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地理地区教学角度探索——以南方地区为例

【作者】 钟永铭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坡荷乡初级中学



【正文】  【摘 要】 地区是地理区域的简称,是初中地理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本文以南方地区为例,基于新课标的课程内容结构,从大单元设计理念,对地区教学的教学角度进行探索,设计问题链并和归纳了地区教学角度思维链。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为“以问导学”。
  【关键词】 初中地理;南方地区;以问导学;教学角度

  一、地区教学角度
  (一)地区教学角度探索源头
  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其对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教学中主要采取的教学手段为“以问导学”。
  在初中地理教材的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的“导学页”中有九个问题。基于教材蓝图中这九个问题的检索和教学经验,我总结出了地区教学角度思维图,具体的地区教学研究13角度如下:
  ①范围;②分界;③地理位置;④自然地理特征;⑤河流;⑥工业(包括工业特色代表、能源工业,例如:该地区有何矿产?);⑦地区特色代表;⑧农业(例如:中国南方地区的季风水田农业、畜牧业中的大牧场放牧业何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⑨地区人口、民族、民族特色;⑩地区包括的省份(例如:都有哪些城市?);  地区文化特色(例如:现代特色文化、传统文化);  经济发展特点;
  “之最”考点归纳,从特殊记忆点入手,对地区有局部认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再从宏观角度,整体认识地区。
  (二)结合新课标进行大单元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课标教材要发挥培根筑魂、启迪智慧的作用[3]。教师要熟练应用教材和课程标准这两个工具。那教师具需要进行打大单元的整体设计。我以南方地区为例,进行大单元的整体设计。
  首先,《义务教育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要求为:运用地图、图象等资料,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自然条件对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到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其次,从课程理念上来说,一是:教师能够根据现有的教学相关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对于从各种媒体中获得的世界和中国的地理信息,能够凭借所具备的空间一区域意识,选择、提取世界或中国在不同空间尺度地区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等知识信息,并加以描述,使学生形成区域认知观念;二是:教师能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能够从系统、动态的角度,并带领学生进行简要分析区域地理特点与差异,以及区域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三是: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能够秉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观点,针对某区域出现的人地关系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体现新课标中的培养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教学理念。
  最终,从大单元视角明确“南方地区”的教材地位和作用。从初中地理课程内容结构上看,认识区域分为“世界”和“中国”两个模块,“中国”模块又分为认识中国全貌、认识分区、和认识家乡三个层次,认识分区包含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区。由以上的两个模块,三个层次,四大地区明确南方地区的教材地位。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内容。在第六章北方地区时,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材的第八章和第九章是在第六、七章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本章内容是后面各章内容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基础知识,又因为南北方地区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所以将南北方地区放在西北和青藏地区之前学习,有利于在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习理解地理区域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提供教学角度和学习的方法技巧。
  二、南方地区教学角度探索案例分析
  (一)南方地区的范围、分界线及地理位置
  认识地理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宏观+微观+时间。而宏观认识就要从地区的范围、分界线开始。在认识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需要借助“地理图册”。“地理图册”在地理教学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是教学法宝之一。在地理图侧上明确学习地区所在,是学习地区的第一步。从以下两个问题作为南方地区借助地理图册教学的具体详情:
  【问题1】
  你能在所给地图中指出“南方地区”的大概位置吗?
  【追问1】
  你能根据地图上的信息,说出南方地区以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有哪些,并描述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吗?
  【教学分析】
  学生能快速根据地图分布指出“南方地区”的大概位置,也可以说出分界线为:青藏高原、秦岭-淮河。但是在描述地理位置时,用语不够准确和精炼。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十字坐标的东南西北中来进行归纳和描述。首先要把握中心位置对象为“南方地区”。从其北面看,南方地区在“秦岭-淮河”以南;从其西面看,南方地区在“青藏高原”以东;从其东面看,南方地区在“黄海的南部和东海”以西;从其南面看,南方地区在“南海”以北;
















  【问题2】
  曹操有诗言:“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再请结合日常生活实际,想一想,靠海我们一般如何描述?
  在教学中,运用诗句可以丰富教学内涵。结合实际,可以启发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经过启发—探讨,归纳出从其东面看,南方地区在“黄海的南部和东海”以西,可以简述为: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在此教学过程中,归纳描述地区位置的十字坐标法,区分边界陆地和临海不同的简述用语,展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最后得出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临黄海、东海;南临南海。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初中地理教学课程中,采用“抛出问题”+“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思考是一种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形式。
  (二)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8角度)
  自然地理特征决定着地区的农业、工业、经济发展方向,影响着人口和城市的分布情况。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可从地势、地貌、地形、气候、土壤、能源、矿石、植被,这8个角度进行分析。基于这8个角度,对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具体分析:
  (1)地势:西高东低。南方地区处于第二、三阶梯,造就了西高东低的地势,所以有“滚滚江河向东流”的整齐气势;
  (2)地形:山地和丘陵。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显著。西部的横断山脉、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中部的江南丘陵、南岭、长江中下游平原,东部的武夷山山脉、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3)地貌:喀斯特地貌。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了解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解的结果之外,应该带领学生领略喀斯特地貌的美,群山俊茂,各具形态,是大自然的馈赠,融入感恩情怀;
  (4)气候: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能根据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类型,归纳出气候的特征之外,引导学生分析如何根据气候的变化特点,判断气候类型,锻炼学生的互逆思维和推倒能力;
  (5)土壤:红色、紫色,肥沃,湿润。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这样的土壤可以种植的农作物有哪些呢;
  (6)主要能源:水能。水是生命之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当地地区水能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也要引导学生思考在利用水资源的同时,如何保护好水资源;
  (7)矿石:有色金属。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地区特有的有色金属种类外,也要挖掘有色金属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8)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在教学中除了与学生探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情况外,也要强调每公顷的常绿阔叶林每天能释放氧气约750kg,在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需要深入挖掘,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借助地理的人文特性,借助现代中国的先进理念,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思想认识,实现素质教育。
  (三)南方地区的农业、工业及经济发展特点
  农业、工业及其经济发展特点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看点。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良田千顷,可以实现农业种植和养殖一体化。南方地区水路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农业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带领学生分析地区农业、工业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更好地明白现实生活中,农业和工业的发展规律及其分布特点,明白“因地制宜”的真正内涵。
  南方地区特色农业教学示例如下:
  【问题3】
  你能谈一谈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事或物吗?
  学生生活在南方地区,是生活的体验者,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说出生活中与农业相关的事或物,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在教学时,从耕地与经济作物两个角度,并结合比较学习法进行探索。如下所示:
  耕地方面,南方地区最显著的是“季风水田农业”。
  经济作物方面,南方地区较具代表性的作物,从饮料、油料、糖料、纤维、水果5个方面来具体分析,如下:
  ①饮料:茶。主要在丘陵地带种植生产,以“铁观音”较为有名;
  ②油料:油菜。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萃取,而北方地区是以花生为主;
  ③糖料:甘蔗。主要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种植、压榨,而北方是以甜菜为主;
  ④纤维:棉花。主要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加工;
  ⑤水果:亚热带水果。以百色芒果、妃子笑荔枝较为认为熟知。
  在教学中引入杜牧。《过华清宫》中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与杨玉环爱吃荔枝的故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教学文化底蕴;在教学中采取比较学习法,区分南方与北方地区不同的油料和糖料的经济作物,表明因地制宜的地理观点。
  南方地区的工业的教学示例如下:
  地区对工业的影响,可从地区优势、不利之处、相关政策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南方地区的西南地区的优势在于水能、矿产、农林资源丰富,劳动力富余;不利之处在于地形崎岖,交通不便,资金缺乏;政府采取的相关政策是“西部大开发”政策,强化交通,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等。
  南方地区的东部以轻工业为主,主要代表在珠江三角洲,优势在于水路交通便利,毗邻港澳,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工业,突出外向型经济;不利之处在于腹地面积有限;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
  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主要为东部带动西部,沿海带动内陆,呈现先富带动后富,一同奔向幸福的欣欣向荣之境。
  (四)南方地区特色代表
  地区代表是地区的特色体现,也是地区的名片。谈到南方地区,便是美不胜收的风光美景,碧绿成阴,波光粼粼。
  【问题4】
  猜一猜,下列古诗词提及的是南方的哪个地方呢?
  两岸树木密,禾苗绿油油。江南鱼米乡,小小竹排画中游。——冰心;
  万顷良田翻碧浪,千山沃土沐斜阳。——白居易《江南好》。
  由此引出“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优势:一是既有海运、又有河港,可联系广大内陆;二是内陆市场广大,交通可通南北西东,是我国海上南北航行的中枢;四是远洋通往世界的窗口;五是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用于灌溉和饮用,但在雨水丰沛季节,多发洪涝灾害。
  【问题5】
  猜一猜,以下这两串数字有何含义?
  19970701与19991220
  在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现在的初中生甚是喜欢用数字纪念特殊意义事件和表情包来表达情绪。在教学中,引用代表港澳回归祖国怀抱的时间,由此引出南方地区的“东方明珠”——香港和澳门。在教学中突出强调港澳作为经济特区的独特与优势,让学生认识到祖国内地与港澳的经济联系的益处。
  【问题6】
  可在福建省多个地方看到一位民族英雄的雕像——郑成功。那郑成功有何丰功伟绩,让人们崇拜并纪念他呢?答: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2-1)
  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妙不可言。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史实引出南方地区的台湾省——祖国的圣神领土。在教学中,带领学生们学习台湾省的美丽富饶和向外型经济的过程中,培养祖国的领土不可分割,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的精神,坚定“一个中国”的原则,达到德育的教学目标。
  (五)南方地区人文旅游
  地区各色自然特征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南方地区的水乡风景美如画。例如:桂林山水、龙脊梯田风光、苏州园林艺术、黄果树瀑布、洱海、东川红土地等著名自然风光旅游胜地。
  在教学中,与学生们分享南方地区的美景图片,一是给学生带来美的视觉感受,缓解学习疲惫感,提高对地理学科的喜爱程度;二是进行自然风景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在进行生产时保护自然的教育。
  三、南方地区“之最”小结
  (一)河流湖泊
  长江:中国和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源于青海唐古拉,自东向西,最终于沪汇入东海。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省份。
  珠江:中国第二大河,复合型水系。
  鄱阳湖:中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二)平原、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中国第三大平原,仅次于华东平原、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中国第三大盆地,仅次于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中国四大盆地,柴达木盆地居后。
  云贵高原:中国石灰石厚度大、分布广,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典型地区之一。
  四、小结
  本问根据根据新课标,从大单元设计的角度,明确案例“南方地区”的教材地位及作用。在第一部分归纳13个地区教学角度的思维链;在第二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和顺势追问,实现“以问导学”,在第三部分,从河流湖泊、平原与高原两个方面,归纳了南方地区“之最”。坚持在教学中,贯彻人地协调观念,坚持育人为本。
  参考文献:
  [1]王佳怡.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初中地理教学案例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DOI:10.27230/d.Cnki.gnmsu.2020.000522.
  [2]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3]《义务教育初 地理 课程标准》(2022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人民教育部制订2022.