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实施探究性科学实验的重要策略

【作者】 覃振清

【机构】 广西那坡县百合乡中心小学



【正文】  【摘 要】 传统的科学实验课,以教师操作演示为主,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导致学生严重缺乏探究精神。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没有探究精神的科学学习是一种形式主义,对学习毫无意义。在科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探究精神更显得重要,只有具备探究精神的实验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如何才能让学生具备探究精神?本文认为“提出问题,激发探究”“明确目标,实施探究”“关注学生,及时评价”几个环节是关键,是实施探究性实验的重要策略,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科学实验。
  【关键词】 科学实验;探究性学习;重要策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探究为核心进行科学学习。”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途径,亲身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科学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为学生留出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机会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提升,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怎样想办法帮助他们进入学习状态,怎样使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活动富有成效,怎样唤起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落实,以促进学生的探究活动取得实效。
  一、提出提问,激发探究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往往比得出它的结论更重要。”要使科学探究活动取得实效,学生就必须发现并提出科学探究问题。没有科学问题的调查活动是无效的。但是,探究是小学生的一种本能,他们的探究大多因兴趣而起,研究缺乏目的性,这就需要我们老师重点引导。明确学生的研究目标,确定探究问题。为此,老师做到了两点:一是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做题,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做题的环境。带着有目标的问题进行科学实验的实验就会轻而易举地成功,增强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动力。如在《用小气球让小车运动起来》分组实验中,当老师没有提出问题时,学生们有的拿气球吹,有的拿小车在桌子上来回滑动,气氛非常活跃,但是像这样的课堂,教学目标是无法完成的。所以我们要明确教学目标,如何用气球推动小汽车运动起来。用气球推动小汽车运动起来,学生们还是不敢想象,更不知道怎么操作。看到这种情况,我及时创设了一个提问环境:“同学们,刚才你们把气球吹足了气,现在放开来看看,气球会发生什么情况呢?”学生回答:“有一股气吹出来了,气球往前飘了。我抓住这个机会提出了一个问题:“气球释放的空气也是一种力,叫做后坐力。这节课,我们就是利用这种后坐力让小汽车运动起来。聪明的童鞋们,看谁会用气球让小汽车运动起来?”第一个问题被提出了,学生跳起来试了试,但没有办法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就把这个实验步骤一一讲清楚,给他们做示范。后来有一些学生能够成功,他们很自豪。我把成功的实验拍成录像,与其他学生一起,更加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诱发学生提出科学问题,进而以实验操作的方式证明所取得的成绩。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探究的欲望也增强了,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了。
  二、明确目标,实施探究
  科学课并不是教给学生什么科学知识,并不是仅仅着眼于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要的是对其学习过程的关注。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也是学习的途径。亲身体验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的,仅仅是开始的第一步,接下来的一步,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相应的这样的探究才能保证有效。教师要通过有步骤地展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带着兴趣去观察和探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使其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学生这一自主探究的过程,真正了解了科学的事实、原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实验过程使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获得了科学知识,提升了探究能力。
  三、关注学生,及时评价
  学生是主要的学习主体。如何想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成为边缘人,老师首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成为合作探究小组的成员,一起合作,共同努力,争取实验成功。其次,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价评估,使其充满信心。有一句话写得特别好:一个人只要经历过一次成功的快乐,就会激起无限的欲望,激发无限的力量。重视评价评估,是最有效的使学生产生成功经验。因此,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一定要经常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并随时做出评价。评估的目的在于强化科学探究活动的实效性。在教学《简单电路中的开关》一课时,复习导入阶段,每个小组都可以连接电路,小灯泡亮了,但是,这节课我们是利用开关来控制小灯泡的,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呢?开始,每个小组成员马上动手连接起来,并报告连接成功啦成功啦。课堂巡视发现,同学们是按照上一节课“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灯泡是亮的,但是开关座件两端接电柱没有串联在电路上,也就是说开关没有起作用,我暂时故意忍着不提醒。巡视完毕,我说:“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大家实验结果吧,听我口令——开——灯亮吗?”“亮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再听我口令——关——灯还亮吗?”这时,没有人回答,因为灯还亮着,学生们互相看着。我接着说:“出现这种情况,开关起作用吗?”“不起作用。”学生这次回答声音没那么洪亮了。这时及时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开关是控制小灯泡亮亮的,而电是通过导线从电池正极流向负极的,如果断开导线的一端,电还能通过吗?”,“不通过了”。我说:“对啦,现在我们把开关安装在刚才断开的地方,小灯泡能关?””“能的”。学生们又兴奋地操作起来,过了一会,学生还是措手无策。哦,他们发现开关的另一端无法连接起来。我又给每个小组增加了一根导线,最后实验圆满成功,大家鼓起掌来为自己祝贺。我认为,关注学生,及时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环节。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领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既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必然,满足了时代的需要。学生是知识的直接探索者,也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发现者;教师的作用应该,应该,应该是引导者。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操作实验活动中来,确保每一堂课、每一次探究活动都富有成效和实效性,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上狠下功夫。
  参考文献:
  [1]王俐.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N].发展导报,2019-01-18(018).
  [2]陈文琳.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性研究[J].才智,2019,0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