哪些消化器官“旅游”。播放“淀粉和葡萄糖透过蛋壳膜的差异”。引入“消化”的概念(大分子转化为小分子)。学生“吃”馒头,感受馒头形状的变化,以及馒头带给我们的味道。进而引出食物在胃部和小肠等处的消化过程。提问:参与食物消化的有哪些人体部位(胃、小肠、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
3、学生实践。构建消化系统概念图,知识汇总升华(食物的消化、营养的吸收)。
(三)教学反思
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分析总结,寻找教学中存在的纰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否解决,学生的体验效果等内容。
结束语
总之,体验式教学能够让文字学习更直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在初中生物课中引入体验式教学,能改善课堂氛围,提升教学效果,可以推广使用该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