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
【作者】 卓么才让
【机构】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第一民族寄宿制小学
【正文】 【摘 要】 伴随着如今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小学德育教育也开始不断被重视,而基于小学德育工作本身来说,不仅具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也具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反观情感教育,是当前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情感教育时,则要更为充分的尊重并培养学生的社会性情感品质,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基于此,本文就将针对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展开相关分析。
【关键词】 小学德育工作;情感教育;途径和策略
德育教育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培养当代新型人才,德育可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作用。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各个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意识增强,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并在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探寻更为明智的途径和策略,因为只有将情感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工作过程中,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工作实现应用的教育价值,这对于小学生的三观思想构建,乃至于内心健康成长都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情感价值熏陶,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以及在校教师多以成绩作为评价和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并不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的观念思想受到负面情绪的侵扰,并未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面对上述情况,小学教师需要更为全面性的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在注重情感价值熏陶的基础上,发挥出榜样教育作用。作为小学教师,也要以提高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将榜样教育作用尽可能的展现出来。
例如,像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言行文明、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多种行为观念,都可以通过教师以身作则的方式,带动学生进行学习效仿,并在长此以往的环境下,养成学生自身固有的思想观念与品行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也需重视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培养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也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一些经典事迹、案例,开展情感教育学习,利用这些人物事件的优秀精神品格熏陶学生进行效仿与学习,从而形成榜样教育作用。
二、增强家校互通联系,优化认知评价体系
面向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这三方共同完成的,而并不是完全侧重于哪一方,尤其在孩子的自我认知以及世界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可谓是对自身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群体。
面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当学生能够产生自我认知时,一般源于家长和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而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一般则是源于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如何待人处事接物。因此,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则需要在实施情感教育融合的同时,不断增强家校互通联系,从而优化学生固有的认知评价体系。
例如,可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或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性活动,让教师、家长与学生同处于相同的环境下,并开展面对面的互动学习交流,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家长加深对于孩子的认知;同样,教师也需要在孩子家长的描述下,加深对于学生的认知,随着学校与家庭能够在教育观念上统一后,还要转变采用学习成绩去评判学生好坏的这一行为,教师与家长应通过学生自身独特的优点重新认识孩子,并通过鼓励式的情感教育,认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特长,这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思想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正直品质。
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从本质上理解,德育并非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德育教育中不仅包括道德教育,更包含着行为教育,这也意味着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远比理论灌输更加重要。然而,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工作关键点在于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教师也要由衷关注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苦恼,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转变对于世界环境所产生的认知障碍。
此外,通过开展德育实践类的活动,并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以自我为出发点,了解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并通过某件事物认可自我。而教师则是需要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实践行为,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例如,将情感教育融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家庭作为出发点,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时,通过亲手写一封“我想对父母说的话”的书信为实践活动主题,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
除此之外,类似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转换关系身份,比如,可以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其目的都是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让学生能够以自身为思考点,深入了解父母对于自己生活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帮助、了解同学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帮助、了解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于自身今后成长所产生的教育意义等。
通过对于这些关系以及情感的认知,学生不但能够理解父母、关爱同学、更能够尊重教师,这些都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同样,德育工作也主张以人为本,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合,以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生活、成长、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在引起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的同时,促使学生不断形成更为正向的三观思想。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所贯彻的重点目标就是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念进行影响,良好的情感教育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三观思想,并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品格,对于学生的个体学习乃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因此,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施也同样归属于情感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应的工作规划与融合贯彻,将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更为有益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喜洲.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0):1.
[2]李燕锋.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探微[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01):231-232.
【关键词】 小学德育工作;情感教育;途径和策略
德育教育在当前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了能够培养当代新型人才,德育可谓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功能作用。现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化,各个学校在德育教育方面意识增强,小学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核心,并在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探寻更为明智的途径和策略,因为只有将情感教育融合在小学德育工作过程中,才能促使小学德育工作实现应用的教育价值,这对于小学生的三观思想构建,乃至于内心健康成长都具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一、注重情感价值熏陶,发挥榜样教育作用
在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绝大多数的学生家长以及在校教师多以成绩作为评价和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并不会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这也导致很多学生的观念思想受到负面情绪的侵扰,并未形成正确积极的学习与生活态度。
面对上述情况,小学教师需要更为全面性的在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实施情感教育,在注重情感价值熏陶的基础上,发挥出榜样教育作用。作为小学教师,也要以提高自身的言行举止为基础,这样才能够将榜样教育作用尽可能的展现出来。
例如,像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言行文明、热爱劳动、爱护环境等多种行为观念,都可以通过教师以身作则的方式,带动学生进行学习效仿,并在长此以往的环境下,养成学生自身固有的思想观念与品行习惯。
除此之外,教师也需重视不同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培养标准,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通过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烈、英雄模范人物或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也可以结合生活当中的一些经典事迹、案例,开展情感教育学习,利用这些人物事件的优秀精神品格熏陶学生进行效仿与学习,从而形成榜样教育作用。
二、增强家校互通联系,优化认知评价体系
面向孩子的教育问题是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家庭这三方共同完成的,而并不是完全侧重于哪一方,尤其在孩子的自我认知以及世界观念形成的过程中,家长与教师可谓是对自身产生影响最为深远的群体。
面向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当学生能够产生自我认知时,一般源于家长和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而学生对于世界的认知,一般则是源于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如何待人处事接物。因此,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时,则需要在实施情感教育融合的同时,不断增强家校互通联系,从而优化学生固有的认知评价体系。
例如,可通过学校开放日、家长会或组织的一系列实践性活动,让教师、家长与学生同处于相同的环境下,并开展面对面的互动学习交流,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家长加深对于孩子的认知;同样,教师也需要在孩子家长的描述下,加深对于学生的认知,随着学校与家庭能够在教育观念上统一后,还要转变采用学习成绩去评判学生好坏的这一行为,教师与家长应通过学生自身独特的优点重新认识孩子,并通过鼓励式的情感教育,认可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的特长,这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思想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的正直品质。
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德育实践活动
从本质上理解,德育并非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德育教育中不仅包括道德教育,更包含着行为教育,这也意味着德育教育工作的实践远比理论灌输更加重要。然而,在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其工作关键点在于要更加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作为教师也要由衷关注学生在生活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苦恼,并采取更为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有效转变对于世界环境所产生的认知障碍。
此外,通过开展德育实践类的活动,并将情感教育融入其中,能够让学生以自我为出发点,了解日常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并通过某件事物认可自我。而教师则是需要在此环节中引导学生以自身的实践行为,真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例如,将情感教育融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家庭作为出发点,在开展德育实践活动时,通过亲手写一封“我想对父母说的话”的书信为实践活动主题,帮助学生更为深刻的了解自己的父母,表达自己的情感。
除此之外,类似的实践活动也可以转换关系身份,比如,可以从师生关系、同学关系作为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其目的都是以情感教育为基础,让学生能够以自身为思考点,深入了解父母对于自己生活成长过程中的付出与帮助、了解同学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给予的鼓励帮助、了解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对于自身今后成长所产生的教育意义等。
通过对于这些关系以及情感的认知,学生不但能够理解父母、关爱同学、更能够尊重教师,这些都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同样,德育工作也主张以人为本,通过情感教育的融合,以实际需求关注学生在生活、成长、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想法,在引起情感体验与情感共鸣的同时,促使学生不断形成更为正向的三观思想。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所贯彻的重点目标就是针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念进行影响,良好的情感教育将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三观思想,并不断完善学生的个人品格,对于学生的个体学习乃至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助力作用。因此,情感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施也同样归属于情感素养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应的工作规划与融合贯彻,将对小学生的学习成长带来更为有益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喜洲.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分析[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20):1.
[2]李燕锋.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的途径和策略探微[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8,000(001):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