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植根高职思政教育沃土
【作者】 梁金玲
【机构】 河北省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正文】 【摘 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国家教育事业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高职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思政教育需要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展开。为了更好的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思政教师必须做好解说员、传播者,对二十大精神展开全面系统阶段,做好研究工作。有了充足的知识储备,教师才能以高职思政教育为沃土,对二十大精神展开全面讲解、分析,提升教育层级,促使管理走向健康化高效化。
【关键词】 高职;思政教育;二十大精神;沃土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了崭新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要引导教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增强自身人文价值涵养。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开展思政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教师借助多重教学手段,发挥二十大精神指导价值,提升了学生认知和内驱学习动力,课堂教学经纬度也得到真正提升。
一、以情境调动学生潜能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想根基,具有极强政治性、前瞻性、指导性。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时,必须进行针对性设计。教师要从内容属性对接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引导过程中,情境创设是必要的。生动讲述、故事引导、案例剖析、媒体展示等,都是创设情境的常用选项,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知热情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形象逼真、情深谊长的特点,设计独特的感知情境,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产生学习探知内驱动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育才先育心。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唤醒学生的兴趣才能为后续教学操作奠定坚实基础。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相关内容,为了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知和更深刻的体验,教师从对比关联的视角出发,将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在聆听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被激活,思维引擎顺利启动。单纯的语言表述虽然触动了学生,但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必须借助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导学。为此,教师播放党的二十大、毛泽东思想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问题。在语言表述与视频观看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思维很快进入活跃状态。
二、以教法拓宽教学经纬
教法运用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呈现,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关键点、突破点。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法运用是对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的考验。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浪潮下,崭新教法层出不穷,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还能完成文本思维与学生思维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感,激发并发展学生智力。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自我探知能力,思维能力也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需要,关注思维感知点,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究权利,将学生推向课堂学习最前沿。
教法优化不仅提升了教学趣味性、实效性,还能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升级课堂引导策略以及教学经纬度。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内容,教学中渗透二十大精神是比较容易的。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就要放手,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自主阅读和感知中,学生逐渐对文本内容有了基础感知。这时教师展示二十大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学生接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难以完全消化的知识点,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中,学生的认知困惑逐渐消除。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教师从学科属性出发,布设多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多重认知。
三、以实践构建学习体系
高职院校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想政治课堂,是时代所需。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链条、全方位开展。将理论阐述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是一方面,但学生吸收了多少又转化了多少,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思想政治课堂实践形式丰富,可以设置主题实践活动,以讲故事、析案例、理论研讨、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引领广大学生对二十大精神展开多维探讨交流,让学生主动学、深入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更深的感知和体验,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知,学习并领悟好党的二十代精神内涵。
党的二十大精神植根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读原文、悟原理,对自身的职责使命以及中国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把握。某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设置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竞赛活动。理论知识学习成果如何,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竞赛活动形式多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认知。教师巧妙设计,将二十大精神与竞赛相融合,助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操作中,竞赛活动借助线上线下不同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以赛促学,汇智聚力,增强了课程教学的体系化。在实践参与中,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坚定了理想信念。实践训练作为夯实知识的有效手段,其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抓住学生对训练活动的期待心理,布设多元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了认知体系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发展动力源泉。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是高职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引。高职思政教育要巧借党的二十大这一“东风”,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精巧设计,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以情境调动学生潜能,以教法拓宽教学经纬,以实践构建学习体系将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对二十大精神有了全面系统的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都得到滋养。
参考文献:
[1]刘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问题探讨及优化研究[J].陕西教育,2023(07):18-20.
[2]李杨.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16):185-186.
[3]张蓉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思考[J].才智,2023(19):9-12.
本文系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市教育局的立项课题《凝心聚力学习精神 引导激发青年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0361)的研究成果之一。
【关键词】 高职;思政教育;二十大精神;沃土
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为高职思政教育带来了崭新变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是要引导教师、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优良道德品质,增强自身人文价值涵养。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导下开展思政教学,构建科学合理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当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课题。教师借助多重教学手段,发挥二十大精神指导价值,提升了学生认知和内驱学习动力,课堂教学经纬度也得到真正提升。
一、以情境调动学生潜能
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思想根基,具有极强政治性、前瞻性、指导性。将其融入高职思政教育时,必须进行针对性设计。教师要从内容属性对接的角度出发,将理论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引导过程中,情境创设是必要的。生动讲述、故事引导、案例剖析、媒体展示等,都是创设情境的常用选项,对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知热情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形象逼真、情深谊长的特点,设计独特的感知情境,让学生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产生学习探知内驱动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育才先育心。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唤醒学生的兴趣才能为后续教学操作奠定坚实基础。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相关内容,为了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感知和更深刻的体验,教师从对比关联的视角出发,将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内容进行展示。在聆听过程中,学生的认知被激活,思维引擎顺利启动。单纯的语言表述虽然触动了学生,但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教师还必须借助更加直观的形式进行导学。为此,教师播放党的二十大、毛泽东思想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问题。在语言表述与视频观看中,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对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思维很快进入活跃状态。
二、以教法拓宽教学经纬
教法运用直接决定教学效果呈现,它是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的关键点、突破点。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法运用是对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的考验。在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发展的浪潮下,崭新教法层出不穷,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条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还能完成文本思维与学生思维的有效衔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感,激发并发展学生智力。传统满堂灌式的教学是不可取的。高职院校学生已经完全具备了自我探知能力,思维能力也已经达到一定水平。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需要,关注思维感知点,给予他们更多自主探究权利,将学生推向课堂学习最前沿。
教法优化不仅提升了教学趣味性、实效性,还能深度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全面升级课堂引导策略以及教学经纬度。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相关内容,教学中渗透二十大精神是比较容易的。要想让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在教学引导中就要放手,尊重学生的学习习惯。在自主阅读和感知中,学生逐渐对文本内容有了基础感知。这时教师展示二十大相关内容,拓展学生的认知面。学生接触知识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难以完全消化的知识点,教师让学生提出质疑。在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中,学生的认知困惑逐渐消除。二十大精神引领下的课堂互动形式多样,教师从学科属性出发,布设多元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多重认知。
三、以实践构建学习体系
高职院校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学生,他们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思想政治课堂,是时代所需。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链条、全方位开展。将理论阐述与实践训练相融合。课堂中教师的讲解是一方面,但学生吸收了多少又转化了多少,还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思想政治课堂实践形式丰富,可以设置主题实践活动,以讲故事、析案例、理论研讨、读书会等多种形式,引领广大学生对二十大精神展开多维探讨交流,让学生主动学、深入学,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获得更深的感知和体验,进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思想认知,学习并领悟好党的二十代精神内涵。
党的二十大精神植根高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读原文、悟原理,对自身的职责使命以及中国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把握。某高职院校为了更好的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校设置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竞赛活动。理论知识学习成果如何,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竞赛活动形式多样,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认知。教师巧妙设计,将二十大精神与竞赛相融合,助力学生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操作中,竞赛活动借助线上线下不同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以赛促学,汇智聚力,增强了课程教学的体系化。在实践参与中,学生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坚定了理想信念。实践训练作为夯实知识的有效手段,其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抓住学生对训练活动的期待心理,布设多元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了认知体系构建,激发了学生学习发展动力源泉。
践行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是高职思政课程的主要任务。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理论层面的指引。高职思政教育要巧借党的二十大这一“东风”,结合学科特点,进行精巧设计,增强教学针对性、实效性。教师以情境调动学生潜能,以教法拓宽教学经纬,以实践构建学习体系将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与专业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对二十大精神有了全面系统的把握,学生的价值观念、人格精神都得到滋养。
参考文献:
[1]刘伟.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问题探讨及优化研究[J].陕西教育,2023(07):18-20.
[2]李杨.建党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16):185-186.
[3]张蓉蓉.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思考[J].才智,2023(19):9-12.
本文系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石家庄市教育局的立项课题《凝心聚力学习精神 引导激发青年力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高校落地生根途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0361)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