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音乐教学中如何架起学生的“兴趣”之桥
【作者】 封雨言
【机构】 四川省江油市小溪坝镇中心小学校
【正文】 【摘 要】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兴趣,才会对音乐的学习产生强烈的需求,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从而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所以说,兴趣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关键词】 音乐教学;氛围;教学情境;开放式教学;积极评价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兴趣激发的前提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总会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从而刺激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激发思维活力的目的。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情激人,以情育人。一方面,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及时赋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入新课,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思维和求知欲,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自觉地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二、巧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兴趣激发的重点
情境,是指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情境创设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创设音乐情境可以为成功的音乐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它是将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音乐场景以多种形式再现到音乐课堂教学之初,运用生活素材来扩充教育教学内容,创设自然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之中,在充满情趣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师生间交互性积极性对话,在情境对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感的碰撞与共鸣。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们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用动画片的形式制作成课件,配以《龟兔赛跑》的音乐,先让学生聆听,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况下,非常容易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然后将乐器的形状、音色、表现对象等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单簧管和大管这两种西洋乐器以及它们的音色特点、表现对象。再如,在教唱《童心是小鸟》这一歌曲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一年四季的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再加上教学磁带,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歌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开放式教学,是兴趣激发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通过建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愉悦,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音乐的乐趣,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声说、大声唱、大胆演。加之激励性的语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展示自我。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引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使学生在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让学生认识枯燥的力度标记时,我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的形式来争夺红旗,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展示空间,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这一教学活动,把整个课堂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
(二)以“赛”激趣。好胜心强是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教学中可以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我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唱”的比赛,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让学生将歌曲与律动结合在一起,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拍肩、扭腰等动作,分小组进行比赛,使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有了学习的兴趣,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得到了发展。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也更浓厚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是兴趣激发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首先,注重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其次,突出课堂评价中发展的观点。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应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你唱得真好!”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并强化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由此喜欢音乐老师,也喜欢上音乐课。教师恰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通过教师对学生展示出来的强项、优势的肯定、激发和引导,带动和唤醒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快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
【关键词】 音乐教学;氛围;教学情境;开放式教学;积极评价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兴趣激发的前提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和谐的教学氛围总会吸引学生更多的目光和注意力,从而刺激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激发思维活力的目的。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做到以情激人,以情育人。一方面,教师必须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语言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并及时赋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另一方面,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引入新课,用丰富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艺术来吸引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动思维和求知欲,满足学生的道德要求和精神需要,使他们对学习新知识充满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的最佳心理状态,自觉地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二、巧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兴趣激发的重点
情境,是指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以及二者之间的和谐。几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情境创设的好坏往往直接影响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效果。创设音乐情境可以为成功的音乐教学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潜在教育手段,它是将生活世界中的真实音乐场景以多种形式再现到音乐课堂教学之初,运用生活素材来扩充教育教学内容,创设自然的艺术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之中,在充满情趣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师生间交互性积极性对话,在情境对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情感的碰撞与共鸣。
例如,在欣赏《龟兔赛跑》时,我们将龟兔赛跑的故事用动画片的形式制作成课件,配以《龟兔赛跑》的音乐,先让学生聆听,学生在视、听结合的情况下,非常容易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然后将乐器的形状、音色、表现对象等图像和声音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对比,学生很快就认识了单簧管和大管这两种西洋乐器以及它们的音色特点、表现对象。再如,在教唱《童心是小鸟》这一歌曲时,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一年四季的场景,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再加上教学磁带,使学生对四季之美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为歌曲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开放式教学,是兴趣激发的关键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提倡通过建立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愉悦,体会音乐与生活的联系,感受音乐的乐趣,有效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经常鼓励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大声说、大声唱、大胆演。加之激励性的语言,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里感受学习的快乐。
(一)展示自我。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法,教师通过适当点拨、引领发挥主导作用,从而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和个性,使学生在更多地参与、合作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例如让学生认识枯燥的力度标记时,我采用了分组进行抢答的形式来争夺红旗,给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展示空间,从而营造了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这一教学活动,把整个课堂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高潮。
(二)以“赛”激趣。好胜心强是小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教学中可以在激烈的比赛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学习《幸福拍手歌》时,我创造条件激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唱”的比赛,提示学生积极思考进行创编,让学生将歌曲与律动结合在一起,将拍手动作换为跺脚、拍肩、扭腰等动作,分小组进行比赛,使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有了学习的兴趣,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就得到了发展。这样学生学习音乐的信心也更浓厚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用积极评价鼓励学生,是兴趣激发的保证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信心。首先,注重课堂评价中学生的参与。学生成为课堂主体的前提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有意识、有兴趣、有责任参与教学活动。评价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机制,通过教学评价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其次,突出课堂评价中发展的观点。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学生评价改革的核心。发展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更多地体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发展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应该适时地鼓励并给予最大的帮助,只要学生有一点的进步便给予肯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师应重视创造条件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做出一些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你唱得真好!”诸如此类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并强化了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由此喜欢音乐老师,也喜欢上音乐课。教师恰当的课堂评价对于学生是一种赏识、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一种激励、一种人文关怀。通过教师对学生展示出来的强项、优势的肯定、激发和引导,带动和唤醒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从而有效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要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工作,不仅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同时要能充分地挖掘校园内其他能有效开展音乐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音乐教育阵地,给他们以快乐的感觉,美的感受,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成长。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重视音乐兴趣的培养,才能顺利的、很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使学生感受美、体现美,在艺术的空间中尽情翱翔,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