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 周念东

【机构】 四川省武胜烈面中学校



【正文】  【摘 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艺术高低也是衡量教师教学业务水平的标志。本文笔者就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 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教学艺术

  传统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实施“填鸭式”“满堂灌”呆板教学方法,学生沦为机械接受知识的容器,导致教学效率低下。显然不适应新课程改革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阶段必修课之一的化学,既是学生高考必不可少的科目,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知识武器。因此,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有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故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艺术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只有真正了解了高中化学教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教学艺术的呈现,以及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随机应变呢?下面笔者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善用信息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教学亦然如此。作为教师要知道到你实施的教学策略是否有效,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随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掌握情况,取得反馈信息,找出学生现状与达到预定教学目的之间的差距。只有通过学生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教学策略的掌控,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可靠依据,保证教学处于最佳状态,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方案,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假如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的教学方案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二、精心设计化学课堂教学方案
  化学教学方案的设计要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再结合学情以及教学条件和环境,并预测在教学过程中可能引起的教与学的效果去制定。设计制定出的教学方案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熟练把握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高度熟悉,对教材相关的知识点做到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重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才能就教学情况的变换随机应变的改变教学方法。
  (二)熟悉学生情况
  课前教师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情(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听课习惯,课外阅读情况等),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以获得课堂调控的主动权,从而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把握学生思维脉搏,引导学生思维发展。
  (三)要充分备课
  备课实际上是在脑海里活现上课情景,既要把讲课的内容、方法、步骤仔细推敲、揣摩,又要在头脑中装着学生,形成一个在脑海中上课的情景。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就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四)对课堂演示实验要有充分准
  演示实验是化学课堂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演示实验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所演示实验的目的要求、仪器装置、实验药品等做到心中有数,操作准确无误,并从实验效果的直观性、实验简易快捷以及确保实验安全等前提下做好准备实验。
  三、把握化学课堂教学的应变技巧
  课堂教学能否做到随机应变,是判定教师教学业务高低的标志。在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可能随时出现偶然性情况,严重的会使教学失控,处理不当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化学课堂教学中偶然性的产生因素较多,教学失控的原因复杂,但一般出现较多的情况有以下几点:
  1.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
  2.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钝化”状态。
  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虎头蛇尾,不着边际。
  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课堂演示实验失败。
  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随机调控技巧如下:
  第一,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假如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第二,因势利导,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重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三,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新奇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意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第四,当机立断,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而根据要求必须做出明确回答时,应当机立断,给予果断的肯定或否定的答复,以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
  教学艺术就是按教学规律、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娴熟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以艺术化的手段组织学习科学知识,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智慧课堂中独具个性地进行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探索创造,让学生感受课堂中心灵的交流,人格的碰撞,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教学劳动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格的魅力。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赵江志;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创新模式探究[J];才智;2010年04期
  [2]石周;打造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课堂[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5期
  [3]殷志高;师生关系的转变是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必然[J];新课程(下);2011年01期
  [4]詹国民;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高中);2009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